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中的情感表现——以中国小提琴作品《梨花颂》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161
王 赢

  清代,小提琴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小提琴凭借自身独特的明亮音色而富有感染力,又结合了中国广阔疆土的灿烂文明,也丰富了中国音乐的发展道路。从中西方音乐情感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可清晰感知到世俗情感已成为现今音乐作品的重要表现部分。当情感美学成为艺术发展的重要表现方式时,小提琴音乐的情感表现也将走向更深层次的艺术意境。其中,时代精神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都影响着情感美学的变化,音乐情感的表现逐渐成为艺术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体现方式。

一 、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在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音乐创作是音乐审美实践的首要环节,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表达,为音乐表演、音乐欣赏奠定了可靠的基础。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是中国小提琴音乐事业发展的重心,创作者对于音响效果美的追求及音乐情感表现的效果无不体现着创作的情感动机。音乐情感的表现贯穿小提琴音乐作品创作的总体动机之中。在创作者无法用言语表述内心情感时,音乐旋律就成为内心情感的体现,解决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诉求,从而使音乐的声响与多种感官体验形成相对应的联觉感受关系,通过音乐的旋律变化、强弱起伏、和声色彩、旋律织体等方式表现作曲家的情感诉求。

(一)中国小提琴音乐情感的内容

1.抒发个人情感的音乐小品

  以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李四光创作的第一首中国小提琴作品《行路难》为例,作品并无复杂的作曲技巧及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移植与运用,仅为反映自身现实处境而作,为单纯情感的抒发表达。此类小提琴音乐作品以当时拥有留学生活经历的群体作为创作主流。他们率先在国外接触到了西洋乐器的演奏方法,并将创作与演奏作为抒发自身情感的途径。同时,此类创作手法也是音乐情感的基础表现手法,为更好地表现音乐主题情感提供了初级探索。抒发自身情感的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大多也选用民族调式进行创作。

  2.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与风土人情的刻画

  以音乐织体来描绘现实生活,用音乐旋律及织体表现出中国小提琴音乐内容的氛围与色彩。如何使表现祖国美景的音乐主旋律带给听众身临其境之感,首要条件便是音乐主题形象的呈现需带有中国音乐特征的主题动机,才会瞬间给听众以地域的艺术感知。除此之外,风景的主题描绘也需要作曲家兼顾音乐旋律的歌唱性。乐句间的对比与起承转合的设计需符合中国音乐旋律特征,符合中国音乐审美的要求与情绪。

  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不是简单的民间旋律作品,需考虑其自身的审美价值意义,故而出现乐曲的展开与加花写作手法,在中国音乐元素呈现的同时利用西方音乐结构和伴奏织体,丰富音乐主题层次。以马思聪为代表的音乐家,采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音乐的改编创作,开启走向全新的小提琴民族化的道路。马思聪认为在音乐创作中除了作曲家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作品中民族文化的意义更为重要。

  3.对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的刻画与表达

  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这一类音乐情感主题代表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的重要创作意义,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与要求,更为将来的音乐艺术创作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乐曲的情感不再固化为具体的事物,而成为中国文化与带有国人情感态度的标志。现今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多采用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曲调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中国音乐旋律展现于小提琴的音色中,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创新,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音乐审美需求。中国音乐元素的选取及加工后再现新的音乐旋律,不仅需要作曲家自身具备作曲能力和审美能力,还需要作曲家扎根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中,综合考量用音乐诉说中国情怀,结合时代精神创作出反映人民现实生活与思想的音乐作品。

  “中国音乐多采用民族调式,在同样使用五度相生律所生律调弦的乐器小提琴演奏旋律时,减少了因用十二平均律演奏表现出的半音倾向性中听觉上的不满足性”。①刘德庸:《论小提琴演奏中的音准》,《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第55页。五度相生律的律制在演绎单声部的旋律中,以四度与五度的旋律音程给听众稳定简单的音乐体验,适合慢速度的抒情旋律,符合中国音乐作品的审美追求,也给音乐创作带来了恢弘大气的感受。

(二)中国小提琴音乐情感的表现形式

中国小提琴音乐的情感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的体现形式,多为音乐体裁的设置与乐曲整体情绪的设计。从杨宝智创作的小提琴与三弦二重奏《引子与赋格》这一作品可以发现中国小提琴音乐的体裁在不断丰富,不再局限于音乐小品的形式,伴奏乐器及音乐织体更加丰富。这也象征着传统的独奏与重奏模式被打破,中外乐器的自由组合开始出现,给一成不变的重奏模式新的发展启示,体裁的自由可以增添音乐情感表现的方式,创作技法也将更具个性化。

  除在体裁上体现音乐情感外,作曲技法的设计可以显示出音乐的情感表现方法。在夏良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梨花颂》中,除了使用戏曲音乐元素使之富有中国音乐特色外,还注重其中的乐句细节处理。创作出的音乐旋律语言有着传递情感起伏的作用。旋律线条在乐句尾声虽是弱奏,但作品中的附点音符拟出哭泣之呼吸频率,在演奏过程中,连弓中亦可稍做停顿,将附点音符的表现力增强,使音乐形象更为鲜活,以丰富音乐情感的表现力。另外,《西皮散板与赋格》作为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无伴奏赋格曲,是西方作曲手法应用在中国小提琴创作中的重要标志。

二、中国特色音乐情感创作表现

作曲家夏良擅长将中国的湖光山色与诗情画意融入民间音乐曲调中。2019年初,小提琴作品《梨花颂》的构思基本成形,夏良在熟悉的京歌旋律中,以交响乐的形式呈现出来,带给听众更深层次的感动。《梨花颂》以悠扬婉转的戏腔诉说了盛唐时期唐明皇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使盛唐的这一段历史故事在交响乐中得以重现。乐曲开始,小提琴以其柔美的音色融合西皮腔与二黄腔的戏曲特点,将其中真挚细腻的感情故事向听众娓娓道来。戏腔通过琴弦呈现,并未减少国粹的艺术魅力,滑音与揉音的结合,给京剧的旋律增添了些许细腻感。

  在乐队氛围烘托下,小提琴运用滑音演绎出似梨花一般洁白美好的女子音乐形象,旋律于戏剧的韵律中流淌开来,完整呈现《梨花颂》的音乐主题。之后开始的变奏,琶音及双音的运用加深了乐曲情感的体现,加强了音乐氛围的烘托,小提琴柔美的音色特点在旋律的流淌下更具倾诉性。要使京剧所独有的韵律在弦乐的音色中得以体现,演奏者不仅要拥有一定水平的演奏技巧,更需深刻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与家国情怀。最后在乐队恢弘壮阔的音乐氛围中结束全曲,荡气回肠,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梨花颂》在将原有曲调进行改编及续写的过程中,旋律与其他音乐元素共同深化了乐曲中情感的表现层次。经典音乐主题的重现往往会瞬间激发听众的音乐情绪。交响乐的音乐感染力更是加深了音乐主题的震撼力。

(一)中国小提琴作品《梨花颂》的情感主题表现方式

七月七日的长生殿前,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惦念,是对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的哀叹。安史之乱的历史遗憾,大国兴衰的变迁又何必归因于一位女子。马嵬坡前消逝的香魂,是对她自己的爱情的奔赴,是为自己的爱人及家国盛世的奔赴。她用余生换来了所谓现世的安稳,但唐明皇却用余生来思念梨花一般的她。历来中国女性在文艺作品中对于爱情的态度以及选择,永远充满着东方女性独特的精神,大多数的她们是善良的,是勇敢的,是无私的,是可以为了爱情抛弃一切的。在喧嚣浮华的现代社会,这些传统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光辉照亮了艺术创作对于女性艺术形象的刻画。

  盛唐尾声,霓裳羽衣不再。《梨花颂》的婉转哀诉,似人未泣而眼泪已在眼中打转,心中纵有万千不舍,但终究微笑着离开。许是成全,抑或是无奈,当世人容不下一段感情的时候,只能选择自行了断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以生命祭奠爱情的存在。乐曲情思不限于个人的情感救赎,更带有家国情怀。《梨花颂》一曲,像极了盛唐最后一个易碎的梦,唐明皇亲手给世人打造出一个辉煌的盛唐。梨花一般的杨玉环出现了,粉淡香清,却璀璨夺目,就像乐曲主题一般。简单的旋律呈现,却足够动人。不知是否是因戏曲因素的关系,在乐器的开始,总觉得旋律美得有些让人心碎之感。许是因为对戏腔的模仿,人生如戏的氛围一旦开启,再听已是戏中人。乐曲选用了耳熟能详的曲调与故事,以经典重塑经典,又增添了新的艺术魅力。

  戏曲的韵律与小提琴细腻柔美的音色结合,听觉上塑造出华丽而婉约的女性形象。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作曲家在乐曲的配器间尽可能去塑造唐朝时期的音乐风格。乐队声部的丰富代表着整个唐朝繁荣开放的乐队形象,小提琴与乐队间的衔接,好似音乐形象个人与整体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所以,在辉煌的时代背景下,她(音乐主题)应运而生,极尽柔婉瑰丽的色彩。盛唐创造了她,同时她也成为这空前盛世的点缀。盛唐依旧歌舞升平,她虽然还是她,却发生了变化(主题变奏),盛唐以她的美为傲,却让她塑造得变换了模样,大段未解决的琶音进行,仿若迷茫无措的她。双音、和弦,她燃尽了自己生命所发出的命运之声,在这盛世的背景下,逐渐被湮没,直至香魂一抹,哀泣一声,梨花淡香。

(二)中国小提琴音乐主题表现的感染力手法

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使得音乐情感的表现往往不会有强烈的对比与转折。“情感论”的提出丰富了音乐表现的方式,音乐情绪的丰富使得音乐的发展世俗化,作曲家不再只为宗教及政治要求创作不带有个人情感的乐曲,不再压抑个人情感,而开始将个人情感明确地加入音乐创作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人们逐渐开始重视情感的意义和价值。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音乐情绪、心理状态也随之产生相应的转变,从而使音乐创作出现了新的面貌。

  中国人对音乐的认知方式与美学思想的转型带来了中国作曲家在创作上的新特征,或以传统文化精神为基础,或以自然情怀为主旨,或以个人审美为核心。中国传统的诗词歌赋等是最具象征意义的情感载体。因此,中国的小提琴作曲家将其运用于音乐创作中时就显示出了浓郁的抒情色彩,并且在演绎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个性。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情感的表述与传递,它对音乐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刻,使得中国的小钢琴作品更富有内涵。中华传统文化也让我们的音乐作品具备了鲜明的民族气息,同时又不乏现代元素的参与,使得中国小提琴作品既饱含古典美感,又充满了现代韵味。在创作手法上,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较强。在发展过程中,中国小提琴作曲家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挖掘,将其融入自己的音乐作曲当中,并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小提琴音乐风格。

  中国传统小提琴艺术的精髓是指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中的音律、和声、织体等因素进行创作和演绎。这种创新意识和思维方式,对于推动中国小提琴创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民歌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中国小提琴音乐也常以这些中国传统民歌为基础,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和审美理念。将中国民歌所特有的乡土气息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积淀相结合,构成了中国传统乐器小提琴的丰富内涵。中国民谣、山歌、民谣的即兴伴奏中,也可以给小提琴带来极强的亲切感和真挚感,不乏浪漫色彩,这些因素共同促进着中国小提琴音乐创新的步伐。由于民谣和山歌具有独特的韵味,且表现力强,曲式结构和旋法也并不复杂,因此,中国传统民谣和山歌中的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可以被小提琴完美地演绎出来,而且在演奏上具有很好的艺术效果。

  通过以上的各项音乐创作手法,小提琴音响语言的形式美感有了新的发展,听众在欣赏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我国小提琴作品的风格特征及其审美内涵,感受到当代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现状。

三、结语

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是西方音乐发展史与中国音乐现代化结合而产生的艺术明珠,闪耀着璀璨夺目的艺术光芒,中国小提琴音乐也以自身的艺术意蕴走向世界音乐舞台。中国小提琴音乐的情感表现是音乐作品的灵魂体现。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一切以情感的表现为目标,通过创作、演奏与欣赏三个重要环节将乐曲背后的情感因素表现出来,使音乐背后的情感表现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灵魂的所在。中国小提琴的艺术实践之路漫漫,望之后的中国小提琴音乐艺术成就更加辉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