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探究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综艺的转型与出路——以《快乐大本营》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2395
□洪韵 江焓/文

  近二十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网民对于娱乐需求的提高,中国传统电视综艺面临着包括网络综艺崛起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压力。本文通过对电视综艺发展环境和困境的研究,分析传统综艺时代环境,以《快乐大本营》为例探索出中国传统电视综艺在新媒体时代的融合转型与出路。

  《快乐大本营》作为中国电视综艺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迄今为止生存时间最长的综艺节目,20多年来一直被誉为“电视综艺的先行者”。但在2021年12月28日,湖南卫视用一条简短的微博宣布这档陪伴了两代人成长的综艺节目的停播整改。《快乐大本营》的停播给传统电视综艺敲响了转型的“警钟”,迫使传统综艺须得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进行转型发展。

1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综艺的发展环境

1.1 经济环境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综艺节目市场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各大类型的综艺蓬勃兴起,网络综艺市场迅速扩大,综艺节目的竞争愈加激烈。

  同时综艺市场的商业气息浓厚,在“消费社会”下,大众被商品淹没,商品的符号价值往往已经超过了商品的物品价值。在商业价值观的浸染之下,各大综艺品牌容易忽略综艺节目的社会利益,过于看重其经济利益,许多综艺为了博取受众眼球往往容易忽略蕴含在节目深处的价值导向和文化内涵。

1.2 政治环境

《快乐大本营》初兴起的时期,我国电视综艺的有着较为宽松的体制环境,综艺节目的发展环境较为有利。但是随着“限娱令”的出台以及“清朗行动”带来的明星塌房事件,综艺发展的政治环境较为不利。2021年10月,中央宣传部国家广电总局,就各大电视卫视存在的过度娱乐化问题,对上海、浙江、湖南等省份的广播电视台进行了约谈。综艺作为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节目,现阶段面临着发展环境的限制。

1.3 社会文化环境

在经济和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逐渐进入了“快时代”,很少有人会细品节目的文化内核;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对游戏设置、创意、思想观念等抽象事物的保护较为欠缺,这些都导致了当一个综艺小有成就之后,为了迎合大众的审美口味,在短时间内便会迅速诞生许多同类型的综艺。

  换一个角度看,当同类型、相同性质的节目充斥荧幕,观众反而会更容易感到审美疲劳,会开始尝试探寻节目深处的文化内核,大众审美的走向从快速膨胀走向深厚内敛。

1.4 技术手段

近几年,新媒体技术和互联网发展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技术条件为网络综艺的崛起创造了极佳的条件。网络综艺凭借其规模小、碎片化的观感、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以及互联网的开放包容性在中国综艺市场迅速开辟出一方天地。

  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网综”的火爆,网综的兴起也是中国综艺进入了网综和电视综艺并举的新时代的重要标志。这意味着新技术条件下,传统电视综艺对互联网技术的融合使用不如网综,从而进入了衰退期,电视综艺急需转型发展寻求新出路。

2 传统电视综艺的发展困境

2.1 网络综艺兴起带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各种媒介和传播方式的融合,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技术的使用中不断融合,进入融合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下,中国综艺市场发展迅速,各类综艺雨后春笋般诞生,电视综艺不仅面临着同类型电视综艺的竞争,还面临着被网络综艺抢走大块市场的困境。网络综艺是融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具有不同于电视综艺的诸多优势:

  第一,网综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反应快、传播更迅速。互联网平台相对于传统电视平台而言,可以更快速及时地对受众态度和网络热点事件做出反应。同时网综以网络平台为媒介载体,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传播方式具有先天推广的优势。

  第二,网综碎片化的观看方式和超强的互动性带来更加优越的试听体验。网络综艺最大的特点就是互联网传播的便捷性使得观众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同时,网综平台设置“弹幕”环节,使得同类爱好的观众可以在不同的时空对相同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节目内容进行交流。节目组也可以通过观众的评论反馈对节目的剪辑内容和呈现方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的反应。

2.2 电视平台的播出限制严格

电视台作为中国用户数量最多的一种传播方式和媒介载体,它所面对的用户群体覆盖各个年龄层次,也要求传统电视综艺的节目内容要做到老少皆宜。

  与此同时,电视台作为各个省份文化输出的主力军,在电视台播出的各类节目必须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核流程,电视综艺并不单纯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其相对于网综而言具有更高的政治浓度,其综艺制作需要紧跟时政,也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责任义务。

  湖南卫视于2004年打响“快乐中国”的口号,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整个政治社会大环境的更新,主打了17年的“快乐中国”也于2021年9月份更新现行的“青春中国”,而《快乐大本营》作为湖南台的王牌综艺,这档火了24年的电视综艺也在同期随之进行了停播整改的大动作。

2.3 商业气息浓厚

在某种程度上,电视综艺作为各个省份文化形象的输出代表和符号载体,每一档电视综艺的制作相对于网络综艺而言,都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更多、更强大的广告商支持,为了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广告商,电视综艺的广告植入和广告推广时间也比网络综艺更长。

  近年来,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就连《快乐大本营》这档电视综艺的王牌节目,也不得不向商品经济“屈服”,其商业化模式日益明显,在一周一期短短90分钟的节目里,插播多达4次的商业广告,节目过程中的口播次数也明显增加,且每次插播广告的时间比网络综艺都要长,致使节目的连贯性不足,“快乐感”也大打折扣,在商业价值观的影响之下,其文化内涵不足以匹配《快乐大本营》在电视综艺界的商业地位,电视综艺原富含的人文关怀也开始下降。

2.4 观众粉丝黏性不强

我国综艺发展起步较晚,在2000年以前,电视综艺并没有展现很强的吸引力,这一特点也决定了我国综艺节目的受众群体多以90后的年轻人为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Z世代”。

  “Z世代”和其他年龄阶段的观众群体不同,他们是和互联网新技术一起成长壮大的一代,具有独特的个性和较强的互联网使用能力,“Z世代”在互联网上极其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强的探索心,喜欢自由的新鲜事物,不喜欢被限制。

  而电视综艺因其播出平台的限制有固定的播出时间、有限的互动性、一成不变的形式和相似的文化价值观输出方式,与电视综艺不同,网络综艺的碎片化输出、超强的互动性和种类多等优势,符合各类年轻群体的小众口味和多元化的爱好。相对而言,电视综艺虽然有着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但是粉丝黏性远不及网综,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热衷于符合自己口味的网综,更愿意在网综营造的同类氛围中寻找乐趣。

3 建议与反思

面对融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快乐大本营》从蓬勃发展到停播整改的经验教训,传统电视综艺需要结合现处的条件,尽快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式及时转型。

3.1 台网结合、多平台发展是必然选择

虽然在现阶段融媒体的大环境下,传统电视综艺面临着包括网综崛起的诸多压力,但是电视综艺背靠各大卫视,经过层层审核,其具有电视台大制作的高质量保证、优质资源以及电视台为其带来的天然公信力和影响力,电视台卫视为电视综艺提供的平台和政策优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而在融合媒体的时代下,互联网平台凭借其超强的互动性和快速的反应,可以为观众带来跨越时空的互动交流体验,同时新媒体技术为观众带来碎片化和可移动化的观看方式,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视听体验。

  电视综艺加快电视平台和网络平台结合的速度是其在融媒体时代下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将电视台的优质资源和有力政策等与网络平台提供的符合观众爱好的试听体验结合起来,实现台网双向输出互换,进行全面的融合创新。

3.2 优质内容结合优质营销是重要道路

在综艺市场迅速扩大繁荣的时代,电视综艺必须坚持内容为王的发展导向,做好优质内容的输出,不断厚植自身的文化底蕴,培养与电视综艺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内涵。2017年至今,国内综艺市场被各大真人秀和选秀节目抢占大块“蛋糕”,《快乐大本营》作为电视综艺的代表性节目,在2018年2019年间也曾尝试板块创新,如其在2019年推出的特别板块“赞赞我的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正是由于在娱乐中贯彻了相对应的文化内涵,《快乐大本营》才得以在条件艰难的竞争中仍保持收视领先。

  传统电视综艺要利用好新媒体平台,对高质量的节目内容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营销,利用微博等现代化社交平台营造属于电视综艺的营销环境,学会利用市场经济的条件更好地参与综艺市场的竞争。同时电视综艺要重视自身商业价值的培养,发展属于自己的衍生品牌,树立良好的口碑,形成黏性较强的粉丝观众群体。电视综艺只有将优质内容和适合自身的优质营销相结合,才可以在激烈的综艺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3.3 新技术的使用结合本土观念是核心手段

利用新技术和“互联网+”对节目的各个方面、环节创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综艺市场的受众进行精准的定位,将电视媒体的公信力和新媒体技术的精确性进行结合,为观众提供最佳的视听体验,形成电视综艺在融媒体时代具有中国和本土特色的传播方式。

  将互联网运营思维与本土文化结合起来。我国综艺相对于日韩来讲起步较晚,很多综艺的多数核心游戏环节都是参考日韩综艺形式而来,缺乏对本土文化的融合。吸引观众看电视综艺并不是单纯看娱乐的游戏环节,而是蕴含在综艺各个环节中的文化内涵,电视综艺由于时空的限制性,不同的电视台有着不同的受众群体,电视综艺对包括游戏在内的各个内容环节都需要进行创新以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吸引力。

3.4 紧跟时代潮流、增强观众黏性是基本要求

如今电视综艺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和网综的竞争最根本的还是在于观众群体的“争夺”。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开始由被动角色转为主动角色,有能力也有意愿选择自己所喜爱的节目内容。电视综艺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把握观众心理,拓展用户群体,用喜闻乐见的时代文化在留住观众群体的同时增强观众粉丝的黏性。

  电视综艺的受众和网综一样以“Z世代”为主,但不同的是,电视综艺观众还贯穿老幼,观众群体这一分布特点给电视综艺的制作和呈现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审美追求也在不断提升,电视综艺在制作时必须更加重视贴合大众审美,要时刻注意市场上以“Z世代”为主的目标观众群体的审美变化,同时兼顾各年龄层观众的不同审美品位,结合时事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创新。

4 结语

面对时代条件和发展环境的变化以及网络综艺的激烈竞争,在互联网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融媒体时代,传统电视综艺应当把握好新媒体带来的机会,将自身原有的优点和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迎接各种挑战,在网综快速崛起的时代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创新,找到最佳的转型路径。■

  引用

  [1] 纪君.新时代中国电视综艺观念的演变与思考[J].视听,2019(12):19-20.

  [2] 王瑞.传统电视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发展[J].记者摇篮,2021(01):111-112.

  [3] 吴玥,昌蕾.融媒体时代下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J].戏剧之家,2021(19):155-156.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