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文化缺省现象与直译加注的补偿策略——以「猛烈に占ⅩⅣ師にtíりftfkっft」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0234
□李雪/文

  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文明交流史,两国文化不断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因此,在文本翻译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日语的文化背景中有,而中国读者不理解的内容,产生了文化缺省现象,对此,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补偿。本文以石井裕也的「猛烈に占ⅩⅣ師にtíりftfkっft」为例,重点探讨了直译加注的补偿方法,对文本中人名、作品名、比赛名称等专有名词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补偿。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随着跨文化交流研究的兴起和保护文化多样性的热潮,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对翻译的定义也不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活动,而是注意到了其中的文化价值。吕俊先生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在另一种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环境里的改造、变形或再创作”。地域环境差异造就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组成了不同的社会背景,植根于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和文字也就打上了烙印,它们用各自特有的方式和视角来描绘世界,特别是它们深深扎根的这片带有地域特色的土壤,人们用语言和文字描绘着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体验、情绪和思维方式,与具有相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为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提高交流的效率,人们对不言自明的共通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省略,就产生了文化缺省。而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如何用另一种语言和文字将这些信息表达出来,使具有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人能够理解,对译者而言是一个难题。

1 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

文化缺省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霍凯特于1954年提出的,认为它是“形式上的任意漏洞”。尤金·奈达在《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1993)中提到:文化对语言有渗透功能,因此如果不仔细考虑语言的文化背景,就不能完全理解语言。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源语作者和目的语读者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不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知识,对源语读者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译入语读者就构成了文化缺省成分。我们不得不考虑到,作者写作多面向本国读者,是不为译文读者考虑的。在国内,文化缺省这一概念是王东风在《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1997)中提出的,他将缺省现象分为情景缺省、语境缺省和文化缺省,其中,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和读者双方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文本中加以省略的部分。他认为,译者有必要采取必要而又恰当的措施来弥补造成译文读者意义真空的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是解决文化缺省现象的一种手段。韦努蒂在《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1995)中提出了异化补偿策略,即在目标语文本中应该体现出来与源语文本在风格和其他方面的“异”,这既可以传达原文信息,又可以引入新的文化意象,是文学翻译中经常被采用的翻译策略。在国内,马红军在《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兼评Hawkes〈红楼梦〉英译本的补偿策略》(2003)中提到,“补偿手段还可划分为显性补偿(Explicit Compensation)与隐性补偿(Implicit Compensation):前者指明确的注释(包括脚注、尾注、换位注、文内注以及译本前言、附录等),体现译者的异化翻译倾向;后者指译者充分调动各种译入语手段,对原文加以调整(包括增益、释义、具体化,归化等手段),以求达到读者反应对等,反映出译者总体上的归化翻译策略。”此外,王大来在《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2004)中提到,“虽然,任何翻译都会有语义内容的损失,但直译加注的方法可以把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直译加注确实是一种文化缺省补偿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使译文读者在领会译文时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

  对于翻译而言,不漏译、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文化信息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直译加注”能够将翻译中的文化亏损减少到最小,做到尊重源语文化,起到跨文化交际中信息传递、开阔译文读者视野的作用。因此,笔者拟着重探讨直译加注的翻译方法,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补偿。

2 直译加注的补偿方法

专有名词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带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专有名词时,由于汉语中没有对应说法,而日语中恰巧有汉字存在,因此多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保留源语的表达方式,而对于专有名词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加注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文化补偿方法,以对缺省内容进行填补或解释。因此,笔者以「猛烈に占ⅩⅣ師にtíりftfkっft」中出现的人物名称、作品名称及比赛名称等专有名词的翻译为例,对直译加注的文化补偿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2.1 人物名称的直译加注

(1)【原文】猛烈に占ⅩⅣ師にtíりftfkっft

  石井裕也

  【译文】曾经很想当一名占卜师

  石井裕也

  石井裕也,是日本导演、编剧、制作人。执导了《编舟记》《温哥华的朝日》等优秀作品。虽然其不同作品的题材、主题以及表现手法有着极大反差,但冒险、挑战是石井裕也的创作经历中最常出现的词语。「猛烈に占ⅩⅣ師にtíりftfkっft」是石井裕也自传性质的文章,文中写到他有过很多梦想——占卜师、职业棒球运动员、骑手、大副,变化很大,这一点与其作品题材、主题多样相对应,但这些梦想又多与冒险、挑战相关,可见小时候与长大后的性格及行事风格相似。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听从内心的声音。然而对于不了解石井裕也的译文读者来说,就产生了文化缺省,很难联想到这一点,无法对石井裕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而翻译该文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石井裕也的人生经历给予迷茫之中的人一定的人生启迪,无法全面地认识一个人,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此处运用直译加注的方法来补偿文化缺省,使译文读者能够达到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效果。

  即,注:石井裕也,1983年出生于日本琦玉县,日本导演、编剧、制作人。执导了《编舟记》《温哥华的朝日》等优秀作品。其不同作品的题材、主题以及表现手法有着极大反差,但冒险、挑战是石井裕也的创作经历中最常出现的词语。

  (2)【原文】小学5年生の頃tt競馬の騎手にtíりftfkっft。Thの当時、僕tttíぜfk松尾芭蕉にの(X)り込ttf、fkの有名tí『おffkのtiTh道』の冒頭の一節「舟の上に生涯PH浮fkべ、馬の口と(x)xiiて……」fu頭の中PH支配してⅩⅣft。

  【译文】小学5年级的时候,我想成为一名赛马骑手。那时,我不知为何迷上了松尾芭蕉,头脑中满是那有名的《奥州小道》开头一节中的“浮生涯于舟上,执缰绳……”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诗人,被称为“俳圣”。松尾芭蕉在日本家喻户晓,他的作品《奥州小道》甚至入选日本小学课本,为日本国民广为传诵,他的俳句之于日本,相当于李白的唐诗之于中国,影响深远。但对于部分不了解日本文化的译文读者来说,可能会产生困惑,感到不知所以然,无法将小学5年级与松尾芭蕉联系起来,无法读出隐含的文化信息,更有甚者会误以为是芭蕉树的一种,理不清松尾芭蕉与后文的《奥州小道》之间的关系。因此此处有必要采取直译加注的方法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补偿,避免因双方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读。同时,在进行注释时,也要联系上下文,对于松尾芭蕉与《奥州小道》这类有所关联的,可一同加注处理,避免造成注释冗杂。

  即,注: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代前期的一位俳谐诗人,被称为“俳圣”。其代表作为《奥州小道》,被选入日本小学教科书。

2.2 作品名称的直译加注

【原文】次の夢tt16歳の頃、航海士だ……fu、しfkし、友人にThの夢PH語っft際にⅩⅤう苦笑fhxvft。「君tt『peasピース』PH読ttfⅩⅢぎだffí」と。ⅩⅣや、読(ix)だⅩⅤとtìtíⅩⅣのAUffí。FISSィの国籍fhxii知(x)tíⅩⅣのAUffí。

  【译文】16岁的时候,我想成为大副,这是我的第四个梦想……然而,当我向朋友说起这个梦想时,他这样勉强地笑道,“你看《海贼王》看多了吧”。不,我并没有看过。甚至连路飞的国籍都不知道。

  《海贼王》是日本很有人气的漫画和动漫,随着日本动漫的引进,《海贼王》在中国也有了相当高的人气和知名度,因此很大一部分人都听说过《海贼王》,但未必了解很多,这就造成了文化缺省。首先,《海贼王》是尾田荣一郎于1997年开始连载的少年漫画,人气一直很高,1999年改编成电视动画,更是把热度推向了一个高峰。根据上下文的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文中的“我”16岁的时候,是1999年,恰巧是《海贼王》动画化的时候,在青少年中热度居高不下。其次,《海贼王》的主要人物群体草帽大船团中,大副人选一直成谜。因此朋友才会以为“我”是因为喜欢《海贼王》,而且其中没有大副,带着少年人的某些幻想,才会想当大副,认为“我”看《海贼王》看多了。且后文中的路飞是动漫的主角,他是草帽大船团的船长。如果不对这些文化背景信息进行补充说明,译文读者对这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感到费解,造成译文读者的误读。因而此处需要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补偿这一隐含信息,对省略掉的解读文章所需的背景信息进行补充说明。

  即,注:《海贼王》,日本人气漫画和动漫,作者是尾田荣一郎,1997年开始连载,1999年改编成电视动画。男主角路飞是草帽大船团的船长,大副人选尚未可知。

2.3 比赛名称的直译加注

【原文】だfu1993年、10歳の頃にJリーグfu開幕してⅩⅤの国に空前のサッカー(Ⅴ)ーxvifu到来しft。

  【译文】但是在1993年,我10岁的时候,J联赛开幕了,日本迎来了空前的足球热潮。

  J联赛,日本职业足球联赛,是日本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系统,1993年举办首届赛事。而对于不熟悉日本或不了解足球的译文读者来说,可能不够理解“我”作为特别喜欢棒球运动的日本国民的一员,J联赛究竟有何魅力,能让“我”放弃成为职业棒球运动员的梦想——正因为日本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举办首届赛事,才能迎来空前的足球热潮,让“我”的注意力从棒球转移到足球。同时也起到翻译传递文化信息,拓宽译文读者知识面的作用。因而此处采用直译加注的方法补全文化背景知识,加深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即,注:J联赛,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ap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League),是日本最高级别的职业足球联赛系统,1993年举办首届赛事。

3 结语

不同的文化之间有共性,也有着各自的特性,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其难点在于在无法实现完全对等的翻译时,选择何种方式对翻译中的信息缺失、文化缺省进行补偿。译者应结合文本特点、艺术效果、作者的写作目的等诸多要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合适的文化补偿策略。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是要尊重双方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尊重源语文化,在不影响译文流畅的基础上,尊重某些特有词汇的语言形式。在专有名词等带有源语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词汇上,译者需要保留源语特有的表达方式,在尊重源语文化的同时吸收源语文化中的新鲜事物,并采用加注的翻译策略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最大限度地传达原文丰富的文化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直译加注法会使译文读者不得不中断阅读去查看注释,影响阅读的流畅度,因此需要译者在选择补偿策略时,根据文本特点等审慎地进行选择。■

  引用

  [1] 高凤霞.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空缺现象探讨[J].社科纵横,2010(3):112-115.

  [2]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3] 王东风.文化缺省与翻译中的连贯重构[J].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6):56-61.

  [4] Lawrence Venuti.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Routledge 11 New Fetter Lane, London EC4P 4EE,1995.

  [5] 马红军.翻译补偿手段的分类与应用:兼评Hawkes《红楼梦》英译本的补偿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0):37-39.

  [6] 王大来.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J].外语研究,2004(6):68-70+7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