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路径分析——以湖南省常德市“百团大赛”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0248
□罗米娜/文

  常德市“百团大赛”是成功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其赢在规模盛大、群众广泛参与、节目雅俗共赏。其成功之道可归因于新颖的开展形式、精准的受众定位和强大的力量来源。其对于公共文化建设发展的启示——要走坚定不移的群众路线;要大力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不断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自2012年始,湖南省常德市持续多年举办“百团大赛”群众文艺汇演,十年来,每年的赛事都汇聚了1800多个民间剧团层层选拔出来的100个优胜剧团,荟萃了数万名专业演员与非专业演员的强大阵容,造就了两百多万热情高涨的观众,搅热了沅澧大地,创造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典范,成为常德乃至湖湘大地的文化盛宴,获得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成长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品牌活动之一。“百团大赛”因何而来?为谁而办?十年大赛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成功经验,为新时代的公共文化建设又带来了怎样的重要启示?笔者试一一论述。

1“百团大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成功之处

十年来,“百团大赛”创造出了辉煌的群众文化成果,不断推动着全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公众办、公共文化公众享、公共文化化公众。

1.1 公共文化公众办:群众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

每一年的“百团大赛”,都始于初夏,经乡、县、市层层选拔,群众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到2021年,全市报名参赛的艺术团体达到1500多个,最后进入决赛的非专业艺术团体89个,专业团体11个,参演群众共计四万多人,以非专业“草根”表演者为主体,涌现出了鼎城区周家店镇皇家艺术团、桃花源艺术团、金友管乐团、群星合唱团等一批批由老年人、下岗职工、中小学教师组成的特色艺术团体,个个有绝招,个个有风采。多年来,大赛对民族民间的艺术挖掘得更深,表演形式既有非遗传承又有现代艺术,澧水船工号子、常德丝弦、湘北大鼓等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在群众的自发创造下,有了新的内核,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每年的演出均可达700多场,场场爆满。

1.2 公共文化公众享:群众喜爱、群众期盼、群众欢迎

常德是重要的湘北文化古城,常德人民热情乐观、勤劳豁达,爱看戏,爱演戏。“百团大赛”贴近百姓,扎根本土,展现出快乐人生、无私奉献,弘扬美德、继承创新的文明风貌,历年的现场观众均可达到170多万,从耄耋之年的老人到牙牙学语的孩子,从偏远山区到宁静乡村,从街道社区到学校工厂,都在关心和参与,都来观赏与喝彩。比赛如火如荼,即便是艳阳高照、汗流浃背,观众的视线也绝不肯离开舞台。台上精彩纷呈,台下掌声不断,演员观众激情滔滔、其乐融融,共享文化大餐,常德人民把百团大赛誉为常德人自己的文化奥运会、文化世博会、“星光大道”。

1.3 公共文化化公众:雅俗共赏,文以化人

“百团大赛” 所到之处,台下人山人海,台上处处可见大鼓、丝弦等传统文艺,时时出现小品、说唱等流行文艺,编排用心,立意高远。常德的德文化、农耕文化、湖湘文化、荆楚文化、和谐文化等文化品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幕幕“接地气”的场景,以其生动的表演、来源于生活的强大感染力和自知自省的觉悟,激发观众的共鸣,引导人们不断地认识和改造自我,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个人文化自觉的培养,提升了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2“百团大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成功之道

每年由各地政府主导的文体活动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数不胜数,常德市并非一线城市,却以“百团大赛”成功地传承沅澧文化,引发群众共鸣,赢得了喝彩,打出了名气。究其成功之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新颖的开展形式

政府主导,群众主角的组织形式:相较于去年的赛事,今年的“百团大赛”有“三个不变”与“三个转变”。“三个不变”即:“百团大赛”品牌不变、民间剧团主体不变、政府主导主办不变;“三个转变”即:现场观赛与电视展播相结合,民间剧团和专业院团都参加,参赛团体更多,文化惠民更广,最大范围的做到文化惠民;取消去年只允许非专业团体参赛的规定,谢绝了专业文艺团体参赛;为了提升民间剧团的文化品位,从全市9个专业剧团抽出骨干下到这些民间剧团进行辅导;为使大赛公平、公正,对非专业和专业团体进行分开评奖。

  城乡互动,全民同乐的互动形式:精心打造“百团大赛”大舞台,组织参赛团体每周定时在市文化馆开展演艺活动,推动演艺惠民经常化、制度化;数十名市级领导、数百名县级领导观摩演出,参赛团队的乡、镇负责同志带队参加决赛,当拉拉队员,为本地的演员加油喝彩,给演员们极大的鼓舞;组织了幸运观众方阵,并通过各类媒介直播;观众入场实行市民群众个人申请、门票赠送、团体组织观看、嘉宾邀请观摩的方式进行,精品剧目还将参加集中展演晚会。

2.2 精准的受众定位

文化的发展是为了人民,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渴求显得尤为迫切。群众渴望文化生活,群众乐于参与文化生活,群众作为表演者,把比赛当作一种责任、一项荣誉,一次自我展示和学习提高的机会,信心坚定,乐于奉献,精彩演出的背后有着许多动人故事;群众作为观赏者,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百团大赛从开始到结束,时长达半年,每天都有大量观众准时而投入地观看表演。这一盛事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完全符合人民的共同心愿,老百姓自然拍手叫好。

  文化成果由人民共享:“百团大赛大舞台”这一创举,真正做到了让村村跳起来、乡乡唱起来、县县舞起来,使公共文化更加规范,更加深入大众,更加常规制度化。每一年的大赛,仅靠约300多万元的投入,便让170多万人实现了坐在家门口看大戏的美好愿望,大大弥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

  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常德“百团大赛”让数以千计的民间剧团加入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中来,让数以百万计的民众拥有接触文化、欣赏文化、学习文化、领悟文化的机会,保障了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对于动员人民、团结人民、昭示光明、凝聚力量、鼓舞人心、促进和谐、保持稳定都具有特殊作用。

2.3 强大的力量来源

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是“百团大赛”出奇制胜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力量源泉:常德本身就是湖南著名的民间文艺之乡,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拥有近5000个非专业文艺团体,从业者达二十多万人,拥有一大批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厅评定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全具备成功举办百团大赛的坚实力量。

  “百团大赛”没有“大腕儿”,没有“流量”,只有一个个返璞归真、灵动鲜活的节目、一群群自发结对搭伙的亲朋好友,他们勇敢地从观众变成演员,演出心中所想所念,大声歌颂时代精气神;他们大多来自田间地头、社区街道,又带着自己创作演出的节目走到城市,走到乡村,出自故乡,回馈故乡。十年来,百团大赛收获的是百万级别的观众,数以万计的演员资源、数以千计的群众文艺团体、不断推陈出新的本土节目库,收获了较之大城市大平台大综艺大数据毫不逊色的影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3“百团大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成功启示

“百团大赛”以其独有的成功之道,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充实了群众的精神世界,引导了正面的社会风气,宣传了先进的精神文明,这一切,都真正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科学有效可持续提升,更为新时代的公共文化建设带来了丰富而深刻的启示。

3.1 要相信群众的能力,依靠群众的支持,尊重群众的创造

“百团大赛“的十年实践生动而深刻地证明,一切事物的建设、发展和壮大,都不能脱离人民,人民群众是最广泛的能量来源,最厚实的文化根基,最可靠的创造主体。从丝弦到虾灯舞,从九子鞭到澧水号子,众多常德乡土民间的文艺形式依靠走进民众,创新内容,一个个“旧瓶装新酒”,无一不贴近市情,反映乡情,观照民情,呼唤人情,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向往和对不文明现象的讽刺鞭挞,演在田间地头、街道社区,走进的是人民群众的内心。

  “百团大赛”的成功实践也告诉我们,群众拥护、群众喜欢的,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十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烈日严寒,大赛的举办总能让全体常德人民精神为之振奋,无所事事的人有了精神寄托,吵架赌博的人大大减少,许多群众提前了解、收藏赛事演出情况,搬着小马扎跟着演出赛事跑,历时数月而兴趣不减,这兴趣是来自对节目的自发认同,对演出的自觉观看,对赛事的自愿跟随。人民群众是生产生活的主角,也是艺术创造的主角,更是享受成果的主角。想要出成果,就必须获得群众的认可。“百团大赛”的旺盛生命力,来自于人民,受到人民的鉴别和认同,也必然服务于人民,依靠着人民。

3.2 要尽可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丰厚的物质基础助推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

物质条件的满足和丰富,是发展精神文明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作为公共文化的建设者,要跳出“围绕文化建设文化”的藩篱和误区,深刻认识到生产力的重要性,要尽可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丰厚的物质基础助推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

  作为一个综合实力长期位居湖南省前列,经济总量常年保持湖南前三甲的城市,如今的常德,正致力于打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全面发挥湘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职能。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54.1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03.4亿元,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常德市的文化事业取得了较大进步。近年来,全市每年投入5000多万元,服务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引导,新建或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293个。投入500多万元为8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5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进行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扩充,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公益性场所的服务功能。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网点4612个、建成农村书屋5000多个;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9.6%,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7%。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得到加强,公益性文化民生工程的完善正极大地丰富着基层百姓生活。

  物质生活上丰衣足食、称心如意,活泼热情的常德人民开启了对精神文明的自发追求与享受:广场舞、曲艺、街舞、健身操等多姿多彩的文艺表演流行在城市,也生动地走进了广大农村,特别是鼎城草坪、桃源九溪、澧县等地,涌现出了一大批节目新颖完整、演员素养较高的农民演艺团体,他们农忙时下地,农闲时演出,将一个个演出团体推向职业化、精品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文艺团体走出县城,来到城市,甚至走到了省外,受到许多地方民众的热烈欢迎,既为农民增加了业余收入,又宣传了常德本土文化。这些市民、村民们自发形成的民间演艺团体是百团大赛的中坚力量,而这些力量的有效持续发展,都是得益于生产力的极大进步。

3.3 要加快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供有力支撑

“百团大赛”是常德市群众公共文化的大展示,大检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盘点,大传承;是对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大激励,大提高,让人们看到了本土群众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展示出了常德人的文化自信与自强。在大赛中,许多民间艺术人才凭借他们或优美动人或感人至深的表演,展露出了惊人的才华与过人的禀赋,许多区县文化馆、文化团的专业老师不辞辛劳,到各乡镇进行为期数月的业务指导,为艺术形式的创造与升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由此可见大赛的成功启迪还在于:队伍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基础,人才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文化人才队伍也分为专业人才、业余人才、基层人才,对这些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发现和保护,都不是文化部门一家能完成的,必须依靠来自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培养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人才,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过程中造就和锻炼人才,在形成良好公共文化环境的过程中凝聚和激励人才,在创造各类型多元化公共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保障和调动人才,做到以礼相待,以法律保护,以制度调动,才能真正发挥出各地区各层次的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觉自发地为提升社会主义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进一步为把常德市加快建设为文化强市,把湖南省建成为文化强省,贡献出自己的无穷力量。■

  引用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 卿渐伟.湖南常德市:群众文化“百团大赛”[J].党建,2013(2):40.

  [3] 周立耘.一曲九霄云,草根也风流:湖南常德群众文艺“百团大赛”[N].人民日报,2012-8-10.

  [4] 陈清,黎鑫.草根文化迈向明媚的春天:2012年常德市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侧记[N].中国文化报,2012-9-5.

  [5] 张新民.百团大赛放异彩,草根明星展风流:常德市成功举办群众文艺百团大赛的思考[N].湘声报,2012-9-14.

  [6] 陈太平.百团大赛有了大舞台[N].常德日报,2013-5-2.

  [7] 刘进能.打造文化惠民品牌的启示[N].光明日报,2013-6-8.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