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现代人物肖像画的笔墨初探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650
贾青重

一、中国人物肖像画历史寻踪

在中国画中,造型与笔墨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近代中国水墨人物画与中国古代人物画的造型有所不同。一方面,现代的中国水墨人物画是汲取了西方的一些写实造型的理念,从而对传统人物画的形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改变。现代人物肖像画具有两个艺术特征,一是对人物头像以及胸像进行刻画;二是根据人物形象的原型,借助对其“形”与“神”的表象刻画,对人物的内在情感、心理以及个性特征进行深层次挖掘,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表现特色,即“以形写神”“神形兼备”。人类绘画史上的人物肖像画及其艺术表现手法体现了民族性,具有时代烙印,并且富含深厚文化内涵。古代的人物肖像画多是帝王将相以及功臣名士等的肖像,对当时社会的公德以及精神风貌进行了彰显,其艺术表现功能为成教化和助人伦的人物品评。而这一人物品评所包含的内涵较为深刻,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精神,也包括文学以及社会哲学。

  对中国传统人物的品评,早在先秦时就已开始。老子有“骨弱筋柔”之刻画语言,而孔子也将人的才能与道的境界分成三个层次,为后世进行人物的品评开了先河。汉魏之际的思想家刘卲撰写的一部人才学著作《人物志》,是以“筋”“骨”作为对人物的品评标准,将人的形貌、风貌以及精气神用“筋骨”进行联系。到了两汉哲学著作中,“筋骨”言论逐渐增多。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专门有著作《风骨篇》。而《世说新语》中人物多用“气朗神俊、清远雅正、风格秀整”等辞藻进行品评。而对人物审美的品评不断向着人物艺术表现功能的品评迈进。顾恺之作为近代画家兼理论家,确立了“传神论”,最早提出了表现人物特点中“形”与“神”的关系。其多幅传神之作尤为注重人物面部表情中的眼神形态与人物的性格紧密相连,用笔“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传神”的精髓。用笔是中国画的根本,顾恺之把以形写神作为绘画基础,通过依托“形”的塑造,使得笔墨神韵存在于作品中,体现精神、折射思想。但是顾恺之的这一“形”也不是单纯指审美客体的自然之原型,更体现的是意象的象形。中国绘画其表象对象特征以及结构的重点要素就是线的造型,再通过艺术笔墨的一番提炼以及概括、整理、加工等,不断地从客体的一种自然原型逐步上升为意象的艺术造型。可以说,这是借助于本体的“形”,再加上笔墨艺术的概括与加工,才使得这一本体具有审美意义,形神兼备,艺术形象更富有深意以及韵味。这也意味着要研究审美客体,需要立足于真实的对象,才能上升到对其形神的研究。人物肖像画创作中,既有审美客体,也要有艺术的想象力与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将主体与客体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形神兼具的艺术形象的提炼,进而形成“悟对通神”的审美观。实际上,顾恺之的“形”与“神”关系的提出对现代中国画的创造具有深远意义,也奠定了其实践理论基础。

二、现代人物画中笔墨的实践探索

笔墨语言是极其丰富的,所体现的是高度的抽象性以及提炼性。其抽象性表现更能表达合理的逻辑事实。提炼性则需要创作者不断用心去寻找、探索,从而体现作品的内蕴以及精神。笔墨语言还具有敏锐性,与平头的羽画刷不同,尖头的毛笔更为敏锐,更能接近心灵,在用笔升发之际,心灵自由放松,从而用肌肉的记忆代替理性的判断。现代人物画家应具备迅速造型的能力以及熟练的笔墨技法,学会处理精微,这样才能给观赏者带来意犹未尽的感觉。

  20世纪上半叶,进入以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代表徐悲鸿以及蒋兆和为主力的中国现代人物画的探索与实践中,引入西方写实主义素描的造型技巧,通过与传统线描笔墨融为一体,创作人物肖像画,在肌肉以及骨骼的表现中充分发挥明暗、渲染作用。而《泰戈尔像》等人物肖像画作中,则渗透了徐悲鸿新颖的肖像画的手法,使得这一转换在中国笔墨肖像画中具有了卓越贡献。蒋兆和笔墨所展现的是皴擦之美,造型细致入微,章法巧妙构思。而现代著名人物画家杨之光基于此,将笔墨与水彩进行结合,彰显艺术表现力,在人物肖像写生中融入现实生活的内容,不断拓展了现代人物肖像画的艺术表现空间。海派画坛承上启下,最为重要的画家是任伯年,其人物画不仅继承了传统人物画的精髓,还借鉴西方绘画的特征,用笔用墨丰厚多变,疏密相间,浓中有淡,虚实相生,构图新颖别致,极具有诗情画意以及清新流畅的艺术风格。

  可以看出,中国现代人物肖像画遵循“以形传神”这个艺术宗旨,将客体特有的精神气质借助笔墨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也蕴含主体的审美判断以及情感。现代人物肖像画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创作者的情感、精湛的专业技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基于中国传统的审美艺术,现代人物肖像画将传统笔墨与现代的艺术理念相结合,并进一步创新发展。

  现代人物肖像画创作之初,创作者要选择好题材。中国画的传统题材包括工笔及写意两种形式,由画家进行个性选择,因此,现代人物肖像画所体现的画面语言以及刻画对象都有所不同,而技法上传统笔墨与现代艺术观念融会贯通、兼容并蓄。写意技法包括小写意、没骨法、兼工带意等,流派各异,风格多样。以笔墨繁简为依据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笔墨根据结构依附于形。中国画笔墨将民族绘画的艺术特色充分凸显出来,用笔更是中国画理念的重要表现,体现出人物肖像画的生动气韵以及骨法用笔的特色。用笔时有中锋,也有侧锋,疏与密,粗与细,长与短,以及动作的快慢,干湿、浓淡等各种笔法的组合,概括提炼出所要创造的人物形象,最终通过纵横交错、疏密相间而形成整体,使得整个画面富有气势,同时还富有节奏感以及韵律感,充满生动的气韵。笔的运用展现了水墨交融、相辅相成。在中国画中,水墨是单纯而又丰富的,已经形成了传统的技法,通常采用浓淡、勾勒等笔墨技法,以墨色代替色彩,表现对象的特征。在现代肖像画中,可以结合不同的刻画对象的性格特点,站在不同的刻画角度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形式。

  现代人物肖像画的创作,其关注点要放在对所创作对象的瞬间变化的表情的迅即捕捉,采取生动而灵活的处理方法。作画前对即将创作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大量观察,以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比如说这一人物的发型、衣饰以及刻画的角度及比例,从而选择最适合于凸显这一人物的方式进行刻画。在拿起毛笔时,观察判断眼前的客体所具有的特征,并对自己用何种技法来表现这一对象的气质进行选择。比如说,刻画对象是一位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的是历经沧桑的人生写实,流逝的岁月刻画出一道道纹路,就像走过的一条条路,此时可采用山石的线条与皴法,对这一刻画对象的质感加以体现。又如,刻画对象是一位严谨而又古朴的学者,从其朴素衣着以及睿智的眼镜上来体现学者的严谨的治学风度。此时应用稳重线条从细节以及写实造型上对学者的心理表征进行刻画。对看上去性格较为豪爽的对象进行刻画时,构图要饱满,突出形象,笔墨写意要放逸。而塑造温柔贤惠的女性时用笔用色都要滋润而又柔顺,尤其是气质高雅的女士,在线条上则要体现一种淡逸与流畅,简洁而明朗。

  只有作者深谙中国笔墨之精髓,具备丰富的专业技巧,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行技法的调整以及选择。创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其脑中必然是对方的音容笑貌,要体现出刻画对象的造型以及结构,整个画面要富有节奏感以及律动感。平光素材可提炼线条以及提高人物结构的清晰度,而背光素材则通过特别的笔墨处理,使得所创作的人物形象产生一种浑厚感。通过素描所呈现的明暗,在用笔时会体现出更富有情趣与风味的写意肖像。而将笔墨技法发挥到最佳,则是通过描绘对象的衣服以及头发加以展现,运用破墨以及破色来处理。在进行肖像画的创作时,应将刻画对象的形态构成、大小比例、轮廓高低相组合的这一“经营位置”视为重点,这也成为艺术元素的总和,审美构造配上富有中国特色的行气、印章、书体结构等的分布,形成和谐的画面。通过黑白分明的现代组合体现笔简意足、流畅飘逸的画面,陶冶情操,给人营造一种空灵洒脱之感,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