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表演作为舞台表演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需要将一定的舞台表演策略与音乐融合才能营造一种完美的意境。目前,舞台表演艺术属于一种形式与内容完美融合的艺术形式,能带给人们视觉、听觉、审美上的享受,其中声情并茂、神形兼备是舞台表演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这就需要音乐表演者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将这种特色呈现出来。因此,音乐表演者需要具备优美的声音、完美的表演技巧、感人的艺术表现,这样才能呈现出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
一、音乐表演者需要具备的舞台表演能力
(一)基本技巧
音乐表演属于一种技术性极强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表演者具备较好的声音素质,当然基本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若是音乐表演者缺少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气息控制、语言处理等基本的专业技术训练,自然难以带给观众真正的审美享受。这里并不是说只要有高超的表演艺术就能保证表演效果,而是舞台表演能力对音乐表演者来说十分关键,是其丰富的人生体验的积累。(二)专业知识
对音乐表演者来说,学习音乐知识十分关键,这主要是因为学习音乐知识可以帮助音乐表演者全面地掌握音乐创作及表演的规律,从而增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可以说,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对音乐表演来说十分重要。从音乐表演者的角度来看,学习历史知识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音乐,以及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内容诠释;学习文学知识可以辅助音乐表演者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从而对整个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掌握,进而更好地进行表演;学习地理知识,可以使表演者准确地掌握作品呈现出来的风土人情,抓住音乐作品的特色;学习美学知识,可以增强表演者的审美情趣。(三)感悟能力
音乐知识源自生活,且很多的音乐作品都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作为音乐表演者,若是想将作品入木三分地呈现出来,这就需要了解生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深入发掘作品内蕴含的深层意义,这样才能发掘其中的闪光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从而赋予音乐作品新的生命力,呈现出更好的舞台表演效果。二、提升音乐表演者舞台表演能力的途径
(一)形体、表情训练
对音乐表演者来说,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是表演者塑造角色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同时也是音乐表演者的重要形象要素,这就需要音乐表演者强化形体及表情的训练。一是要在训练的时候有意识地进行策划,结合音乐作品来设计一些手势动作并反复地进行练习,以自然的动作将自我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但是,对动作的设计不宜过多,且要保证动作与音乐的协调,才能呈现出更好的表演效果。二是对面部表情的训练,由于情感的产生也会带动人的面部表情,特别是眼神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能将音乐作品的意境、人物内心的情感通过目光传递给观众,从而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所以,对面部表情的训练,一是要对着镜子做各种表情的训练,保持嘴巴与眼睛的协调,二是选择不同情绪的歌曲来训练表情,三是模仿优秀音乐家在舞台表演时的各种面部表情。(二)艺术实践训练
任何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训练,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亦是如此。由于音乐表演者面对的对象是大量的观众,这就需要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真正地磨炼出自己的表演能力与技巧。对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单纯地凭借理论知识是难以帮助音乐表演者提升舞台表演能力的,这是因为音乐理论在艺术实践后方可证明其价值,所以音乐表演者面对的观众越多,所获得的表演经验也就越多,这样就可以在舞台表演实践中积累舞台经验,逐渐地就会形成临场不乱的能力。同时,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音乐表演者也能获得表演带来的自信和振奋情感,这些情感可以使音乐表演者保持开阔的视野,增强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当前,一些音乐表演者过于关注音乐技能的学习,忽视了音乐舞台表演实践,尽管独立演奏效果不错,但是在大舞台上就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这主要是缺乏舞台表演经验导致的,所以作为音乐表演者必须重视舞台表演实践训练,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舞台表演。(三)文化素质训练
修养是一个音乐表演者文化水平、处世态度、生活习惯的一种综合性呈现,只有具备积极进取态度,丰富知识及经验,努力拼搏、热爱生活的音乐表演者才算得上具备修养的人。对文化修养的培养,既需要热爱学习,学习大量的文化知识,提升自身文化素质,还需要坚持自身的道德底线,这样才能终身享受到这笔财富带来的益处。内在美远远优于外在美,丰富的学识修养能弥补自身外形的缺陷。当前一些音乐表演者缺乏自身修养的培育,在言谈举止方面比较粗俗。有没有文化修养是可以从外在看出来的,这就需要音乐表演者关注自身文化修养的培育。当今社会的巨变使得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较大的改变,传统舞台上重复性的表演已经不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自然难以获得理想的表演效果,这就需要表演者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创新,从而增强舞台表演的张力与感染力,为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因此,舞台表演者需要加强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内在修养和文化水平,这样就可以提升自身的内涵,进而为观众呈现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四)心理素质训练
音乐表演者的舞台表现情况会受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若是表演者存在紧张、胆怯等不良心理,就会导致表演动作与表情出现不自然的情况,这样很容易出现走音、忘词的现象。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表演者需要重视自身心理素质的训练,突破心理障碍。首先,树立端正的表演态度。表演态度是音乐表演者的一种信心,音乐表演者要依据自身的特点及实际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切忌盲目地追求高难度作品而忽视自身的实际能力以及日常训练标准,从而提高成功的概率。其次,多参与各种场合的舞台表演,在实践锻炼中减少周围因素对自身表演的影响,并掌握与观众沟通的技巧及经验,通过实践锻炼来改善自身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从而实现自我的合理调节。再次,运用合理的技巧来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自己处于紧张的状态,如采用情感转移法来调整情感状态,这样可以使自己快速地进入表演状态,更好地将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最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这样可以使自己在舞台表演的时候以精神饱满的状态面对观众,从而实现超常发挥,获得理想的表演效果。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音乐表演者来说,舞台表演能力是其必备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艺术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将音乐作品创作与欣赏相衔接,将音乐作品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需要以音乐表演者的舞台表演能力作为基础,这就需要音乐表演者提升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将音乐作品以最佳的状态呈现出来。因此,作为音乐表演者,需要关注自身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从形体动作、表情、文化知识、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训练,在大量的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从而为观众带来最佳的舞台表演效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