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契合的艺术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350
赵 菁

  钢琴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声乐表演融合之后,钢琴将不会局限于单调的独奏表演形式,从而丰富声乐作品的演绎形式,为受众带来新奇的体验。在声乐演唱中采用钢琴伴奏,不仅可以烘托音乐气氛,还能营造高雅的意境,再结合演唱者的个人情绪,突出声乐的情感内涵,实现演奏者与演唱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强化艺术效果。

一、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关系分析

(一)对立性

为了使作品的形象完美地展现出来,强化观众的艺术感受,演奏人员就要分为伴奏者与演唱者,二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独立性。一直以来在音乐表演期间都存在着“演唱中是演唱者的声音大还是钢琴伴奏的声音大”的问题,对伴奏者来说,还应分析具体的声乐作品,判断作品表演力度,掌握演奏音量,在了解演唱者的同时,判断演唱者的音量和音域。根据演奏的曲目,正确把握高低音输出,及时调整演奏音量,使钢琴伴奏可以更好地适应演唱。如何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这是演奏时需要解决的问题,演唱者和伴奏者都有相应的责任,比如演唱者需要演唱主旋律音调,伴奏者需要掌控音乐旋律,所以音色、音调以及旋律间是有差异性的,任何一方的改变都会引发作品风格的变化,给演奏带来一定影响。

(二)相互依赖性

声乐表演中,观众对演唱者有着较多的想法,比如过于关注演唱者的行为,忽略伴奏者的作用。实际上,钢琴伴奏不仅具有辅助的作用,比如音乐独唱时应加大对伴奏的关注度,这是因为伴奏者才能体现音乐艺术的形象,使表演进入更高层次。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间的相互依赖性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音乐主旋律方面。伴奏者应认真对待旋律,确保演唱者与旋律保持同一水平,防止伴奏音量超过或低于演唱者声线水平。

  2.表演情绪和心理状态方面。在音乐剧中,演唱者要遵循自身内心的感受进行自然化的表演,从而流露真实情感;伴奏者应将自己和钢琴相融,通过钢琴表达自我情绪。双方在表演中会顾及对方的情绪,从而形成情感共鸣。表演时,在钢琴伴奏的辅助下,演唱者的音型与音调将会凸显出来,以便观众更好地了解表演形态,收获更佳的情感体验。

  3.艺术和自我思想相互融合。对作品的表演氛围和表现形式深入研究,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将其与表演者的个人思想融合,强化受众的听觉与视觉体验。实际表演中,演唱者自身必须具备足够的音乐素质,为作品的完美输出提供保证,表演时需要人们展开实际表演,在深入研究作者创作风格之后,依据自己的演唱经验处理自己和作品间的关系。对声乐演唱来说,选择和自己声调相互匹配的作品才能达到最佳表演效果,许多音乐作家为充分展现自己的思想,突出音乐魅力,会选择与专业歌手合作,可见融合作品表演与演唱者自身条件是目前声乐表演的关键。

二、基于不同音乐载体的钢琴伴奏

(一)艺术歌曲

钢琴伴奏在演唱中通常占据重要地位,演唱之前,演唱人员与伴奏人员需要一同分析表演曲目,对作品的时代背景、背景故事、作者人生经历进行探究,从而确定作品歌词的内容与思想,强调作品艺术形象。钢琴伴奏者应及时与声乐演唱者相互交流,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调整音调和声音等外在条件,确定钢琴伴奏的高低音和大致速度,强调不同作品在表演中的差异化。作为音乐史中的特定载体,艺术歌曲不仅旋律美妙,而且歌词具有一定的内涵,曲调与歌词之间紧密联系。艺术歌曲内的钢琴伴奏并不是随性自然的,歌曲的情感更加细腻,且伴奏更难,要求演奏者自身具备一定的演奏技巧,对个人演奏基本功要求较高。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更重视歌曲自身,以声乐演唱主题为主,通过情感变化和和声应用,使钢琴伴奏不再成为艺术的陪衬。歌声作为一种语言,也是一种艺术交流方式,许多中外艺术歌曲都是采用钢琴伴奏的方式表达故事的,人们透过歌声从旋律中感受故事与情感。

(二)民歌

依据中国民歌进行改编的钢琴伴奏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展现民族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伴奏;一种是以民族歌曲为基础改编的伴奏;最后一种是突出民族精神面貌或传递精神的伴奏歌曲。由于地域不同,伴奏类型和风格差别明显。比如南方地区的民歌细腻温婉,情绪上更加内敛;北方地区的民歌旋律高亢,气质豪放,所以伴奏者要突出音乐力度的强弱,以人物情感与故事情节强化民歌表现力。

三、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契合的艺术效果研究

(一)塑造人物形象

声乐表演当中,多数作品都会有相对应的剧情,演唱者需掌握剧情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和生活环境,这有利于演唱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演唱者和伴奏者之间的契合能够激发演唱者的创作能力,从而创造出更加灵活的人物形象,依靠钢琴伴奏辅助演唱者进入作品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作品人物的情绪变化。不仅如此,钢琴伴奏可以刺激观众感官,带领观众一起走向作品高潮。比如演唱《茶花女》的时候,因为作品表述了19世纪巴黎社交场的玛格丽特具有多重性格,所以演唱时也要对情境加以描述,展现主人公从爱恋到死亡的过程,采用伴奏的形式创设情境,而演唱者也要时刻关注伴奏的高低,从而转变个人情感,使作品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成功。

(二)技术展现

双方的艺术契合可以让演唱者自由地展现声线和音调变化,同时在钢琴伴奏的引领下逐渐走向主旋律。钢琴伴奏者在把握主旋律的同时也要关注演唱者曲调变化情况,发挥音乐节奏在作品中的作用,使音量与音调高效融合,突出作品的艺术效果。声乐表演时,演唱者需要在演唱的过程中及时调整音调与语气,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突出不同状态下的艺术表演效果。声乐表演和钢琴伴奏的契合能够让伴奏者时刻关注到演唱者气息的变化情况,在演唱者换气的时候加入柔和的音乐,帮助演唱者完成自我调整。不仅如此,二者的契合还能够将双方的音色和音量相融合,选择适当的范围展开表演,比如演唱崔斯坦和伊索德的曲目时,伴奏者与演唱者柔和弹唱,在需要走向高潮的时候一同提升音量与音调,在恰当的时候将伴奏的音量略低于演唱者的音量,突出表演效果。

(三)情境营造展现

声乐表演中实现演唱与伴奏的契合有利于为观众带来更好的情感感受,演唱时伴奏人员弹奏出一小段音乐,将演唱者与观众连接在一起,逐步引入作品内容。由此可见,钢琴伴奏能够烘托演唱气氛,使演唱者在伴奏的引导下进入音乐情境,为后续情绪的爆发奠定基础。演唱时,演唱者要试着与伴奏者寻找契合点,从而更好地激发情绪表现,创设作品意境。伴奏者带领演唱者开始演唱,演唱者跟随伴奏的音符进入情境,突出声乐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作品结尾的部分,演唱者要突出自身感受,伴奏者辅助对方展现个人情感,升华作品内容。

(四)心理表现

声乐表演和钢琴伴奏的契合能够形成心理艺术效果,提高各自的表演水平,加强双方对作品的掌握能力,实现表演与伴奏人员在心理上的交融,向观众真实地展现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情感与生活。钢琴伴奏响起时,演唱者就要做好准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表演的内容,全身心投入其中;伴奏开始缓和后,声乐演唱者就要关注情绪的起伏,试着与伴奏者进行心理的融合,一同去理解作品的内涵与情绪,一同根据作品风格达到人物情绪与故事情境的配合。比如表演托斯卡作品时,该作品属于三幕歌剧,讲述了1800年在罗马发生的爱情故事,作品起伏比较大,需要演唱者和伴奏者的心理交融才能感知作品起伏。表演前双方一同分析作品,跟随着钢琴伴奏的旋律,演唱者试着进行声乐表达,突出作者的情感,强化作品的视听体验。比如俄日伴奏曲目多为独奏与伴奏两部分,伴奏就是声织,独奏就是作品主旋律,要求伴奏者与演唱者实现心理上的契合,才能完整地进行曲式与曲调的转换。

  总而言之,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与伴奏者的地位是相同的,应达到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的相互契合,将艺术效果作为声乐表演的目标,将作品的情感内涵传递给观众,保持二者间的相互依赖性与独立性,突出不同情况下的艺术形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