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长笛的形制变化及其演奏要求探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382
刘冬昕 宋晓斐

  关于长笛的起源流传着三种说法,但是最令人信服的则属于古希腊神话,传说牧神潘就曾演奏过长笛。长笛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的情感交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人类社会精神艺术发展的重要产物。

一、长笛形制发展中的音乐作品

(一)巴洛克时期及前期的长笛形制

公元14世纪时,在西方文学作品和美术建筑领域就曾出现横笛演奏的场景,在这一历史时期横笛常常被用作声乐演唱的伴奏乐器,极少作为独奏乐器进行演奏。15世纪的长笛属于移调乐器,有着制作工艺简单、音色粗糙的弊端。在15—16世纪,长笛为圆锥形管体,材料为木质,一个吹孔,侧面有6个指孔,用交叉指法进行演奏。这一时期长笛音乐宗教内容明显,但随着宗教改革的影响,长笛音乐逐渐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势。由于此时声乐占据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所以长笛依旧作为声乐的伴奏乐器进行演奏。

  西方音乐史中,人们常把1600—17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在这个艺术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长笛音乐逐渐形成了大小调和声体系与主调音乐形式。在17世纪早期长笛主要运用在宗教音乐或配乐中,这一时期长笛的演奏效果与弓弦提琴类乐器相比,在音色、音域等方面都存在局限性。乐器形制简单,指法依旧延续着复杂的交叉指法,音色粗糙,音准也有很大的缺陷。但由于其自身的风格特点,长笛一直备受演奏家、作曲家、乐器制造家的青睐。

  巴洛克时期长笛的形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17世纪初的长笛演奏家、木管乐器制造家雅克·霍泰特尔(Jacques Hotteterre)制出了著名的巴洛克长笛(如图1)。巴洛克长笛管体分为吹奏部、主体管、尾部管三部分。有6个指孔在主体管部分,整体形态呈现为圆柱形的吹奏部加反圆锥形,类似圆锥形的管体,笛头1.9厘米,管内直经为1.4厘米。霍泰特尔将吹奏部长度缩短,提高了乐器的整体音色高度,同时也可以更简便地安装连接部。在笛尾音孔旁产生了一个用右手五指控制的一个铜银合金质的bE键。bE键的产生,使长笛成为半音乐器并且可以进行装饰音的演奏。

  

  图1 巴洛克长笛

  德国作曲家约翰·约阿西穆·匡茨(Johann Joachim Quantz)为长笛进行了系统专业化的谱曲创作。在1726年发明了两键长笛,在原有基础上在长笛笛尾增加了#D键,长笛的音色和音质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乐器材质方面,匡茨使用乌木制成长笛管体,采用象牙进行连接。这不仅使长笛整体密封性得到增强,而且还可以起到装饰与美观的作用。1752年匡茨出版了《长笛演奏法论稿》一书,此书利用五个章节对巴洛克长笛的演奏法则、乐器形制、记谱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为之后长笛形制构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维瓦尔第(Antonio Lucio Vivaldi)、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台雷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等人都曾经为长笛作曲。维瓦尔第的《金翅雀》《六首长笛协奏曲》都是经久不衰的长笛曲目。他创作的长笛作品多以协奏曲的形式出现,段落结构清晰明了,长笛与其他乐器进行协奏演奏的形式也可以充分发挥出长笛本身明亮灵巧的音色特点。维瓦尔第为长笛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具有“西方音乐之父”之称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为巴洛克时期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艺术成就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位长笛演奏者,如果不曾演奏过巴赫的作品,就相当于没有练习过长笛。巴赫从戈登创作时期就开始为长笛谱曲,一生共创作了10首长笛作品。他的长笛音乐富含哲理且引人深思,音乐旋律整体没有较大起伏,长短乐句交替出现,节奏感较强,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将长笛当作提琴乐器进行演奏,这样才会使整个音乐旋律线条连贯,进而体会到与“灵魂”沟通的音乐感觉。巴赫的唯一一首长笛无伴奏乐曲《a小调无伴奏长笛组曲》(BWV1013)创作于科腾时期(约1722—1723),巴赫采取了较为自由的手法进行创作,脱离了传统的组曲形式而完成这首作品。全曲由阿拉曼德舞曲、库朗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布列舞曲构成,整体速度急缓、变化分明,音乐旋律线条流畅。巴赫的作品犹如 “圣经”一般,虔诚且深奥,只有心无旁骛,才能演奏出较为纯正的巴赫味道。

(二)古典主义时期的长笛形制

18世纪的长笛形制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制作材料以檀木、黄杨木、象牙为主。相比于巴洛克长笛,古典主义时期的长笛音色更加圆润而且也更易发声。古典音乐艺术推崇用简洁朴素、严谨和谐的音乐语言来表达最真切的音乐情感。这一时期的长笛作品在节奏方面更加注重与民间音乐融合。与巴洛克时期的长笛作品相比,古典主义时期长笛音乐作品旋律结构不再是连绵不绝、不规则的,而是方整统一,乐句更加短小且长度无较大的变化。莫扎特为长笛创作了3首协奏曲和4首重奏曲。斯塔米茨的《G大调协奏曲》体现了这一时期长笛音乐的乐句规整、主调和声织体终止感明显等特点。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长笛形制

19世纪德奥长笛音乐逐步衰弱,古典主义时期的长笛协奏曲不再受到大众的欢迎。浪漫主义时期的长笛音乐侧重对“人”的创作,更加注重人性的自由,重视人内心世界的表达。1847年德国慕尼黑音乐家波姆所研制的复盖键结构系统以及圆柱形管腔的金属制长笛,革除了长笛交叉指法和单键体系不利于演奏的弊端。波姆体系深受广大长笛作曲家和演奏者的喜爱,此后,乐器制造商纷纷使用波姆体系进行长笛的制作。时至今日,现代长笛依旧使用着波姆体系进行制作,由此可见波姆体系长笛的重要地位。

  伯姆《大波兰舞曲》、威多尔《组曲》OP.34、弗兰克《A大调奏鸣曲》等都是浪漫主义时期长笛独奏音乐的代表作品,其作品难度较大,节奏变化复杂,音域跨度较大,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长笛音乐特点。在这个时期还有由大型声乐作品改编而成的长笛独奏曲,如长笛音乐家塔法内尔根据韦伯《自由射手歌剧》改编的长笛《魔弹射手幻想曲》,舒伯特由美丽的磨坊女的《凋零主题花朵》主题改编而成的《枯萎的花朵主题变奏曲》。作曲家利用长笛展现声乐作品脍炙人口的音乐片段。浪漫主义时期的长笛音乐作品凸显出了长笛的各种演奏技巧和高亢明亮的音色,更为多变的节奏组合形式,使音乐更富旋律性和技巧性。

  20世纪的长笛音乐打破了以往的作曲准则,在音响、旋律、和声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序列音乐、无调性音乐、偶然音乐的相继问世,使得 20世纪长笛音乐充满了个性化色彩。长笛材质与之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原有的金属银制和木质长笛的基础上增加了金笛、铂金、水晶长笛等。瓦雷兹创作的现代长笛独奏音乐作品《密度21.5》就是为美国长笛独奏家所创作的,据了解,这首曲子因为当时演奏家使用的是一把白金材质的长笛,而此金属密度为21.5,此曲便因此得名。《密度21.5》是一首经典的长笛独奏小品,短小精悍,此曲的一大特色就是曲中有大量不和谐的减七和弦使用和尖锐的超吹音、花舌的运用。这在之前的长笛创作历史上都从未出现。《密度21.5》为无调性长笛音乐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的长笛音乐作品中还有一些作品的创作意图是为了记录某种生物的叫声,如法国作曲家梅西安的《黑鸟》。梅西安曾是一位鸟类学家,而且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用鸟声记谱的鸟类学科学家,梅西安所创作的这首作品包含了鸟类的叫声,像黑鸟的羽毛一样绚烂夺目,《黑鸟》因此得名。继梅西安后,先锋派作品大量出现,如Etudes,Sonatine等。这些音乐作品掀起了现代长笛音乐演奏的新篇章。

二、长笛音乐作品演奏中的基本要求

在演奏练习时演奏者要根据科学的长笛训练体系进行每日的练习,并且在演奏时要注重对全曲的全面分析,要从时代分期与创作背景入手,进而对各时期长笛形制变化与音乐作品风格进行深入研究。现在从音乐作品内部探寻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一)科学系统的气息基本功训练

长笛作为吹管乐器,它的发声原理与其他木管乐器有着较大差异。不同于单簧管与双簧管利用簧片的振动发声,长笛是以边梭音振动,依靠空气与唇垫的共同振动进行发声的。长笛独特的发音原理,决定了它比其他木管乐器要消耗更多的气量来进行吹奏。这也就体现出了演奏时气息练习的重要性。长笛相比于其他管弦乐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手指、嘴巴、胸腔等身体多个部位的相互配合。比如在练习巴洛克时期的长笛作品时,作品乐句长短不一,演奏音区主要徘徊在中低音区。为了凸显巴洛克时期乐曲延绵不断的感觉,演奏者需要使用长笛气颤音的演奏技巧。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气体进行演奏。所以在平日练习时要着重对气息方面进行训练,多练习长音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把长音吹得平稳悠长,并且强弱力度对比明显,在每一个音的结尾处加入不浮夸的气颤音演奏,进而提升演奏者自身腹部肌肉支撑的力量。

(二)富有“歌唱性”的吹奏概念

长笛的吹奏跟美声的演唱具有相同的概念,切忌把吹出的音“含在嘴里”。大量的练习比看书本更有效。在吸气时打开口腔,明确呼吸技巧,根据乐曲的结构编排揣摩合理的出气量与吸气量。在演奏任何时期的长笛音乐作品时,都应关注音准的重要性。声乐演唱家在歌唱时切忌出现跑调、音不准的情况。长笛演奏也是一样,一个音的音准偏差,就会产生音色问题和旋律问题。古典主义时期的长笛音乐以严谨著称,如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在演奏时演奏者就需要对音准进行细致的把握,运用胸腹式联合的呼吸方法,吸气要迅速而且要保证吸气量足够大,使胸腔扩张,横膈膜位置下降。呼气时要均匀集中并且流畅,控制腹部力量呼气,进而提升音准。在演奏长笛作品进行换气时,乐句的旋律、歌唱性受换气停顿的影响,如果换气时间过长,就会影响作品的完整性。这对演奏者的气息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演奏时要求演奏者换气迅速,这对演奏者私下进行气息练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练习某一乐曲之前,为了乐句的完整性,一定要提前了解乐句的位置,尽可能在休止符的位置进行换气,而且演奏时要确保换气位置的正确,避免呼吸不畅引起的窒息感。

(三)多类型的手指训练

演奏技巧是为音乐本身服务的,长笛由于本身特有的音色音质,特别适合演奏大段落华彩炫技,或模仿自然声音的片段,如风、小溪。在管弦乐团中,作曲家斯美塔那利用长笛模仿了《沃尔塔瓦河》中的小溪流淌的场面。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和现代主义音乐时期,许多作曲家所创作的长笛独奏作品都呈现出短小精悍的特点。乐曲整体篇幅偏小,但是内部节奏变化复杂,大段华彩连线的使用愈发频繁,长笛作品音域跨度大,速度也更快。所以要求长笛演奏者平时对手指进行速度上的训练,在练习时手指要放松,音程练习要从小跨度到大跨度,速度由慢到快逐步加速,切忌出现快速时手指紧张,音吹不清楚的情况。

三、长笛艺术之美

随着中国艺术领域的飞速发展与国内长笛音乐艺术的发展普及,中国风味的长笛音乐作品也逐步走向国际音乐舞台,近些年来,《舞诗》《金笛》等中国作品也相继问世,这反映出了中国长笛音乐创作的高水平地位,意味着我国长笛艺术事业发展迈向了新台阶。

  长笛作为历史悠久的西方古典乐器,它无时无刻不体现着欧洲音乐艺术文化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更迭使长笛不断发生着形制与演奏风格的变化,长笛音乐强调内心情感的抒发与表达,长笛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艺术形式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发展进步。

四、结语

长笛形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进行着变化。时至今日,长笛也在跟随着时代的脚步进行变革。每个时代的作品只有反复钻研才会懂得作曲家创作的真正内涵,才会感知、升华,从而领悟到长笛艺术的真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