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堪为名师的杨皓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454
李博宁

  

  杨皓,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水师范学院霍松林艺术馆馆长、诗书画协会会长。主要从事大学书法教学研究、中国画创作工作,主讲书法篆刻、书法鉴赏、艺术美学等课程。

  主编出版《大学书法教程》等书法教材两部,出版《杨皓书法作品集》《杨皓书画作品集》,在《艺术教育》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作品八十多篇;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省社科项目、天水市科技项目多项;获省高校社科成果奖、高校教学成果奖、天水市科技进步奖;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获天水师范学院“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自在神仙图》 杨 皓/作

  艺术教学应当教些什么?一直是艺术领域和教育领域都在不停思考的问题。自古以来,每个优秀的艺术家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名师的传授与点拨。无师自通者是极少数,更多的人还是要在老师的指引下学习与成长。找到一个好的弟子,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与所掌握的艺术技法传承下去,是每一个艺术家的心愿。杨皓先生既是一位书画艺术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导师,在艺术的传承方面他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在教学方面,杨皓先生较为推崇传统“师徒传艺”的教学模式,老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一对一地教,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点对点地学。他认为传统的师徒传艺有一些优点值得学习和借鉴。古时师徒之间的关系,要比现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近一层,大多数人的人生导师便是他们的师傅。要想成为师徒,首先需要经历一个较为严苛的选拔过程,这种选择是双向的,不仅师傅要选徒弟,徒弟也要选师傅。俗话说,徒访师三年,师访徒三年。徒弟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堪为自己师傅的人,就要花很多年;师傅在发现徒弟的人选以后,也要考察他的各个方面,同样要花很多年。只有师傅和徒弟“情投意合”,有着相同的奋斗目标,他们才能结成稳定的师徒关系。尽管这样效率较低,一个师傅一生之中也许只能教出一两个好徒弟,但是这样教出来的徒弟都是师傅“真正的传人”,不仅仅学习了技能,更传承了思想。这些思想不是师傅强加给徒弟的,而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思想一致才走到一起。师傅对徒弟更多的是修剪而非重塑,注重的是引导而非安排。除了教授技艺,师傅更是和徒弟同吃、同行,让徒弟在生活中观察师傅的一言一行。这种在言传身教中进行的思想传承,是课堂上简单的授课所不能实现的。

  

  《腹藏珠玑笑口开》 杨 皓/作

  因此,杨皓先生除了日常授课,更着重花心思在学生中发掘才能突出的“可塑之才”,并且根据这些人才的特点,引导他们向着更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堪学书者学书,堪学画者学画,想象力丰富的,就引导他们开阔思维,从世间万物中寻找灵感;踏实努力的,就让他们磨穿铁砚,苦练扎实的功底。他经常教导学生要合作创作,彼此学习对方的长处和优点,让他们不仅能独立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还能博采众长,与同伴互相欣赏、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学艺难,授艺更难。但杨皓先生在多年的授艺生涯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他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在传承书画艺术的领域收获了喜人的成绩,更让书画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后继有人、万载常青。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