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仙浪先生是南方人,他的家乡浙江诸暨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历史上诞生了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书画大家。
有了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滋养,我们就不难理解他身上所具有的天然的儒雅气质以及异于常人的艺术天赋。
初识陈先生,只知道他是一位做园林绿化的老板,后来又得知他是一位专注于古瓷器、古玉器的收藏家。直到在他的办公室见到一幅《观日出》的山水巨作,这位深藏不露的山水画家才缓缓进入我的视野。
让我震惊的是,他真正开始画画的时间还不到五年。
随着对陈先生了解的深入,也就有了震惊之余的释然。他儿时就喜欢画画,梦想成为一个画家。而生活的阴差阳错让他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成为画家的梦想也就退隐到了心灵的最深处。但是他所拥有的艺术天赋注定了他任何时候走上这条道路都为时不晚。
2014年,由于业务需要,他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他的恩师,即山水画大家—青岛大学的蓝立克教授。

《画到兴会时放笔 扫去不觉成幅耳》 陈仙浪/作
蓝教授慧眼识珠,只一个媚眼儿,便把他憋了半辈子的满腹才情给撩拨了出来。自此他一发而不可收,技艺精进,日新月异,两三年间辗转于各种展赛之间,完成了从商人到画家的华丽转身。
可以说,青岛之行,是他步入艺术殿堂的捷径和正途。
他师承蓝立克教授,蓝教授师承黄宾虹……定位精准,源头清晰,绝无旁逸斜出。
于是,顾恺之、荆浩、董其昌、八大、石涛、石谿、弘仁等,在他的艺术视野里次第登场,从而使他的作品里弥漫着诸位先贤的品格和意趣。
遵照这个谱系,他的画自然而然地就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崇高之美、浑厚之美、博大之美以及内涵之美。
“夫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他的画源于自然,笔法、技法和思想融为一体,浑然天成,气势磅礴;而细节上又精致细腻,条理清晰,巧拙共存。故其作品稚趣盎然、灵动活泼,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俱蕴含着个性和深情,而不是山石树木的简单堆积。
由此可见,他对笔墨的认识不只是肤浅地停留在单纯的技法上,还从笔墨的品质和风貌上加以探索和努力,不仅讲究每一个点、每一条线的合理运用,而且注重整体精神状态的融入。
在看似不经意的点染皴擦间,先贤的冷峻、静气、出尘,似乎都融而化之流淌在了腕底笔端,有一种文气、一种灵性、一种仙气、一种风骨。他用笔墨表达着自我对生命、对世界的深切体悟,从而使自己安详宁静。
“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他厚积于古越,薄发于青岛,故他画了很多以崂山为题材的作品。
偶然看到丘处机有一首写崂山的诗:“崂山本即是鳖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近人间。”这就是这篇小文题为“仙山入画,浪涛无声”的缘由。
希望我们以后能从他的画里听见浪涛声,听见我们生命里激情澎湃的乐章。

《雨后清泉流》 陈仙浪/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