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自从晚清时期对西方科幻小说的译介开始,中国科幻小说已经形成一条逐渐明晰的发展脉络。进入21世纪,这一文类更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传统思想资源与通俗文学创作技巧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下中国的独特经验,试图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批判与思考。在这一意义上,科幻小说中单一的乐观主义幻想逐渐被复杂暧昧的现实性反思与质疑取代,这些反思背后投射出21世纪科幻小说超现实幻想下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其中以对社会的批判、对人性的拷问和对科技发展的反省三个层面最具代表意义,本文也将从这三方面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论述。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以科学幻想为核心的类型文学,往往以严密的科学逻辑、准确的科学知识、新奇的世界观和杰出的想象力在一众类型小说中脱颖而出。然而仅仅依靠“科学性”和“幻想性”的支撑,科幻小说还不足以具有更丰富的现实内涵。21世纪科幻小说呈现出一种积极介入现实的反思意识,在以科学逻辑想象未来种种可能的基础上对现实社会进行反思与批判,拓宽了科幻小说的表达空间,使其具有了更深刻的意蕴。王德威曾指出:“科幻小说在题材极度陌生化的操作下,反而为那晦涩不可解的现实,甚至‘真实’,布置了一探究竟的方法。” 从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看,其中预设出的种种想象情景确实可以作为挖掘社会问题的一个巨大实验场。刘慈欣的《赡养人类》借各个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入侵描绘了第一地球极端的贫富不均问题,对全球化语境下资本主义法则的扩张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与讽刺。同样,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也在关注这一问题,小说将故事背景设置在真实的北京,围绕空间折叠的技术想象将北京城划分为相互隔离的三重空间,影射现实社会中不同社会阶层的空间、地位、财富的不平等。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科幻文学关心现实空间,却表达虚拟空间……它以某种不同于现实的形式探索现实的某种可能。”王晋康的《2127年的母系社会》中对无性繁殖技术下形成的全新母系社会的想象,则引发读者对现实中男权社会和两性关系的思考;陈楸帆的《荒潮》描写了在“硅屿”这个未来城市里,作为电子废弃物处理民工的“垃圾人”小米的底层境遇,即使在意外受到人工智能的感染变强大后依然无法摆脱自我毁灭的命运,这又不得不使我们联想到现实中处于社会底层的打工者的命运。在这些科幻小说的新奇色彩与无穷想象的包裹下,不难看出创作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21世纪科幻小说作家们试图用一种超越现实的形式来反映、放大和映射现实,挖掘现实中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思考。21世纪科幻小说呈现出越来越多关注社会问题的创作倾向,期望重建以科幻观照现实的文本秩序。
三、对人性的思考
21世纪科幻小说以大胆的想象拓宽思考现实的维度,从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指向复杂情景下对人性的思考。科技急速发展下对社会人的异化与对善恶的复杂选择是21世纪科幻小说共同书写的一个重要主题。科幻小说对人性进行思考的一大表现就是试图通过设置种种令人惊奇的科幻设定来想象未来,并由此透析这些乌托邦与恶托邦内人的异化。刘维佳的《来看天堂》,描绘了一个近乎天堂般完美的社会,没有能力的弱者被安置在什么也不用做的“天堂”,享受着安逸舒适的生活,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但精神世界的完整性却被剥夺,无法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活着;韩松的《地铁惊变》则把审视的目光锁定在现代化高科技产物地铁所创造出的封闭、独立的另类空间里,探寻未知处境下人处于微小狭窄的车厢内心灵与身体上的双重变异,人变成“非人”的过程荒诞而震撼,不得不引发读者关于人性自身的思考。
除此之外,21世纪科幻小说中对于人性面对极端情景时所作出的善与恶的抉择也体现了对人性复杂的探索。刘慈欣的《三体》三部曲就多次描写了人在道德与生存面前必须面对的难题,地球遭受三体文明入侵与更高文明的“黑暗森林打击”时,刘慈欣塑造了以罗辑、章北海、维德等为代表的将生存视为最高目标的现实主义者形象与以叶文洁、程心为代表将道德视为人类生存底线的理想主义者形象,在这两类人物间的选择冲突中,作者反复提出了对人性善恶的辨析。王晋康的《蚁生》则借由主人公构建了一个善良主义大行其道的美好世界,但对人类至善的追求却带来了极权主义的弊病,最终小说中所描绘的那个美好的小农场不过是虚假的幻象,乌托邦最终走向了灭亡。科幻作家们对人性中真实的欲望进行了审视,也对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简单评判标准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四、对科技发展的反省
21世纪科幻小说对现实的反思不仅仅停留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上,更对造成这一切的科技自身的发展做出了理性的反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参与和改变人类生活的同时,科幻小说也对这种后知后觉的颠覆发出了警醒:当人们对科技越来越依赖时,带给世界的究竟是幸运还是更大的不幸?对科学技术的狂热追逐往往会造成人文关怀的缺失,技术至上的选择与传统伦理产生冲突,最终造成完全背离的灾难后果。这是21世纪科幻小说所描写的又一个重要主题。吴岩的《鼠标垫》通过描写人脑与电脑的任意连接技术的实现,探索了人类自由进出网络虚拟空间的可能,科技理性的荒诞展露无遗;同样具有讽刺意味的还有刘慈欣的《诗云》,他在这篇小说中塑造了一个试图用量子计算机来吟诗却最终失败的神的形象,提醒人类科技并非无所不能,至少无法取代由人类真实的情感所创造出的艺术;而《微纪元》则通过想象未来的地球陷入巨大危机,成为一片火的炼狱的景象,描写了改造自身的微人类的诞生。在刘慈欣笔下,微人类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度过了人类的生存危机,但也失去了宏人类的历史和记忆。作者并不对这两种生存方式作道德上的价值判断,而是将思考留给读者,引出我们对科技发展的种种反思。
五、结语
21世纪科幻小说日益蓬勃发展,其中流露出的现实关切体现出积极的当代意义,这使得被视作通俗文学中一种类型文学的科幻小说也具有了严肃文学直面现实、思考当下的人文内涵和理性品格。科幻作品中对现实与人生的种种追问为当下的科幻文学勾勒出一个具有更多可能性的未来,这种介入现实的反思意识使21世纪科幻小说进一步拓宽了科幻想象的深度和广度。正如宋明炜所说:“科幻诗学指向看不见的真实,也指向不存在的过去、现在、未来,但一定与此时此刻密切相关。”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