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德育渗透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0388
李慧钰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第三十五初级中学,辽宁大连 116400)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囊括了许多方面,从阅读教学、词汇教学、写作教学到听说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时也需要注意分配教学的时间与比重,巧妙利用不同教学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对英语语言的长期记忆,进而在感知与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存储。综合来看,英语教师应坚持核心素养的教学观念,针对整体的教学思路进行策略探寻,并将核心素养联系起来进行培养,减轻教学割裂的现象造成的影响。实际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英语学科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应借此进一步推进学科的变革,在课堂转型中融入德育教育元素,努力在变革中突出德育教学的优势,推动英语教学的实用化。以下简单分析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各种策略,以期为英语教学思路提供新的选择。

1 侧重语篇特点,突出德育元素

初中英语课堂大多从教材上进行知识的展开,语言素材的特点能够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中心。而教师在选择素材时也需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结合语篇的主旨与语言特点进行教学分析,而不是不管不顾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贪多求全、追求面面俱到。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做到有所侧重,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围绕语篇特点进行教学展开,透过其中的思想文化内容、语言结构等,能够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并在英语的学习中让学生接近教材中的人物,在对话的理解中把握人物情感。设身处地的教学也突出了德育的元素,品读情感的学习过程加强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有助于学生在代入中理解他人。

  如七年级上册 Module1“My classmate”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应用语言描述去全面介绍人物,学生从不同的形容词的组合中去理解记忆人物形象,找到人物介绍的重点。教师在人物描写的侧重表达中深化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记忆,在具有代入感的学习形式中去了解他人,发挥出德育教学的效果。在这样的语篇结构学习中,学生也能了解到英语中简单的主谓宾结构,通过词汇的组合能够让学生明白课程的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切入下,学生能够尝试用多样性的语言去描绘他人,理解英语语言的不同表达形式,从而加深学生对各种描写技巧的印象。

2 构建积极化的学习情境,实现教学的良好导入

在英语的教学中,语言的含义更多地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从生活背景到人物动作,从语言神态到社会环境,脱离具体情境的语言教学缺乏对照与参考,学生很难理解语言在情境下的不同含义与实际作用效果,理解与表达不够准确。因此,为了使英语教学更有生命力,一个积极的学习导入过程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生活背景、思想语境与社会环境上进行教学分析,在情境构建中满足英语语言教学的本质要求,进而逐步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而教师在情境构建中应该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设计,注重情境与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在语言教学中实现高效的知识引导。如此,和谐化、积极化的情境能够实现英语教学的良好导入,形成的思维更加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如“Around town”这一模块就是良好的情境教学素材,教师可以模拟具体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进行语言情境的构建,在学生的模拟对话中通过问路的形式鼓励学生理解“around”“behind”“between”等方位名词。还可以对这一情境做进一步的拓展,如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迷失了方向,等了许久才等到一个过路的旅人,但是语言不通,让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尝试进行语言的交流,结合各种名词与肢体动作,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效果。从这一角度看,构建不同的情境有助于学生进行真情实感的交流,非预期的互动与表达能够成为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整个英语教学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3 拓宽阅读学习范围,深入展开材料阅读

当前的英语教学环境由于考试的压力而逐渐偏向于浅层次的阅读,学生难以对宏观的语篇材料进行语言与语义的分析,提问更多针对于阅读内容的语法与词汇等表层信息上,缺少对阅读内涵的深度解析,整体的思维认知也不够深入。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拓宽学生个人的阅读学习范围,不仅仅是教材和推荐语篇,更需要借助多样化的阅读去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其能够脱离个人成长环境与知识理解的限制,对“教材”进行发散与扩展。因此,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推动阅读的深入化,尝试运用多变的阅读材料进行思维培养,凸显出阅读学习的强大的功能性。

  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混杂起来进行阅读,通过短篇去理解英语语言的张力,通过长篇去理解语言叙述对人物形象、事件描写的具体影响,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汲取两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拓展阅读过程能够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语言解构,学生也能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世界,在各种思潮的引导下进行观点的理性表达。而在语言的运用与学习中,个人的审美意识也能得到提升,接纳、吸收、内化不同的审美心态与情感观念有利于学生发展个人的思维品质,在阅读的深入接触中获得更强的文化理解能力,将德育教学与阅读学习融合到了一起,能够推动学生展开进一步的英语学习。

4 采用趣味化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形式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成分,其内容与形式的变化能够带动整体课堂的改变,以此来实现知识对教学的引导。此外,不同的教学形式也能在新旧知识之间搭建一座稳固的桥梁,学生在思维的通路指引下去理解新知识、新概念。普通的教学方式相对而言较为枯燥、死板,学生在学习中难以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从形式上进行改革,挖掘教学方式的趣味性,进而形成积极化的英语学习氛围。

  如教师可以尝试从课程的游戏化着手,让学生通过填词游戏、你画我猜等进行课前导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从课间收心,把注意力转移到英语学习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从教学娱乐化的角度展开,通过戏剧扮演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台本对话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全英文的环境下加强语言渲染,进而在环境的引导中帮助学生培养出听说的语感。通过这种方式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能逐渐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对英语学习能够产生更多的认同与喜爱。

5 借助评价实现优质教学互动,增强整体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评价与反馈也是重要的一环,学生的反思有助于其解决学习中遇见的各种问题,在与他人的评价交流中逐渐掌握到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推动个人语言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评价互动也能让学生理解他人的想法,在思维的互换中实现了德育渗透,学生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巧妙借助评价去实现优质的教学互动,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理解与良性竞争,通过教师评价、同学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综合,让学生能够提升自我,在学习效率的提升中增强总体的学习效果。

  如在每一单元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后,可以让学生之间先展开互评,从核心词汇应用、语法搭配应用、情境创新性、语篇结构完整性、逻辑完整性、思想价值性等角度进行评价与剖析,让学生找到自身在写作中由于视野的限制而出现的问题,从多元化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法。之后在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中去让学生全面认识自身的能力,通过反思去督促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使其做出更加完善、有效的学习计划。这样,评价推动了教学互动的效果进而促进学生的成长,初中生愿意对英语学习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

6 结语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需要落到实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英语语言这一载体,让学生了解到英语的魅力。并借助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文化影响去展开德育渗透,让学生能够在广泛的文化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英语认知,逐渐树立起对我国文化的自信,真正体现出英语教学的效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