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0278
杨浩 邢国珍 郑文明 胡秀丽

  (1.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国家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南郑州 450002)

  植物生理学是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课程的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概念和原理,认识植物生命活动的规律和调控机理,并学会分析、判断和解决相关生产实际问题。课程不仅强化专业理论知识,还关注学生的“三农”意识培养,所以要在植物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与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以培养现代农业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建设发展提供动力。

1 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从字面意义来看,“课程思政”是指课程与思政的有机整合。从内涵层面来看,其是指将思想政治元素全面渗透至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项活动之中。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指出要构建全过程育人、全环节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来说,课程思政建设可保证各学科教学路向正确、立场鲜明、以德育人,以此促进高校内涵式与高质量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将思政元素巧妙融合至课程内容中,使学生受到文化的浸润、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可以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且理想信念坚定、道德品质高尚的现代化人才。

2 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思路

2.1 思政元素挖掘与课程的融合

基于植物生理学课程特点及规律,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凝练课程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重点强化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的形成、实现与课程的有机融合等。将专业知识生活化、生产化,将教学知识点与生产生活关联,激发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去发现、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技能,培养专业素养。

2.2 提升专任教师的思政意识及思政水平

植物生理学课程建设历时悠久,经过多年的队伍建设和对师资的培养建设,课程组主讲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课程多次被评为优质课程,“金课”建设示范课程等,使得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具备良好的师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进植物生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纵深融合,发挥课程的育人价值及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作用,团队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思想觉悟;积极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技能培训,不断积累经验、反思教学过程,形成了由学习,到实践,到反思的专业化成长循环,并且系统学习“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增强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引领,以教化育人为核心,以思政教育元素为载体,达成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倡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培养科研情怀。

2.3 课程的高质量建设

课程的思政需要做到思政和专业的相辅相成,植物生理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关爱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思政元素,在课程教学中转变以往政治说理、理论说教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体验及探究中挖掘课程内容隐含的“人地协调观”、发展观、辩证观,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深化思想底蕴,在互相研讨中体会中国智慧与民族精神,通过课程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及行为,使其具备高度的思辨能力、文化意识与科学精神,以此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落地与落实。

3 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专业课程设计环节

专业课程是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的载体,其中包含着学生当下研究与未来学习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增强学生探究能力。针对每一个理论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将语言进行自然的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师生之间的积极配合,最终达到最优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本课程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注重对学生实事求是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在此基础上融入中国植物学家先进事迹,以故事与案例昭示学生勤勉、进取、敢为人先、不畏艰难,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继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3.2 理论课程建设环节

理论课的建设的目标是将知识点或案例背后合理的思政元素巧妙地整合进授课环节。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每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知识点背后的思政元素,再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将知识点或者案例背后的思政信息润物细无声地灌输给学生。通过不懈思考与讨论,将挖掘到的一些思政元素及融入方法进行了总结。比如在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中,将集体主义精神,大局意识以及复杂工作的精细分工与和谐协作融入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将复杂枯燥的一个电子反应传递过程层层剖析,又春风化雨,使得整个光合作用原理的讲授和学习的过程就变得生动有趣,课堂氛围愉悦轻松。

  在理论课的建设过程中有两个趋势也需要关注:(1)要采用混合式的线上线下教学方式,采用多方位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引学生获取优质课程资源,课堂重点用来解释知识难点和关键点。(2)授课多采用案例法、问题导入法讲解重难点,把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进而也有更多的讲授时间,进行价值观的引领。

3.3 实验课程设计环节

实验是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感性素材,转化为理性的实验流程、实验结果的过程,更是学生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跃迁的思维与能力发展过程。笔者认为,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要点在于将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操作的决定权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探究、合作、讨论等一系列活动验证自身的假设,探寻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形成求真务实、创新求变的科学精神。首先,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实验问题,如科学家如何让“小”激素发挥“大”作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析实验任务,提出假设,初步制定实验方案;其次,教师请每小组代表进行实验前汇报,采用教师及小组间互评的方式对每小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指出实验方案不足之处及注意事项。实验前讨论可以避免实验操作失败浪费试剂与材料,符合“绿色实验”理念,并可培养学生节能环保意识。不仅如此,实验前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实验成功的信心。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鼓励学生创新性解决实验问题。最后,请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经验,使学生形成团结合作、集体为先的精神。

3.4 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要认真备课;要对学生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练好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课程教师团队广泛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意见,走访学生工作领导和老师办公室,以获得详尽思政元素,学习如何在植物生理学课堂将政治与专业课知识巧妙糅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传达并植根于当代大学生心中;多次召开研讨会,细化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并邀请教授专家深入课堂指导,健全了植物生物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课程思政落到了实处,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立德树人有道,励学敦行无声。本文通过将课程中挖掘到的思政元素融入到植物生理学的理论授课和实验教学中,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开拓了科学视野,还系统的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将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能力。逐渐以知识传授、价值引领、能力培养作为主要践行模式,不断探索、思考、总结和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应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深入贯彻课程思政路线,将植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纵深发展,从理念、要求、形式以及效果上提升课程的思政效果,加强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