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
在众多选拔性考试中,逻辑思维能力是着重考查的素质之一。对比于通过其他学科间接测评,专门的逻辑思维能力测评能够更加直接地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公务员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试题为例,考试大纲均规定“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但在这类考试中,考察考生合理地进行论证、评价、辨识谬误等逻辑能力,归纳逻辑类试题占整个逻辑测评试题约为50%,比重较大。
1 归纳逻辑能力测评应用原因
1.1 归纳推理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选拔性考试逻辑试题的命制均通过自然语言呈现。将归纳逻辑与形式逻辑进行比较,归纳逻辑由于并不具有严格的逻辑符号和推理规则要求,因而具有亲近自然语言的天性。归纳逻辑试题往往使用自然语言表述,从而能够较为自然地呈现给最大范围的考生。人们的日常思维往是带有“内容”的思维。归纳推理过程是依赖于有“内容”的前提,推出有“内容”的结论,而演绎推理强调舍弃具体的素材“内容”。以应用归纳逻辑思想较多的批判性思维为例,常需要对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论证加以评价。批判性思维更多的是在事实论证的层面上,离开了联系内容的论证,批判性思维就会失去其应用情境。
选拔考试常为管理和决策职能的人员。管理和决策的过程,是演绎与归纳并进的过程。当信息不充分、环境不确定时,需要进行归纳推理,需要决策者对信息的真伪、价值高低等作出判断,评估、比较决策方案。归纳逻辑类的试题能够产生一种模拟管理和决策情境的效果。
1.2 归纳逻辑与测评题型容易匹配
选拔性考试的逻辑测评,其考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风格,尤其体现在归纳论证评价类试题中。批判性思维是指对自己或他人的论证效力加以评价,从而判断一论证可靠性。“批判性思维是理性的、反思性的思维”。批判性思维着眼于理由与论断之间的联系。如果理由能够很好地支持论断,那么这个论证就是一个好的论证;如果理由与论断没有联系,或者理由给予论断的支持非常有限,那么一个论证就不是一个好的论证。批判性思维者考察论证的合理、可靠程度,往往是对结论成立概率大小的考量。逻辑谬误也是考试常涉及的知识点,逻辑谬误的出现,能让考生觉得似是而非,增加考生辨别选项的难度。有些逻辑谬误无法用演绎逻辑刻画,比如因果倒置、基础概率谬误等,必须通过文字内容加以表述和理解。这样的一类逻辑谬误常被称为非形式谬误,其本质是做了不当的或然性推理。
人们的日常推理往往倾向于依据因果关系或归纳支持度而进行,这类推理是应用归纳逻辑进行命题一个重要方向。在休谟看来,因果关系不具有必然性,它只是人们习惯的产物,“从原因到结果的转移不是借助于理性,而是完全来自习惯和经验”。现代归纳逻辑功能从科学发现与证明的逻辑转向科学假说检验和评价的逻辑,从对因果关系的关注转向对概率的关注,其功能重在评价方面。以概率逻辑与非帕斯卡概率逻辑的归纳支持理论为代表,均以概率来衡量归纳前提对归纳结论的支持程度。因果关系推断与归纳支持的思想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推理中。
2 归纳逻辑试题考察角度
2.1 归纳论证的评价
论证评价基于论证逻辑,评估一则论证的有效性或可靠性。论证逻辑是研究论证的辨识、论证结构分析、论证方式、论证评估、谬误等逻辑理论。论证逻辑涉及形式逻辑也涉及非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主要关注自然语言的、日常思维中的论证。根据严格的形式逻辑定义,我们有理由将归纳逻辑划入非形式逻辑范畴。正如上文所述,归纳逻辑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体现在批判性思维中。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在选拔性考试的逻辑测评中,自然地,依据归纳逻辑进行论证评价的试题成为论证评价类试题的主体,或者说,至少占到一定比例。归纳论证,研究前提对结论的支持程度(归纳强度),有强弱之分。在论证评价框架下,与因果关系联系较为密切的三个角度:加强、削弱、解释。(1)加强(支持)、削弱(质疑、反驳)。是否可以加强一个论证,或支持一个论证?是否可以削弱一个论证,或质疑、反驳一个论证?以上两个方向的作用,在归纳情境下,可以依靠新论据来实现。新论据进一步充实了原来的论据(枚举归纳),或从新论据就能够推导出论证的论题(利用因果关系),就加强了论证。反之,如果举出反例(枚举归纳),或从新论据就能推导出相反的论题(利用因果关系),就削弱、质疑了论证。(2)解释。现象A与现象B有因果联系。A是原因,B是结果。但在某场合下,现象A发生后,现象B没有发生,而现象C发生了。且现象C与现象B呈相反的关系。如何解释这种现象?解决方案是,看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的背后是否存在着隐藏的原因。
2.2 合情推理的运用
合情推理与因果联系相关。如果一个现象的发生,必然引起另一现象的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有着因果联系。此定义中的“必然”指事实上的必然性,而非逻辑上的必然性。对应到莱布尼茨对真理(或译为“真”)的两种划分,因果联系更多地关注事实真理(或译为“事实真”),而非逻辑真理(或译为“逻辑真”)。类比到条件句,原因可以分为四类:(1)充分原因;(2)必要原因;(3)充要原因;(4)辅助原因。其中,充要原因是指,结果(B)发生了,原因(A)必须出现并且仅仅它(A)的出现就能导致结果(B)的发生。例如,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是人患上艾滋病(B)的充要原因。辅助原因指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原因。例如:一个国家,其总统被暗杀(A)与其国内战争爆发(B)之间,前者对后者来说既不是必要原因也不是充分原因,但暗杀会进一步激化矛盾,加剧紧张局势。暗杀可能只是一个辅助原因。穆勒五法给人们提供了科学实验的判断模式,用于得出“A是B的原因”这样形式的结论。这些推理形式不是有效的,但其前提能够为结论提供有意义的支持。这是以一定的现象表现为前提,推出两现象间有因果关系为结论的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指除了包括穆勒五法的推理,还包括根据因果关系进行的推理,包括从因到果的推理和从果到因的推理,这两种推理,也可以称为“合情推理”。合情推理(或称为合情论证)是从不完善的前提得出有用的、暂时可接受的结论的推理。合情推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有人认为,它是人类思维最重要的特性。合情推理的前提可以是上述的充分条件原因,据之作由因到果的推理或由果到因的推理。由果到因的推理又称溯因推理(或称为回溯推理),是从结果推测导致该结果发生的原因或条件的推理。这些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以及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都需要考生能够快速识别,因而考试有很大的灵活性。
3 结语
选拔性考试逻辑测评试题与日常推理及论证联系紧密,归纳逻辑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逻辑思维能力测评不考查逻辑学专业知识的要求,在各类相关测评的命题中受到广泛应用。归纳逻辑试题考察的角度侧重于归纳论证的评价以及合情推理。了解归纳逻辑在选拔性考试能力测评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作逻辑思维能力的练习与训练,也可以作为导向,促进社会大众逻辑思维素养的提高。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