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艺术引导人生轨迹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2290
李 超

  

  《关山角下》 王泽起/作

  

  《陇山小景》 王泽起/作

  “予幼好艺事,吹笛弄弦,抹布涂鸦。”王泽起曾感慨万千地回顾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及长,远赴凉州,下乡务农,进城做工,命途多舛,备尝艰辛。是时,夜伴青灯,寄情笔墨,魂系丹青,聊以自慰。岂知一晃数十载,虽情之所累却不忍割舍矣。缘哉?善哉?书之初涉,学习唐楷。后钟情‘二王’之风流。届知天命之岁,痴迷章草,心追手摹,废寝忘食。索靖《月仪章》,皇象《急就章》,取其高古质朴之气,又参以右军《十七帖》,摭以兼通,务求检而便。”

  “丹青之癖,遥望青藤,叹服八大,师其简约,取会风神。然多似邯郸学步,徒有其形而无灵机耳。是故,师古难化,创新非易,须修养其本方可入堂矣!予生性愚钝,心无灵犀,且无高远之志,性情使然,奈何?惟拨云觅道,啜苫咽甘,乐此不疲,假以慰藉。今斗胆集拙作为一册,无他,还望方家同道不吝赐教,助我前行,此吾之私也。”

  如今看来,王泽起的水墨画,一大成就是对水墨之“水”的运用。以笔墨来表现,如果得水法之妙用,就可以得其意境,超出象外。“气韵”作为中国画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是虚的,又是实的。笔墨是气韵的直接体现,不在于笔墨布置的繁简,而在于笔墨运用的微妙。固有笔有墨才是中国画的真精神。舍此作画,不论下笔之前有多少“意”,有多少激情荡漾心胸,也难成佳作。对于中国画来说,要使水在纸上充分体现出效果就要求画者掌握毛笔含水多少与运笔速度快慢的关系。

  王泽起的荷花作品,虽然用泼彩法,但挥洒随意,墨色的主次轻重,已极富呼应性。有时还结合勾皴法,使墨不掩笔。画上的泼墨与泼彩呈现出恰到好处的空间感。时而能见荷叶田田,时而云蒸霞蔚,一片茫然的雾气。泼墨画通常以青色和墨色为基调,形象明丽,于单纯处见纷繁,于细微处见变化。其画意融在抽象的水墨晕染中,总体上看有一种自然美。

  

  《春山图》 王泽起/作

  他所绘的荷花枝蔓呈奔放状态,可是对于形象仍适度控制,只在某些作品上见出细小的落笔无意义之处,整体的画意还是十分强烈饱满的。并且在每幅荷花的画法中,巧妙地留出一些空白,使全局呈现出一种漂亮的墨象之美。笔墨谨慎,形象柔丽,更多地运用线条。凭借水墨韵味,传达了画中的意境,赋予了画面浓浓的个人感情色彩,具有不陈旧的水墨情意。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泽起的书画雅间渐渐成了好友相逢时品茗赏画、饮酒吟诗的去处,每当余兴尽酣时也是春风满堂、墨香四溢。期间,他寥寥数笔中总有数条小金鱼跃然纸上,几缕水草随波舞动,悬于壁,总是引得友人赞不绝口。

  “金鱼者,国之特有观赏鱼种,瑰宝也。”交谈间,王泽起也分享了他对金鱼的偏爱,“其形千姿百态,其彩五色斑斓,有‘金鳞仙子’‘水中牡丹’之美誉也。金鱼不同于江河湖海中之野生鱼,是宅园池养之物,观其‘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姿,可入‘水面风波鱼不知,翔游自在乐其中’和‘始知世上人,不及水中鱼’之雅境,陶冶情操,修养身心,实乃人生之快事也。且‘鱼’与‘余’谐音,古来高士画鱼皆有‘有余’‘富足’之蕴意,含‘吉庆有余’‘鱼跃龙门’之美意。皆芸芸众生之愿望也。”

  历代善画金鱼者不乏其人,清代虚谷,当代吴作人、来楚生、王子武先生皆为高手。近年来,王泽起也是一度痴迷鱼绘,觅经览卷,盆养上品,辨其态、观其神、写其形、彰其姿、悟其道,心追手摹,废寝忘食。然其贵在不落前人窠臼。写意画重在神似,贵在似与不似之间。

  他感慨地说,“余写金鱼体会有四。生动为其一,生动之要在于尾,尾摆则鱼儿活。重虚实为其二,要头实尾虚,背实腹虚,眼实嘴虚,鱼儿须水墨氤氲、若隐若现,方显空灵生动。写生观察为其三,于金鱼须盆之、观之、写之、拜之,则此道可成矣。巧留白为其四,使画面空净,意境悠远。若此,金鱼要艳而不俗、婀娜多姿,可达高雅脱俗之境焉。”

  人尽皆知,艺术圈内能书者有,能画者亦有,书画双修者却很少,能把书、画都做到极致尽美者更少之又少,而王泽起就是这样一位书画双修的艺术家。

  

  《空山图》 王泽起/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