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玉石雕刻的创新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2304
杨家诞

  刘勰在文学创作方面提出“时运交移,质文代变”的观点,“笔墨当随时代”是石涛提出的有关绘画创作的理论,可当前针对玉雕创作却没有类似的理论依据。笔者十分认同杨伯达先生的观点,即古代玉器均属于重要的历史产物,均拥有鲜明的时代烙印,玉石雕刻的风格特征不仅是时代的烙印,更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审美。现代玉石雕刻若要进行创新,必须紧密结合当代审美需求。

一、玉石雕刻艺术近现代演变历程

中国在近代遭受列强的侵略,很多宝贵的玉石雕作品被破坏,在苦难的时代中玉石雕创作者艰难摸索着玉石雕艺术的前进方向,传承着传统玉石雕技艺。在民国初期,玉器制作主力是清朝遗留的玉匠,这一时期的玉石雕刻技艺传承以师徒相授、血缘传承为主,基本没有改变玉石雕刻工艺。辛亥革命后,涌现出很多持有新思想、新理念的玉石雕大师,不仅在创作中使用俏色、阴刻线、镂空等技法,还引入了绘画、雕塑中使用的语言表现形式,因此这一时期的玉石雕作品十分写实立体。改革开放后,玉石雕刻突破了行业传统与本有观念,逐渐转变为装饰艺术。玉石雕刻由此开始以传统造像“意境”作为内涵,将具有写实特色的装饰性造型语言作为主要手段,这使玉石雕刻作品更具可读性,也是对当代玉石雕刻表现形式的极大丰富。

二、玉石雕刻创新路径分析

(一)新方式演绎传统题材

创新并非否定传统,绝大多数情况为立足于传统,针对传统再造和重新解读,让其能与现代审美相符合,满足不同需求。传统文化属于母体文化,玉石雕刻创新的一个主要途径便是充分把握与深入理解传统文化。苏弗尔皮教授曾说过:“或许,你应当返回中国,以中国17世纪之前的传统为根基长出新枝。”他的观点也是应将其民族化,应使其在中华传统根基上生根发芽。这一观点也适用于玉石雕刻。玉石雕文化属于一种纯粹的中华文化,无论是创作者还是受众几乎都是华人,若是和这一前提相脱离,玉雕创新便会失去生命力。所以,从业人员应该学习、关注与收藏一些古玉,而且要在其中获取启发,通过现代手段将其呈现出来。以仿古玉雕为例,在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玉雕师傅从事这方面的加工及制作,可是进入21世纪后,和纯仿古玉雕不同的新玉市场逐渐发展,这使得仿古作品失去以前的热度且市场需求大幅降低,所以应对其进行改变并做出新尝试。笔者从事玉石雕刻多年,对古代玉雕有一定的理解及感悟,所以认为其中的本源性东西是不可丢失的。即便是进行玉石雕刻创新,依然可以将传统作为出发点,利用古代的玉石文化,并融入当代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审美观念,为传统题材灌注活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玉石雕在审美上和现代审美可能存在出入,加之许多古玉器可谓美中不足,而且技艺水平参差不齐,面对这样的情况应在传统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扬长避短。例如,观世音菩萨在民间一般会被称为观音或是观世音,在佛教中象征着智慧与慈悲,不管在民间信仰还是大乘佛教中均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玉石雕刻中观音题材的作品很多,通过对这一题材进行创新,可以将其心灵祈祷的功效发挥至最大,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

  

  《合掌观音》

  

  《正体观音》

(二)合理引入和借鉴

在玉石雕刻中融入西方设计理念,如立体构成以及平面构成理论等。玉雕作品中的镂空布局、留白都很合理,能传达出现代设计之美。还可使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当中的部分元素,适当应用设计技巧与构成法则,对其进行重新的组合与演绎,从而创造出既具备现代设计之感又意趣高古的新的玉雕艺术形式。现代审美与传统玉石雕刻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内容方面,也体现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并且受西方文化的浸染,一些西方观念逐渐融入人们的审美中,其中便包含设计理念。

  由此可见,更新设计理念属于创新玉石雕刻的一条路径,更是影响玉石雕刻发展的主要因素。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虽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可依然热爱古代艺术中的装饰元素,有效保留这种审美元素尤为必要。在玉石雕刻创新实践中,没有丢失传统的东西,没有改变纹饰的做法,只运用设计理念对其组合形式稍做了改变。玉石雕刻的艺术形式上,外在突破与革新和内在的引入及借鉴均应该深刻把握传统。“用最大功力打进去,用最大勇气打出来”,这是对创新玉石雕刻艺术形式最合适的概括。

(三)改变创作经营模式

玉石雕刻作品由开始创作到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其中会经历许多环节,因为环节众多加之不确定性,玉石雕刻作品时有发生对其最初含义的理解错位,这也导致了对创新的曲解。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创作与经营一体化的模式,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玉石雕刻作品,即应该创新玉石雕刻的创作经营模式。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理念、消费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作为一名玉石雕刻者,在这些方面也需要改变,所以创新玉石雕刻的创作经营模式势在必行。要以开放的姿态鼓励尽可能多的人参与玉雕创作,将玉雕创作推向年轻群体,吸引学生争做创作人才。另外,举办一些玉雕的设计创意大赛,广泛征集玉雕设计创意也不乏为创新玉石雕刻的有效方法。通常,玉石雕刻极易借鉴国画和其他传统雕刻艺术,而很少接纳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而通过大赛,可以发现不乏有一些玉石雕刻设计中加入平面设计、油画等的艺术手法,这样的作品不仅充分展现了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对于玉石雕刻的个性化认识,而且包含着人们对玉石雕刻创新的有效信息反馈。

  总之,玉石雕刻是中华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独有的神韵及意境应当传承,至于装饰表现语言、西方造型艺术等更需要借鉴。玉石雕刻文化会伴随时代更替而呈现出各种形式。艺术不应仅是表达个人观念,更需肩负起美学启蒙及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从事玉石雕刻工作需以创新为己任,将文化传承视为使命,从而让玉雕作品更好地融入大众生活,重塑现代人们的审美趣味。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