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莆田木雕艺术中雕刻技法的具体运用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9254
武奇静

  福建莆田木雕是莆田生产的木雕艺术品的统称,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壮于当代,是福建省莆田市特有的一门传统手工技艺,不仅技艺精湛、风格独特,而且创作题材丰富、刀法细腻。莆田木雕的创作尤其考究作品的布局构图,根据题材与主题需要,在制作工艺与结构上以适当的方式组成协调、完整的画面,创作材料以龙眼木、黄杨木、檀香木以及黄花梨、小叶紫檀等为主。2011年,莆田木雕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笔者设计创作的莆田木雕作品《多子弥勒》《花好月圆》《自在观音》《皆大欢喜》手法考究,工序繁多,相木设计,以刀代笔,风格独特,以群雕、圆雕的形式表达,以中国传统佛教人物、花鸟等作为创作主体,充分展现了当代莆田木雕娴熟的雕刻技法,极具个性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一、莆田木雕作品《多子弥勒》:积极乐观的精神,启迪人心

莆田木雕作品《多子弥勒》(如图1),精选印度老山檀香为创作材料,以中华传统文化中五子戏弥勒佛为创作题材,塑造了弥勒佛坐在布袋上,五个孩子围绕其身边嬉戏的场景,展现了弥勒袒胸露腹、喜笑颜开、大肚能容的形象。人们见到弥勒佛乐呵呵的形象后,都会心生欢喜。在佛教中,弥勒佛具有慈悲、忍辱、宽容与乐观等象征意义,参礼弥勒佛的人能够从弥勒佛这些品格中得到启迪,从而把自己锻造成具有弥勒品格的人。

  

  图1 《多子弥勒》

  在创作木雕作品《多子弥勒》时,以莆田木雕中的浮雕技法为主,对表现手法尤其考究,构思布局好后,依照画稿直接动刀雕刻,整体构图饱满,人物雕刻栩栩如生。雕刻阶段分为打坯、凿坯、修光等多道工序,同时将中国国画中写意的表现手法运用在作品的整体造型设计上,展示了莆田木雕中浮雕技艺的表现力,刀法细腻、线条流畅,突出了作品的层次感。

  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木雕主要靠的是手工技术,但也需要艺术表达。一般来说,来源于生活的木雕艺术作品产生的动机是表达创造者的内心情感。我们深入考究木雕作品《多子弥勒》的创作过程,就会了解木雕作品中包含的创作内涵,包括对作品的构思,如何巧妙设计,如何创意表达,展现其审美观以及莆田木雕技巧,透露作品的意境和自然天成的材质美,反映出人生感悟的深度,从而展现作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选材用料上,这件作品精选天然造型的印度老山檀香,整料硕大,密度高,香气持久,气味醇厚。而且大口径的天然造型的印度老山檀香更是罕见,不敢轻易动手雕刻,要尽可能根据原料的天然外形进行保料设计,在注重艺术表现力的同时,通过巧妙布局设计人物的造型、层次感丰富的衣褶线条,凭借栩栩如生的形体来塑造出人物的神韵,也就是“以形写神”的艺术手法。

  莆田木雕作品创作中,尤其考究对人物神韵的表达。在雕刻莆田木雕作品《多子弥勒》的时候,对于所有雕刻的线条都非常讲究,注重以线造型。在造型上,不仅要再现弥勒佛的具象外形,还要突出以形写境的精神内涵,提升作品在整体造型布局上产生的层次感,整体效果浑然天成。而木雕作品《多子弥勒》从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塑造了弥勒在平淡中蕴含神奇,在丑拙的外表下流露美好心境,在诙谐幽默中彰显庄严肃穆,在揶揄中展现慈悲形态,代表了中华民族倡导的慈悲宽容、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具有深刻的精神内涵。

二、莆田木雕作品《花好月圆》:刻画了牡丹花开富贵的美好景象

莆田木雕作品《花好月圆》(如图2),精选印度老山檀香为创作材料,以中国花鸟作为创作题材,刻画了牡丹花开富贵的美好景象。此作品构图布局、雕刻手法精巧,以一轮明月为背景,鸟语花香,一片盎然成趣的自然景象,牡丹花开富贵,枝叶舒展;一对孔雀深情对望,情意绵绵。整件作品焕发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气息和鲜活的生命力,仿佛世外桃源的缩影写实,用刻刀传神地将这种生命力和生态气息表现于檀香之上,工艺高超,寓意前程似锦、花好月圆、美好圆满。这件作品凭借精湛的雕工和精巧的造型设计,摘得第十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

  

  图2 《花好月圆》

  

  图4 《皆大欢喜》

  莆田木雕作品《花好月圆》在创作技法上,同样是以莆田木雕中“精微透雕”技法的形式来表达,对它的表现手法尤其考究,综合运用了圆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技艺表现不同的场景和情节,注重整体结构和比例,使用不同形状刀口的锋利刀具,将中国花鸟画中写意表现手法运用在作品的整体造型设计上,展示手工清刀雕刻的表现力,突出作品的意境。在花鸟的细节雕刻上,刻画生动传神、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注重线条的变化形式、美感和趣味,让作品看上去有一种透视感,传达出作品内在的主观情感。

  莆田木雕雕刻的最终目的是塑造精神个体,要把感性素材雕刻成人的思想形式,而且要把人表现为立体、富有个性的精神个体。而莆田木雕《花好月圆》正是这样的作品,空间布局构思巧妙,同时大量运用透雕的手法,使整件作品更立体生动,主题清晰突出,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今夜明月圆,家家人团圆,幸福好姻缘,快乐朋友缘,甜蜜爱情缘,比喻美好团聚,也可以用作新婚贺礼。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精神内涵,就是要求把精、气、神、魂表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直接关照成为外在的,对于感觉和感性想象成为客观的东西。”所以说,富有精神个性内涵的木雕作品,能够激励人心,只有凭借这种对它适合的客观存在,才真正成为精神和理想的丰碑。正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莆田木雕艺术作品除了需要依赖自然界原材料的自然天成,也需要创作者对作品赋予一种特有的精神思想,把一块自然天成的木料塑造成栩栩如生的作品,是创作者内心情感和精湛雕刻技艺共同结合的过程。

三、莆田木雕作品《自在观音》:事事如意,慈悲为怀形象

莆田木雕作品《自在观音》(如图3),精选印度老山檀香为创作材料,以众人皆知、民间塑造最多的中国佛像观音菩萨为雕刻题材,塑造了观音菩萨手持如意站立在莲花宝座上慈悲自在的形象,象征事事如意,安定人心。观世音,亦译“光世音”“观世自在”“观自在”,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西方三圣之一。

  

  图3 《自在观音》

  在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中,观音题材木雕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创作者在创作中结合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既要做到相同,又要做到不同,主要靠的是手工技术,但也需要艺术表达,通过大胆勤奋的艺术实践,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一般来说,来源于生活的木雕艺术作品,其产生的动机是表达创造者的内心情感。我们深入考究木雕作品《自在观音》的创作过程,就会了解木雕作品包含的创作内涵,包括自己对作品的构思,如何巧妙设计,如何创意表达展现自己的审美观,以及高超的木雕作品艺术技巧的表达,在精益求精的探索中理解自己,相信自己,走自己的路。《自在观音》面部表情庄严慈祥,衣袖线条飘逸流畅,作随风自然摆动的样子,立体层次分明,莲花台立于水浪之上,透露出木雕作品艺术的意境和自然天成的材质美,反映出自己人生感悟的深度,从而展现出作品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对于木雕作品《自在观音》的创作而言,在设计构思的时候,就已经奠定了相应的情感和思想基础,再通过纯手工雕刻创作的温度,表达作品个性化的精神内涵,赋予木雕作品一种“魂”的精神力量。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就是自己思想感悟的一种升华,以及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普度众生的敬重之情。那是一种信仰精神的象征,通过木雕作品,以“器以载道”的形式表达了观音菩萨以超世间的慈悲大行于世、普度众生、造福世人的精神品质。

  西方雕塑人物,大多是采用块面的造型方法,首先要临摹出人体的外在形状,再通过动态的姿势,显得很有动感,再加上层次感丰富的衣褶线条,凭借栩栩如生的形体来塑造出人物的神韵,也就是“以形写神”的艺术手法。然而,中国传统木雕一直深受绘画的熏陶,潜移默化中认同了文人雅士在视觉艺术上的审美依据,不执于心,也不偏于物,物我双融,象与意合,达到了“取神遗貌”的境界。

  莆田木雕作品创作中,尤其考究对人物神韵的表达。一般来说,最高的艺术境界表达是对“意境”的营造,以及对“神韵”的传达,无论作品的立意还是设计构思,都讲究突出应物象形,之后才能因材施艺。

四、结语

综上所述,莆田木雕艺术中,通过不同雕刻技法展现创作题材的精神形象,塑造具有独特精神、个性内涵的木雕作品十分稀少,手艺人要不断潜心专研,磨炼提升,投入创作情感,才能创作出有情怀的木雕作品,反映当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样的作品才有魅力,才具有代代传承的艺术价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