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具有极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及深厚文化底蕴,与国画艺术共同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精粹。在中国陶瓷文化中,建盏被称为“国之瑰宝”。建盏具有丰富的人文气息和强烈的艺术内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事实上,每种艺术根植于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更是这段时期文化艺术的总结与代表。为推动建盏艺术不断发展,就应该全面了解与揭示建盏艺术的传承及发展规律,从其发展及表现形式入手,综合考量其艺术价值,这是本文的意义所在。
一、建盏文化的传承
(一)建盏文化内涵
建盏是建窑所产,属于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宋朝时期为皇室御用茶具,窑址处于福建建阳。建盏器形质朴,堆饰较少,主要从釉色下功夫,以此追求自然窑变效果。在宋朝时期,建盏不仅与宋文人士大夫趣味相投,同时还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为此留下许多赞誉的诗词歌赋。建盏为士大夫阶层带来了无限情趣,让其从中获得超脱感与愉悦感。总而言之,建盏成为当时社会的文化载体。(二)建盏文化传承
从中国陶瓷文化来看,建盏是第一个用作专用茶杯的陶瓷,在《中国陶瓷史》《大观茶论》等各种古籍中都有记载。一般而言,在建盏外壁都施用半釉,这是建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各种陶瓷中,建盏烧制难度最大,这也是从古至今建盏的最大特征,主要是因为胎釉中含有铁元素氧化物,而其胎土吸釉度水平一般,与其他各类烧瓷土比较,建盏收缩率非常大。在烧制过程中,要求窑温比较高,还要具有极强的还原氛围,烧制过程中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即便在今天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烧制过程略有改善,但是并未大幅提升。在古代因受到烧制条件限制,建盏主要为套匣钵(这样是防止与燃料直接接触),放入柴窑中进行烧制,无论是制作工艺还是烧制技术都非常严格。宋朝时,建盏发展达到高峰;到元代中后期,建盏逐渐衰落;到了明代停烧,逐渐销声匿迹。从衰落到消失长达800多年。
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盏才被研究与恢复,但是早期生产品种比较单一,模仿老器型,缺乏创新。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不能只是停留在复制这种单一层面上,应该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这样的传承才具备生命力,只有创新才能将建盏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经济与技术一体化及文化的全球化发展,为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为保护非物质文化工作带来难题。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许多技艺濒临失传,对于建盏文化,怎样才能够保护好这种文化,怎样才能够让这种传统工艺发扬光大,这都是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从古至今,大多数传统文化都不单纯为非功利性,今天博物馆中的许多艺术杰作常常诞生在普通人的生活与生产中,都是为了满足普通人的实际需要。现在许多传世佳作,曾经是人们日常所用器物。传统文化要焕发生机,必须要与当代人生活理想相符,要能够体现当代人的审美情趣。不仅要保留传统文化,还必须具有时代气息。因此,建盏文化传承过程中必须重视这些因素,不能只有情怀价值,还必须进行创造性文化转换,要大胆融入现代知识、技术及信仰,还应该具备现代道德及艺术情调,体现出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传承与发扬。
二、建盏艺术表现形式
建盏作为宋朝社会的文化载体,随着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漂流到日本,对日本陶艺有着深远的影响。建盏能够成为宋代受推崇的茶器,与它的功能性、艺术性及稀缺性紧密相关。从艺术角度而言,建盏将黑釉瓷所具装饰艺术体现出来,通过自然的胎釉,烧制成变幻莫测的斑纹;从功能上,保温效果非常好,造型简洁稳重,而且其精品为万众之品;从建盏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这种陶瓷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魅力与强烈的感染力。除具备陈设审美、日用功能及把玩价值,还能够表达出艺人自身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及造型意识等,这些表现都体现出精神世界的内容,还能够决定建盏的造型、风貌及构造,体现出其基本风格,更是对其表现形式的发展与延伸。从建盏传承过程来看,主要传承宋代建窑建盏的特点,铁胎、釉面底色乌黑光亮,斑纹晶体质感强烈,晶点清晰干净,整体色彩丰富。从建盏艺术的表现形式来看,按照釉面斑纹可分成银兔毫、异毫盏、鹧鸪斑盏、流星油滴盏、星空油滴盏、两仪油滴盏以及祥云柿红盏等形式,现简要介绍如下:
(1)银油滴盏:这类建盏作品的胎色乌黑干净,釉面斑点呈桃形羽毛状,有皱褶感、立体感、层次感和明显的金属质感。色彩呈银色或银蓝色,犹如羽毛,充满勃勃生机,精美绝伦,给人以质朴、典雅的美感。
(2)流星油滴盏:胎体底色乌黑干净,釉面光泽度高,斑点呈圆形或卵形,金属感与立体感强,乌黑的底釉上承托着点点银斑,犹如黑夜中划过的流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3)星空油滴盏:釉面斑点为点点小星星,清晰度高,斑点疏密恰当,具有金属质感,立体感强,淡淡蓝光的银蓝斑似隐似现,幽玄神秘,就像璀璨的星空。
(4)两仪盏:喻意太极生两仪,即一种斑纹釉水窑变出两种斑纹效果,盏内面为大斑点,外面为小斑纹,相互衬托,富贵大气。
(5)异毫盏:包括银兔毫、黄兔毫、青兔毫和蓝兔毫等,是建窑建盏的特有品种。
(6)祥云柿红盏:作品是在传统柿红基础上创新的釉色,于强光下釉面光亮艳丽,铁红色釉面上分布许多微细晶体,形成釉面斑纹的层次感,犹如天空中的朵朵祥云,因而叫祥云柿红,寓意喜庆祥和。曾有《七绝·祥云柿红》藏头诗云:“祥和极简宋风宜,云彩飘然釉面奇。柿色犹添鲜艳度,红光辉耀创新时。 ”

《撇口鹧鸪斑建盏》
建盏文化的研究与复原,是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及陶瓷学家及相关手工艺人共同合作的结果。建盏文化的复兴与继承必须不断加强,建盏工匠、玩家及媒体都必须共同努力。2017年,建盏出现在金砖会议上,大家的共同努力得到更多人的承认。时至今日,各代手工艺人不断传承与创新,成功烧制出仿古作品,让宋代这一名器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重新闯进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建盏成为拍卖市场的宠儿,兴起一阵收藏热。只有不断传承与研究,建盏的保护及传承才能立足当下,不断创新,展望未来。只有不断传承,才能让这一古老文化继续传承发热,才能促进建盏文化不断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