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罗文生长的几个条件
《把信送给加西亚》是一本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的宝典式论著。其中的罗文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任务。在1898年,西班牙占领古巴、称雄加勒比海、美西即将开战的时候,他只身受命,把一封书自美国政府总统、至关紧要的信送给了加西亚;由此达成古美协同,结束了西班牙的疯狂。
一场战争的胜利固然有很多因素,但作为一个顶级信息的徒步传递者,罗文树立了一个主动进取、独立完成任务的信使形象。
一个团队、一个集体存在或实现目标的过程,就是寻找罗文的过程,也即发现人才、使人与事最佳结合的过程。罗文在哪里?书中只介绍其来自华盛顿,是一名中尉;再无其它的记载,甚至他的相貌特征、家庭状况。通观全书,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答案:罗文在艰巨而非凡的使命里,在优良而不事张扬的自身素质里,在知人善任的人才环境里。
如果没有艰巨而非凡的使命,就无以产生如此英雄的罗文。这个使命之重要,从受领任务的过程中就足以看出来了。总统直接找到了军事情报局局长,军事情报局局长直接找到了罗文;这种超乎寻常的越级指挥,预示着这是一件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否则,总统何必亲自物色人选呢?艰巨而非凡的使命,往往就意味着伟大而千载难寻的机遇;谁有幸担此重任,谁就基本把握了机遇;正所谓机遇盼人才,人才赖机遇。罗文是这项艰巨任务的承担者,所以他就是伟大机遇的把握者,因此,使命成就了罗文。它告诉我们,你想成为罗文吗?请你在任务面前不要推脱,请你行动起来!
如果没有优良而不事张扬的自身素质,罗文无以成为罗文。书中罗列了一大堆罗文之所以成为罗文的理由,也即自身素质。这些罗列放在我们当中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会使之成为完人。我想,罗文不是完人,因为该书的作者坦言“所有的人都有弱点。”但罗文绝非浮萍似的人物,也绝非那种三斤鸭子二斤嘴似的人物;否则,他绝不会进入情报局长的视野。因为他们需要的是沉稳、机敏、专注于行动、并且成事率较大的人。罗文最突出的素质是什么?无非是——宠辱不惊的心理、绝不动摇的信心、不断完成的知识储备、应对恶劣情况的本领。
罗文从前具体干什么、受过什么训练、立过什么功劳,我们无从所知。可以认为他就是个平凡得没有任何包袱的凡人,他不需要有什么人为的压力,以致妨害他对形势的判断和采取行动时的果决。从受领任务那刻起,他就坚信自己便是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这个人的才智,在两个方面发挥了作用,一是战胜艰险,二是抢抓机遇。当然,作为军人,他必须具备应有的野战条件下的生存本领。这些突出的素质造就了有别于他人的罗文。
正如书中写道“晴天里的水手一抓一大把”,那么雨天呢?暴风骤雨中、惊涛骇浪中呢?恐怕只有罗文才配得上水手的称号。他从美国本土出发,取道牙买加,然后在古巴的丛林、沼泽、悬崖峭壁间跋涉,遭遇过敌舰和敌人,面对过恶劣的自然环境对生存极限的考验,也面对过西班牙人的刺杀;他历时9天,奇迹般地把信送给了加西亚。须知,担负同等任务的绝非罗文一人,美国向古巴中部和南部同时派出了类似人员,但完成任务的只此一人。除了幸运,自身素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知人善任的人才环境,罗文既便是一颗钻石,也只能埋在地下或被遗忘在某个角落里。在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人物链:麦金莱总统——瓦格纳上校——罗文中尉。他们之间没有更多的指挥层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减少了大量可能的磨擦。总统直接问上校:“到哪里能找到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呢?”上校答“华盛顿的罗文中尉可以送到。”总统说“那就是他了。”而上校向罗文中尉下达任务时,居然以午餐的方式。上校问:“下一班开往牙买加的船什么时候开?”中尉答:“有一艘船明天中午从纽约出发。”上校问“你能乘这艘船走吗?”中尉答“没问题”。结果上校说:“那么你就乘这艘船走吧。”
受领任务的过程就这么简单,而且有点浪漫。他们肯定还说了别的什么,但作者描绘的就是这样,让读者感到宽松而无压抑;这既反映了美国人高超的授权艺术,又间接地反映了人才的生长环境。总统为什么那么信任情报局长?情报局长为什么能想到罗文中尉?其中有一个因事择人的法则,也有一个知人善任、用其所长的学问,还有一个最短沟通原理(现代管理学认为,沟通的路径越长,越可能发生失真,甚至节外生枝)。罗文是带着被选中、被信任、被托付的荣耀去赴汤蹈火的,用我们中国人的古话讲,就是“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他很幸运,没有遇到那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上司的责难。这段浪漫的授权故事告诉我们,你想成为罗文吗?请你珍惜你的生长环境。那些在你的生长过程中,甘当铺路石和助推器的人,值得你永远怀恋。
我们读罗文的故事,就是要找到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罗文,就是要发掘自身的潜能,努力使自己成为现实生动的罗文。我们难以完成艰巨而非凡的使命,但可以完成一般性的任务;我们无缘被总统钦点,但每天都被直接上司支使;我们没有全面优良的素质,但也有别人无法替代的闪光点;我们没有罗文的天资,但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为机遇从来就偏爱于有准备的头脑。
做小事,成大气候。这是我们学习这本书得出的结论。集腋成裘,集沙成塔,滴水穿石,一叶知秋,讲得都是小与大的辩证关系。“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诗句更能说明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下级,我们的工作从来就不是惊天动地的事,但就其工作的不可或缺性或地位而言,它确实需要罗文,需要罗文那种“主动工作、乐于担承、招之即来、成事有余、不计名利、笑对责难”的精神。
我们彼此的地位和视野,决定了大事是少有的;但小事却是必须天天面对的。想一想,我们日常需要面对多少反反复复的小事?但解决得如何呢?有没有连小事都办不明白的时候?有没有自己不屑于做小事却笑话别人做小事的时候?我承认自己有过。我们认为,做小事既是本领又是境界。据讲,一部汽车平均拥有13,000个部件,如果技术上达到99%的可靠性,那么汽车第一次发生异常应在100年以后。那些把零部件质量加工到极至的人,可否称为罗文呢?
罗文在哪里?在任何一个团队里。正如爱尔维修所言:“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伟人,如果没有,它就要创造出来。”我想套用这个句式说:“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罗文,如果没有,它就要创造出来。”诚然,不可能人人都是罗文,但人人皆可以成为罗文。我们做不了标柄史册的大罗文,还可以在一时一事上做小罗文。人与人的潜能不同,在某时某事上的表现不同。王安石有一首小诗很有意思:“春风春雨有时好,春风春雨有时恶,没有春风花不开,花开又被雨打落。”以此喻人又有何不当呢?关键是用当其时、用当其事。问题的本质是以罗文的精神鞭策自己。
关于罗文的精神,这本书充满了金子般辉煌的赞誉,让我们一起记住她:抱着初恋般的热情去追求目标——目标之所以重要,因为它能够带领我们从今天走向明天;除去配偶,它才应该成为你永远的情人。初恋是什么?初恋是闪电般的激情,初恋是不计成败的投入,初恋是无怨无悔的选择——好也担承、孬也担承,成也由它、败也由它。一丁点的忠诚抵得上一大堆智慧——读《三国演义》有“一吕二赵三典卫,四马五关六张飞”的说法,此皆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之人,但千古留芳的都少不了一个诚字。忠诚是什么?是锲而不舍的韧劲,是“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的气魄,是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和对自身价值的珍爱。当然,它绝不是封建道德体系下的那种愚忠。有人有72个转轴、83个心眼,但谁也不敢近、不敢用。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对工作的忠诚上有所缺憾呢?在我们这层次上,都是地地道道的执行者,而非运筹帷幄的决策者;我们的智慧要体现在不折不扣地、创造性地执行上级决策的行动上,体现在忠诚与智慧的统一上。执行难,难在哪?难在把蓝图翻作现实。王安石说“时人未可非商秧,商秧能使令必行。”可见古代政治家就已体察到执行之难。天才就是主动性的暴发——罗文是否为天才?肯定不是。如果是,他的升迁断不会那么慢,中尉就是个排长,顶天是个连长。他在完成了任务时,米尔斯将军曾无比高兴地许愿,晋升你为骑兵团上校副官。但最后他只被提升为上尉。但他收到了麦金莱总统的贺信,称他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任务。虽说在这件事上他取得了成功,但在其它事上他或许举步惟艰。但他有主动性,有不讲价钱的习惯,就使得他比那些没有主动性、好讲价钱的人更易于接近成功,更易于成为天才。想一想,我们在做某件事上,感到浑身是劲或很顺手的时候,不都是你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时候吗?这就是主动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