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缘线的概念与绘制方式
(一)概念
在绘画作品的画面中,边缘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它是画面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边缘线在造型的起稿阶段也可称作轮廓线,但随着空间中造型的不断深入,形与形之间、体与体之间便产生了前后遮挡与穿插的结构关系。边缘线在画面中不仅起到分割色块、构造形体的作用,还有着色彩丰富、形体浑厚的特点。它是形体轮廓线在空间中的延伸。边缘线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些连续的宽窄不同的面,是与整个造型过程中的空间和体积密切相关的。(二)绘制方式
1.扫的方法初学者的画里经常能看到所有的物体都像是剪下来贴在画面上的,这种整齐的像刀切出来的边缘线,使画面缺乏空间感、层次感。要解决和克服这个问题,可用一支干净的画笔在边缘需要虚的地方,通过扫的方法将形体自然地与周围颜色相衔接。要掌握边缘线的节奏、虚实的变化,还需要对边缘线深入地体会和仔细地研究。
2.接的方法
边缘线的处理需要有良好的素描基本功,在应用接的方法时,需要将周围的颜色与形体的颜色一起画,让颜色趁湿衔接,使该虚的地方轻松、自然地糅进背景。
3.抹的方法
亮部的边缘线一般容易把握虚实的变化,暗部的边缘线既要有形的变化,又不能太清楚,这样可用手指在某些部位轻轻地抹一下,就能将颜色很好地衔接。
二、边缘线的处理方式
(一)整体清晰的边缘线
“浮雕感是绘画的灵魂。”《达·芬奇对于绘画的认识》中指出了崇尚古典主义的画家们在油画创作中的共同思想——极力地塑造浮雕感。这些创作的浮雕效果,既有通过背景衬出物象全部轮廓的,也有根据光影的变幻画出明显的线形边缘线,呈现在物象的平光照射角度里。一般来说,古典主义以背景作衬,强调边缘线的精确性,或以暗衬亮,或以亮衬暗,或物象之间互为衬托,为了达到精细程度,很多画家采用放大镜来观察是否存在着毛糙。整个物象的边缘因反衬而清晰可辨,注重的是对形体转换有更多的思考。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在日记里写道:“在绘画上,首先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轮廓,只要有轮廓在,别的尽管忽略,一幅画还是看得过去的。在这一点上,我得比什么都要当心,要时常想到这一点,作画时也总是应当这样来开始。拉斐尔就是这样作画的,籍尔果也常常是这样。”所谓画轮廓,就是按照构成物体的形状的边缘线进行描写,作为造型的开端。这在油画大师拉斐尔的杰作《雅典学院》(图1)中也有所反映:在这幅画作中,一些人物身着深色服装,被较亮的背景衬出完整的轮廓,另一些人物由其他人物形象的亮暗不同的色阶反衬出轮廓线。画家通过颜色明暗的对比,将画面中的人物以及人物的衣物画得清晰明亮,把背景的纯度稍微降低,让观者感觉到一种透视的效果。整幅画面由于画家对边缘线的细心刻画显得场面静穆。整体清晰的边缘线给画面带来的感觉是严谨的、细腻的、精致的,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紧张的感觉。
(二)整体模糊的边缘线
在印象主义者的眼里,边缘部分作为转折面被虚化,是色彩丰富变化的着眼点。这里就用法国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作品举例说明,《蒿草中的上坡路》(图2)是首届印象派画展之后雷诺阿的一幅佳作。对色彩“氛围”、韵律及色调的追求,柔和细腻的格调,是雷诺阿所独具的。画家在构图中把握了大自然风光的结构变化,以小路为中心展开了他的抒情之笔,他那朦胧而又逐渐深化的边缘线艺术处理,借色彩以追求画面的韵律感,使景物的美感具有典型性,使人留恋着迷。又如《格勒努耶尔》(图3),画家醉心于水中的倒影变化,巧妙地运用了正面光,以及远处的树林、河岸和近处水中荡漾的游船之间的联系。作品中的水面处理,使他那细微差别的色彩发挥到了极致,具有特定环境中的典型特色。这在促进印象派对色彩的认识与表现技法的发展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模糊的边缘线使作品的边缘模糊、笔触虚化,然而这种虚化不但不会造成观者的不解,反而能够将对象的本质更加清晰而真实地揭示。
图1 《雅典学院》

图2 《蒿草中的上坡路》

图3 《格勒努耶尔》

图4 《蒙娜丽莎》
(三)部分清晰、部分模糊的边缘线
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流行一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美术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的模仿,也就是承认美术是对现实的反映。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乔托开始,画家们力图让形象接近真实,但无论如何,所画的人物形象总有一些僵硬,不那么像真人,有些更像雕塑。于是,艺术家开始了对边缘线的新探索,如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图4)。这幅作品之所以被看成是不朽之作,是因为它冲破了中世纪的禁锢,画了一个现实中的人物。达·芬奇真实地描绘了一个温雅的、人性的女性形象,这幅画有着神秘的说不尽的奥妙。这幅作品中没有把一切事物的轮廓都画得那么仔细、那么明确,而是让物体的某些部分留些模糊、留些余地,让那些模糊的地方与周围的事物衔接起来,在模糊不清的轮廓和色彩中使一个形体融入另一个形体中去。这是达·芬奇的创造,意大利人称之为“渐隐法”。《蒙娜丽莎》是这种方法的典范,蒙娜丽莎的嘴、眼画得清晰准确,而嘴角和眼角则画得暗而模糊,这暗而模糊的嘴角和眼角慢慢地融合到脸侧面的阴影中去,而脸的侧面的暗部又融合到头发中去,头发又向背景的暗部融去。这就使人物的每一部分都与背景和谐,使人物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这张画中人物左边的边缘线是清晰的,而右面的边缘线则画得虚而模糊。达·芬奇的这一方法,使人们在让绘画更接近真实的技巧上大大地向前迈进了极其关键的一步。
三、不同的边缘线处理对油画艺术风格的影响
边缘线蕴含着一股神秘的力量,令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去孜孜探索。在学习造型之初,有人把轮廓线看得特别重要,但在理解上却只简单地认为轮廓线就是边缘线。实际上,边缘线不完全等同于轮廓线,它是形体轮廓线在空间中的延伸,是造型艺术中最重要的因素和主要的手段。一条边缘线会蕴涵整个造型空间和体积的力量并有着自己的特性和艺术魅力。(一)表现不同的绘画个性和风格
从文艺复兴开始到当代,每个时期绘画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对形象边缘的处理也呈现出千差万别,体现了一种个性的解放。线原本荷载的情感就有许多,直线、曲线、细线、粗线形状各异,情感复杂。把线放在一个特定的位置,我们称之为边缘地带,就又可以传达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了。《维纳斯的诞生》(图5)是波提切利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它虽然缺乏真实的空间透视,但并没有给人以平板的印象,这缘于线条的应用。画家通过描绘维纳斯从海上诞生的时刻,左边风神轻轻地为她送来清新的空气;右边季节女神为她准备好了美丽的盛装。犹如出水芙蓉般美丽的维纳斯,亭亭玉立,散发出青春的活力。整幅作品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人体的外轮廓线条流畅、精致准确,人物优美的曲线紧扣人物动态,边缘处理与背景极其微妙地拉开了空间关系,明亮灿烂的色彩洋溢着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从画面上来看,波提切利无论是构图还是人物处理都没有强调明暗光影表现,近乎平面化的视觉语言具有很强的装饰意味。波提切利通过削弱明暗调子而突出的边缘线呈现为有精密明暗层次的线条,准确的线条造型和多变的曲线风格给观者一种严谨和典雅的感觉,是一幅美丽而富有节奏感、韵律感的和谐画作。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那是因为边缘线的处理深深地烙上了不同画家的印记,也就是不同的形象边缘处理体现出的不同绘画个性。
轮廓线的另外一个作用是表现肌理。在奥古斯都·雷诺阿作品《抱猫的妇女》(图6)的局部中,女子脸部的轮廓被特意柔化,比旁边猫的绒毛还要模糊。雷诺阿之所以使用这样的边缘线,不仅是要表现女子皮肤本身的肌理,而且要表达画家的感受:柔软、温暖、娇弱。他正是用边缘线传达这种感受的。

图5 《维纳斯的诞生》

图6 《抱猫的妇女》
(二)对绘画内容情感的宣泄和表达
当人们要描绘事物的时候,总是倾向于以线条的形式去诠释自然界,这似乎是人类的通性。史前的穴居人类、非洲和澳大利亚的土著、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之前的印第安人、原始人类的成年人以及所有时期的儿童,他们都是从线条开始来表现周围世界的。绘画也是一样,笔法能流露画家的情绪和性格,如果配以富含感情的形象边缘,企图掩饰它们绝非易事。在现代人物画中边缘线的强化主要是把边缘线作为表达画家情感的重要手段。画家应该学会用纯粹的线条形式表达某种心态,加强感情的释放。蒙克的作品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表现了来自平凡世俗生活的切身感受,他要描绘的是那些触动过眼睛和心灵的线条和色彩,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色彩,而不只是描绘他所看到的东西。蒙克的代表作《呐喊》(图7)就是一幅传达画家内心孤独抑郁情感的人物画作品。画面色彩与自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在关联之上又增加了一些夸张的意味,所有的形式要素似乎都传达着那一声刺耳的尖叫。画面上富于情感的扭曲而颤抖的线条给画中近乎神经质的氛围增加了不少紧张的成分。边缘线的微妙的变化如形状、排列、组合、轻重、曲直等都和主题密切相关:脸部嘴巴夸张的线条和鼻子、眼睛简单的线条相映成趣,天空与水流的扭动曲线与桥的粗壮挺直的斜线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形象边缘动荡而又不安,直线和曲线的对比尤为突出,画作使画家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观者不难体会到画家灵魂的颤抖。蒙克笔下轮廓边缘扭曲颤抖是为了表达动荡不安的灵魂,同时也使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图7 《呐喊》
(三)线条因画法不同造成的表达的区别
线条不仅因长短粗细的不同,还因其描绘的方向、用力程度不同而出现各种各样的表现。边缘线就具有这种妙用,不仅可决定外形,同时也能表现构图的质量感,使画面变得更丰富。用线条制造明暗效果时不要小看一根线条,若其中有浓淡、曲直,立刻就能富于色彩明暗的感觉,不同线条的集合更可形成复杂的阴影。随着画家艺术思维的逐渐深化,技艺越来越高超,画面的形式语言也就成了相应的画家符号,边缘线的处理也相应地符号化了。画家德·库宁把绘画看作是体验、表达、实习自由的过程。他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探索妇女的题材,从病态的女人形象到简约漫画般的表现,再到带有色彩的放荡女人,这些具有特色的女人形象成为德·库宁艺术的重要标志。看德·库宁的作品《妇女》(图8)首先给我们的感觉就是狂乱的轮廓线与躁动的笔触,好像画家拿的不是画笔而是扫帚在画布上发泄性地扫打,又似黑夜里的一道道闪电,把人的心弦提到心口,给我们带来一种紧张感。在画面上,不论形象的或抽象的内容,都没有任何的约束,内容、空间、透视、平衡等传统的绘画技法和审美观念一扫而空。边缘线运用得异常的大胆,落笔果断坚决、迅猛有力,在一片看似杂乱无序中把女人的结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反复描绘黑粗厚重的形象边缘是乔治·卢奥人物画的符号语言,媚俗细弱的形象边缘是弗拉戈纳尔的符号语言,简练硬实的形象边缘是勃鲁盖尔的符号语言,和谐唯美是安格尔的边缘线语言,那么自由、奔放、果断就是德·库宁边缘线的符号语言。
边缘线的处理方式使得艺术风格更具有标志性。边缘线处理方式的多样性充分展示了画家鲜明的个性,一旦成熟就会成为画家标志性的符号。画面中边缘线与色彩、造型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阐释了油画边缘线处理多样化的原因。

图8 《妇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边缘线处理方式的不同带给观者的感受也是不同的。美术的基本特征是视觉形象性,无论画家是用清晰或模糊的边缘线,还是介于两者之间,给观者带来的视觉快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反映了画家不同的审美个性与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理解与认知。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靳尚谊先生在欧洲考察归来后,不无感慨地强调:“造型和空间问题关键在于一条成功的边缘线,一条边缘线的力量不可小视。”一条边缘线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一条边缘线可以改变一幅画的面貌,更能改变一个人对于绘画的理解。边缘线的处理在油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我们可以通过边缘线来深入解读作品的特别所在,最终了解艺术家的绘画风格。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