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笔墨写乡愁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9674
刘军平

  

  《雁门关》 毛选选/作

  

  《霍州鼓楼》 毛选选/作

  纵观中国绘画史,不管是花鸟画还是山水画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并形成了完备的艺术体系,进入20世纪,这两种题材在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师的现代性改造下更趋完善,这样给我们如今艺术家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时至今日,遇到更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在后现代语境下感觉地域性、传统艺术的一种缺失,就好像20世纪差点被美术史忘记的画家黄秋园一样,毛选选或许是当今这样一位中国书画界的代表人物,他的绘画道路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画家研学的学养体系:从读书与书法进入绘画的学习,在绘画创作的同时时刻在研究学问,尤其先生深厚的书法功底造就了他的绘画具有当今许多画家无法比拟的内涵。先生作品占据最大优势的是构造画面线条的力度、柔性以及文化属性。不管他的作品是果蔬系列,还是花卉与山水树木,每根线条都值得推敲、耐人寻味。尤其在菊花与一些古树的线条彰显出了先生笔墨的扎实程度,粗细有度、根根如铁、条条寻味。这些线条构造起来的萝卜、山村、花草、河流是坚实的,是传递了艺术本体语言美和温度的。《金银海棠》《三皇谷古松》《轩辕谷古树系列》《玉米》《林河村》《月照西江》中体现了先生笔墨的强大优势,尤其《月照西江》作品最大限度使用了中国画笔墨的丰富性,反其道而行之地使用了近景重墨法、远景用线条的手法,画面中S形的西江敞开胸怀正在迎接游子的归来。

  在造型上毛选选善于仔细观察每个形象的特征,不管是对山水客观物象的造型刻画,还是花鸟绘画技法,他常常采用户外条件的写生方式,均已达到“尽精微”的高度。他的画风是运用小写意的墨法勾勒物体的轮廓,大量使用或轻柔或有力度的线条塑造形体,从而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在构图与透视上,先生注重中国画“三远法”来形成他的画面,“平远法”善于塑造其家乡西江风景的先后层次,“高远法”善于表现西江附近黄土山脉的特殊性,“深远法”能淋漓尽致地表现西江流域村庄与地貌的复杂性。毛老师常常铭记宗炳画论中提出的观看方式的视觉原理写西江故事,“昆仑”对照了清水的山脉,这些处理画面的方法见于《青岩寺》《尹道寺》《金台寺》《花石崖》《李虎墓》《滴水崖》《轩口窑》《连山古城遗迹》《太石峡》《小泉峡》等作品之中 。他还善于使用《清明上河图》的散点透视移步换景式地将复杂千百里的景观融合在他的画面中,《天水长卷》就是用这种方法画成的,其中《林河村》在构图上大胆使用了潘天寿的空白处理方法。先生受到中国画的人文传统及创作理念的滋养,“计白当黑”也是先生常用处理画面的方法,一两件器物的简单组合、三四棵树木的交织、五六处远处山村的寥寥几笔都显示了画家善用艺术辩证法巧妙地处理虚和实、断和续的关系。

  画家将视角延伸到广阔的生活当中,这里的一花一草、一器一皿、一山一水好像放电影一样生动地呈现出来,并且这些“外师造化”的作品经过了画家“中得心源”处理后是一样的生机勃勃、乡情浓浓。由于地域的原因,这里的自然形态的植被、山川已经被赋予了乡愁的人格化,本来西江这里并不是什么奇山异水,但是在画家笔下却有异样敦厚般的感情,这种意味在其《林家河流域系列》作品中均有体现。比如先生描绘的《牛蒡》《马铃薯花》《西红柿》《天水萝卜》《苤蓝》是平常画家很少写生的,先生笔下的人工形态器物以及山川河流有着独特的地域性,其形态是其他地域景观无法代替的,《白沙古民居》《郭提督故居》《普济寺》《北天明寺》《青岩寺庙》《尹道寺》等作品中深刻体现了乡情特色。先生在描绘这些建筑的时候非常注意构图与地貌的关系(例如《永清堡》),更注重构图中“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原则,《西贯泉》的构图学习了倪瓒的简练方式,《金台寺》的构图采用了“马一角、夏半边”的构图方式,空白之处给我们留下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最为生动的是先生画的《栅子》《斗升》《犁耱》《天水家具》等造物艺术,从造型的细腻度与准确度来看是画家好像木匠一样娴熟的设计能力,加上经过画家带有对故乡家园的种种复杂的感情融进笔端。

  毛选选通过这些图像给我们传递浓浓乡愁与乡情的同时,给我则是更多哲理与思考:“时空无涯际,水土关性情;常爱家山厚,真情入骨深。”可见,先生的艺术是生活的日积月累,是世事的酸甜苦辣,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体悟,他的艺术哲理往往来自他的画外之意、笔外之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