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情感与视界的记忆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8533
文 化

  

  《童年》 亢小军/作

  现代绘画中,西部人物题材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自1943年开始,常书鸿、王子云等一大批国内著名的艺术家纷纷来到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他们或进行西北艺术文物考察,或从事敦煌石窟艺术研究。凡是来到大西北的艺术家,他们创作了相当数量反映西部民族风情的艺术作品,特别是以西部少数民族人物画题材为第一,开启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个全新的题材——西部人物画。

  对一个从小就生活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艺术家来说,可以说亢小军先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创作基因和艺术考量的,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思考与灵感来源。他从不跟风。在全国都流行“乡土写实主义”的时代,他并没有过多涉及西部民族题材,而是在这一热流日趋落潮的时候,他却毅然迈入其中,且大有不回头之势。这充分反映了亢小军有着屈原笔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个性特征。诗为心声,画为心意。每一个有思想、有成就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都是为自己而创作,绝非为他人而为之。而亢小军就是这一信条的忠实坚守者之一。

  艺术创作的自律性告诉我们,每一个成功的艺术家,他们在选择创作题材时总是会选择自己最为熟悉、最富情感和最能打动自己的题材与内容。就这一点而言,亢小军从小生活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曾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多年之后,这种挥之不去的情愫造成了他的一种甘南情结、甘肃情结和农村情结。那里的人民在广袤的草原与高原季风中形成与练就的宽广、豁达、坚韧、朴实的性格特征,以及西部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早已征服了亢小军曾经年轻的心。随着岁月的推移,这种印痕早已从感性的触及上升到了理性的追忆,这便是亢小军决意再画西部民族题材的视界与情感之所在。

  亢小军的写意人物画从具体表现上来看,他给人留下了多重印象。从剪裁上看,他不再选择宏大的、史诗般的叙事场面,也不表现西部人民不畏艰难困苦的英雄主义气概,更不关注西部人的宗教情怀和历史渊源,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西部人民日常生活的情景之中,但这种生活又不是具体某一生活瞬间的随机摄取,而是他对西部各族人民生活进行了一定的提炼和概括之后的,具有一定仪式感的生活瞬间和场景。亢小军在处理这些人物时,常常会打破以往人们表现西部民族题材的那种苦涩与沉重感,而是通过汉族和藏族男女老少悠然自得的动态和各种充满笑意与喜悦的神态表情,来表现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各民族人民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中的幸福生活,并给观众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

  在表现技法上,亢小军主要继承了学院派的基本原则,注重造型与透视的准确性;强调水墨淋漓的笔墨技巧与线条的表现力;色彩上则尽可能地摆脱他早年学习油画的习惯意识和认知体系,尽可能地追求单纯与简练;将中国自中晚唐以来水墨晕章的文人画审美趣味贯穿其中,力求与西方的色彩体系拉开距离,形成独立且个性自我的风韵。诚然,作为跨界和转型过程中的亢小军,有着自己的感情积淀、知识储备以及人生阅历,也许已到了将其整合的时刻。期待他的创作无论是题材内容的挖掘、笔墨造型的技巧、个人风格的鲜明,还是审美趣味的多样,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相信再经过一些时日的磨砺和锤炼,亢小军的写意人物画一定会迈上一个更加辉煌的台阶。

  

  《上学路上》 亢小军/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