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瓢壶》 黄平/作

《井栏壶》 黄平/作

《四方壶》 黄平/作
“生与死”这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孜孜不倦书写的篇章。人,如你我一般的芸芸众生,短短一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何处可寻?何枝可依?何可完成抱负和梦想?又怎样才能同心仪之人共剪西窗烛,以盏言欢?在不如意之时,在坎坷艰难之时,在眉梢春色之时,有人寄情于山水,有人托志于书画,有人沉心于杯盏,种种这般,皆为心生所喜。
行走于世间常有人嗟叹,光阴短暂不知何处追寻往昔岁月,红尘如梦又能用何留住这易逝芳华,自己能够把握住的实在是少之又少。等到年岁渐长,才明晓人间不易,世事坎坷,才有这心境和魄力,静静坐于窗前,茶几后,啜饮红尘酿就的美酒。这方寸之间容纳种种心酸悲喜,这小小器物见证多少悲欢离合,这浅浅一杯竟可阻绝岁月山河,横贯古今只为回眸一笑、会心一瞥,为你浅浅一醉,为你谈谈君子之交。
不问缘由,倾尽全力愿君欢;杯盏动人,今夕何夕共梦圆。
一个偶然的机会,能有幸与其相遇,可谓是命运的馈赠和欣喜。在博物馆内万物静默成谜,物与人皆蓦然无言语、相顾无言,唯有建盏在那灯光的映照之下显得遗世而独立,似有倾诉又姿态缄默。初见这古朴尊贵、奢华低调的建盏,不由得心内一惊。怎样的岁月洗礼,经过怎样的千锤百炼、细心雕琢、匠心打磨之后方有此古朴之态,实在是造物的奇迹和匠心的独传。
黄平先生的建盏,有岁月留下的痕迹却不残损,有自身的特色却不喧哗,有环身款款美态却宛如天成。这茶叶末黄杂绿色,妖娆而不俗,宁静而意远。有人说它有岁月痕迹的质感,只是需细细欣赏那纹路,那色泽,那在灯光下散发出来的特有气质。说它有自身特色却不喧哗,需静静品味,须知其根源于古老而又拙雅、精细、尊贵的建盏文化,一边将传统文化的含蓄雅致在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边又将创新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走在审美的前沿。
建盏外表细观盈盈有水润之泽,仿佛是从清水中盈盈沐浴而出的婉约女子,在灯光的映衬之下更显与众不同和雅致。凝神细视,恍然觉得有一位翠袖女子神色淡然地倚靠在修竹旁,芊芊玉手把玩着建盏,令人不知是建盏化身为这位绝世佳人,还是绝世佳人本就是建盏而成。庄周梦蝶或者蝶化庄周莫不如此。她盈盈一笑,氤氲开唐诗宋词的绝代芳华;她浅浅轻吟,破碎的是离人独上西楼的绮梦;她款款而来,在摩挲掌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仅仅是润泽之美还不能尽显其稀有无比,建盏整体造型鲜明、活泼,不失大家风范,又保留自己原汁原味的特点。隐隐约约有碎的闪点在其间,好似天上的灿烂星河,八百里云和月尽在盏身。何等的气魄!何等的雅致!何等的非凡!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尊华无比!这万千星河为你而存迹,这璀璨之华为你绝倒众生。初见建盏迷,再品建盏悟,摩挲于手是不舍,捧在心头是挚爱,难怪乎素有“建盏稀以存,养以贵,妙不可言”之语。
杯盏尽欢,人生俯仰,何须长吁短叹?不妨诗酒年华,星河共饮!

《龙窑柴烧将军杯》 黄平/作

《玉毫茶具》 黄平/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