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3D”打印技术并非什么高新科技,早在19世纪末的美国就提出这一理念,几乎同一时期摄影术的构想也被提出。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在技术层面得以实现,出现打印机雏形。到21世纪,“3D”打印技术才真正被推广与发展起来。近年来,屡次出现在大众视线中的3D打印机被广泛投入市场,不少领域对此投入了关注的目光,随着3D打印技术的普遍推广,它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尖端技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关联。
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它依托于数字模型文件,利用具有粘连性的材料,将目标模型按照一定的层次与规律构建出来。3D打印技术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众多领域的热切关注,在雕塑艺术、珠宝设计、服装设计、航空航天以及现代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正是3D打印技术可以塑造立体形象的特点,使其与雕塑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众所周知,传统手工雕塑的制作过程耗时长,制作过程复杂,对创作者的技法、理念、原料、工具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创作效率比较低。而3D打印就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创作效率更高,误差更小。甚至一个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通过3D打印技术轻松地将自己脑海中构建的形象成功转化为实物。那么在3D打印技术的影响下,如何将传统雕塑艺术传承与发展下去成为当今重要的课题之一。
大约200年前,法国和英国几乎同时宣布胶片摄影技术成功显影,这一消息在绘画领域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摄影技术作为一种可以记录事物的新方式,不仅对传统绘画造成了巨大的挑战,甚至颠覆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真实”的认识。有些危言耸听的“预言家”断定绘画艺术将被摄影所取代。历史证明,摄影技术并没有取代绘画,反而被艺术家以开放的态度从容地接受了这种新事物,并且善加利用,使摄影技术变成了辅助绘画的利器,帮助艺术家们冲破了模仿自然的枷锁,开启了另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对传统的手工雕塑,3D打印的优势在于能够快而准确地实现各种复杂的造型,并且可以随意进行等比例放大与缩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动手能力的要求,并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虽然很大程度上3D打印可以取代传统雕塑技艺,但是绝不会全面取代传统雕塑,即便是雕塑的过程可以机器取代人工,但是3D打印的核心技术——三维数据建模设计仍然需要从业者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及创作能力,这是到目前为止机器所不能实现的。此外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大部分产品都能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时代,手工制品的轻微瑕疵反而显得尤为珍贵。这正是传统手工雕塑的魅力之所在。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当代的雕塑艺人便应该像绘画艺术家前辈一样,从容接受并掌握这一新技术,充分发挥3D打印技术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优势,使其与自己的创作结合,让3D打印技术成为传统雕塑传承与发展的“得力助手”。
总之,绘画不曾因为200年前摄影术的横空出世而消失,今天的雕塑更不会被3D打印而取代。机雕的冰冷永远比不了手作的温暖,更取代不了手作的原始之美。因此3D打印技术只有在艺术家的手中灵活运用,作品才会更具生命力和艺术价值。相反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今日,对新事物的包容与接纳已是大势所趋。3D打印雕塑艺术与传统手工雕塑必将长期共存,传统雕塑的一部分内容将被3D打印所取代,演变成雕塑创作的新方式。所以我们的艺术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新技术带来的革命性进步,看到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新方向,在扎实的传统手工雕塑基本功上尝试新的雕塑语言,为传统雕塑艺术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