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奴愤》(部分)手稿

《雄鹰展翅》
2017年,长春市政府辟建专馆,将曹先生捐赠的艺术珍品永久陈列供以给堂。
一、平实、谦和的艺术品格
展出的青铜雕塑作品集中体现了雕塑家平实、谦和的艺术品格。在当今中国雕塑界,曹春生是一位平实、谦和而有进取精神和卓越成就的艺术家,说他平实、谦和,既指他的为人,也指他的艺术品格。他不以自己的资历和艺术成绩自我炫耀,他老实做人,诚实从艺。写实主义风格和现实主义精神是他的钟爱,但他同时尊重其他艺术流派和手法,鼓励青年人创新探索,有可贵的包容精神。正是他的这种为人处世的作风,受到业界同行的尊重,而他也在与人们愉快的相处中,兢兢业业地在雕塑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与智慧。这并不是说曹春生的艺术历程一帆风顺,他一路走来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坎坷,但他能以平和的心境对待,不灰心丧气,不消极低沉,始终保持着一种奋斗、进取的状态。
1974年“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参加了《农奴愤》大型雕塑创作组,用雕塑艺术表现西藏农奴遭受残酷剥削和奋起反抗斗争的历史。这一由中央美院雕塑系和雕塑研究所九位雕塑家组成的创作组,多次跋山涉水,深入西藏边远农村、牧区,体验生活和搜集素材,克服重重困难,用两年时间在西藏完成了包括一百多个各类人物和牛、马、驴以及庄园、寺庙等物体的大型泥塑组雕。应该说,这一史诗般的宏构巨制,其刻画人物之生动和表现语言之艺术性,不逊于四川的《收租院》,当时在西藏展出时,人们反应强烈,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可惜因种种原因未能保存下来。从保留的图片资料看,由曹春生完成的作品和其他雕塑家的创作一样,形象真实生动,充满激情。像其他作者一样,曹春生参加《农奴愤》大型组雕创作的意义,不仅在于雕塑技巧的训练和提高,还在于心灵上受到的洗礼和精神境界的升华。在和旧社会受压迫藏族同胞相处中和创作实践过程中,他们获得的生活启迪和生命体验,无疑作用于今后一生的艺术历程。
二、扎实的写实主义功底
曹春生为不少现代和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塑造了全身像、半身像和头像,其中展出的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茅盾》《徐悲鸿》《邵逸夫》《贾作光》《蒲松龄》《谭嗣同》《李叔同(弘一法师)》《粟裕》等,他遵循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搜集大量资料、深入了解对象个性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注重人物形象的真实与生动,力求形神兼备。可贵的是,在这些作品中,他自觉地借鉴和吸收我国古代雕塑的一些写意性手法,以强化人物造型的神韵。这些人物雕像和他的其他纪念性、装饰性的雕塑作品一样,体现了他一贯的艺术主张和追求:雕塑艺术要坚持自身的特征,以在空间中的立体造型发挥其语言优势,而不应以丧失本体特征为代价去求新求变。曹春生坚持认为,中国当今的写实主义雕塑仍然要继承刘开渠先生等前辈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写实造型中更多地融入我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和手法,赋予写实雕塑艺术以更充足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格调趣味,使其具有更鲜明的民族气派。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地践行这一理想,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繁荣,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和智慧。三、城市雕塑小稿
“曹春生雕塑馆收藏展”还展出了雕塑家创作的部分城市雕塑小稿,展示了雕塑家在城市雕塑领域的杰出成就。曹春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雕塑建设积极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他热情向国内介绍国外杰出的城市雕塑作品,宣传雕塑在城市环境和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阐述城市雕塑的创作原理。他也是最早把自己的作品置放在北京市重要地段的雕塑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他为东城区正义路林荫道创作的《抚琴的少女》(高1.15米),是一件富有抒情意味的城市装饰雕塑,经受了近三十年的检验,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赞赏。城市大型雕塑创作任务,往往需要一些志同道合艺术家们的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曹春生发挥出一种可贵的团队精神。他为我国第一个城市雕塑公园——长春雕塑公园的建设做出贡献,除了参与设计和作品评选外,还和叶毓山、潘鹤、程允贤、王克庆共同设计创作了公园主题雕塑纪念碑《和平·友谊·春天》,用五组不同民族的人像雕塑,表现五大洲的人文风情,寓意世界人民的友谊长青。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两组的任务落在了曹春生的肩上,他以愉快的心情出色地完成了这一有意义的集体创作。此外还有1986年创作、安装于伊拉克高5米的大型雕塑《雄鹰展翅》小稿;和库巴索夫、张伟、杨靖、王伟合作创作的《天马行空 勇往直前》小稿;与王中合作创作的高3米,落成于长春市卫星广场的大型雕塑《迎》小稿;落成于上海高1.6米的罗斯福铜像小稿等。
《迎》

《抚琴少女》
四、结语
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建设倾注了雕塑家曹春生的心血,而如今这座闻名世界的雕塑公园有幸永久收藏雕塑家的作品,不仅为长春收藏了雕塑精品,也营造了著名的艺术景观,文脉传承弘扬,风雅浩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