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民间剪纸在创作方法的处理上有着浓厚的霞浦风韵,如表现手法上有四种不同的剪制方式、构成上线条粗犷的线面结合、结构上中轴对称的适合纹样、风格上以意写神的主观意识。
一、手法上:平铺式、对称式、多折式、网络式
平铺式手法:即将几张纸平铺叠在一起固定住,然后剪制,再张张分开,可得数张花样相同的剪纸,这种手法剪制的剪纸多为小型图案,且精巧细腻,多用连接的边沿做外廓,以防破碎。对称式手法:即将纸对折后,再剪制,剪出的作品成左右相同、中轴对称的形式,这种手法剪制的剪纸多用于喜庆节日中的喜花,如窗花、墙花、门花等。
多折式手法:即将纸的中心作为圆点,进行多次折叠,剪制后可得有规则的团圆图案,这种手法剪制的剪纸装饰性强,有种富丽堂皇的风貌。
网络式手法:即将纸折叠或平铺好,再从中心圆点向外剪出一道道宽窄相等的弧形或平行的长条细梗,每条细梗交错相连,外廓作花纹,剪制后可得网状菱形或水波形透孔纸,有些内容加上日常所见的物品,如鱼、虾、花叶等。
二、构成上:线条粗犷的线面结合
点、线、面是构成剪纸纹样的基本元素,在霞浦剪纸中是用线条来连接整幅画面。构图上多采用平视或俯视的视觉效果,对形象进行归纳舍取,抓住对象特征或夸张或变形的加工。剪纸的内容丰富饱满,却不失条理,追求纹样的完整性,虽材质限制使剪纸的构图只能平面化,但不缺艺术感。主体纹样一般居中,多数剪纸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阳剪反映的是实物造型与镂空造型形成虚实对比,以镂空为底子,去除空白面,留下线条与结构,阴阳的结合取两者手法的长处,使造型形成线面交织,富有很强的表现力。线条不似南方剪纸中的优美连贯,反而是带有着北方的粗犷韵味,且流畅挺拔、明朗清晰。又与北方以块面为主、线条搭配块面的剪纸不同,霞浦剪纸以浑厚稚拙的线条为主,注重与面的构成,是线面结合的基本图形。
三、结构上:中轴对称的适合纹样
霞浦民间崇尚好事成双,因此霞浦剪纸主要以中轴对称的形式突出物象的特征,或不受对称轴的限制,但也保持纹样整体的平衡特点,集结构严谨、丰满完整、均衡美观于一身。剪纸的外廓形状多变,一般根据装饰物的外形所作,也受民间崇圆观念的影响,追求方中带圆,除用对象本身外形作为外轮廓纹样,也出现圆形和方形。在这种外形规定的限制下,剪纸多遵循“形必有饰,饰必适形”的观念,即以混合画面组成的适合纹样为主,适形而造,依据大小、形状不同的规定的外形中组织编排契合的纹样,追求外廓与内饰的吻合。适合纹样采用的是“花中套花,题中有题”的格局,以求美、求意,深化作品意义。构成手法有两种:其一为在特定的方形或圆形外廓内,根据主题,嵌以花叶;其二是把装饰纹样变形,以附和主题纹样为外廓的剪纸形式。因霞浦剪纸主要以礼花、盘花的形式出现,故适合纹样十分实用,也适用于鞋花、帽花等服饰花。
四、风格上:以意写神的主观意识
霞浦剪纸是创作者在主观意识上借助以意写神的结果。既有古朴稚拙,又有雅致灵巧,融北犷南秀为一体,但相对北方剪纸更具寓意性且更民间化,无北方剪纸强烈的趣味性。作品内涵的表达胜于形象的塑造,略夸张变形,却不失写实色彩,与北方剪纸鲜明的粗犷夸张有着不同之处,外轮廓大都比较浑厚,内部的纹样却简中带奇,形成了整体豪放、细节生动、外拙内秀、以意写神的风格特点。霞浦剪纸不仅是简单的物像写实再现,而且是通过主观意识表达创作者的审美艺术思想和内心世界的倾注。人们喜爱简洁大方的表达方式,既不过分变形,又不失其神韵,在创作时依靠平时所积累的经验、习惯,不拘泥于原有形象的规制,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囊括其中,有很大的自由性和创造性,避免了剪纸的生硬刻板,充分体现创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意识。作品的内涵丰富,体现了霞浦人们所追求的返璞归真的审美观,能明显地感受到创作者内心的精神世界,是情感的流露,也是虔诚的寄托,充满了质朴纯真的生活情趣。
五、结语
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造就了霞浦剪纸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样式虽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共同体现出中轴对称、线条粗犷、以意写神的外拙内秀的图像形式特征,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