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山东青岛 266071)
0 引言
当今我国与国际社会交流日益密切。翻译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不仅有助于国内读者了解西方风土人情,也能够让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通过了解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的含义,分析中西方历史典故、价值观念等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以及中西方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等差异对翻译活动的影响,让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使译文能让目的语读者体会到原文所要传达的意思,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1 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
1.1 文化语境的含义
“文化语境”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所提出,随后许多国内外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语境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文化语境指的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1]。它主要包括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别,译者只有与作者处于相同的环境中,在源语文化语境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才能准确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文化语境对翻译产生的影响。1.2 社会因素的含义
社会因素是指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事物,它包括社会背景、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而这些因素的存在间接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理解。翻译活动会直接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所以译者要想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思想,就要在把握两种语言的基础上,了解两种语言的社会背景。2 文化语境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由于中国和西方民族在文化结构上有许多不同之处,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等差异使汉语与英语的文化语境也产生了差异,而文化语境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相同事物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或解释,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和歧义。因此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要考虑到不同语言间文化语境的差异。2.1 历史典故差异
不同国家的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文化也会截然不同,不同语言中都有特定的词语来表达其民族蕴含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保存原语所要表达的文化色彩。例如:“Money brings us happiness but sometimes it is a Pandora’s Box.”这句话中的“Pandora’s Box”是西方的一个历史典故,寓意是造成灾难的根源。因此译者在翻译时要结合历史典故的背景,了解原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避免出现概念模糊而发生误译。汉语中的“东施效颦”,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个成语,然而对于不了解中国历史典故的西方人而言,如果将其直接译为“Dong Shi imitates Xi Shi”,他们可能仅仅将其理解为一个叫“东施”的人模仿一个叫“西施”的人,并不能理解这个典故的真正含义,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加注的方法来解释这一成语的内涵。
2.2 宗教信仰差异
中西方信仰的宗教截然不同,译者只有了解了中西方宗教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带有宗教色彩的原文所要表达的文化意义。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中,佛教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与佛教相关的词语不计其数,例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等,这些词语在西方的宗教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在西方传统宗教文化中,基督教文化渗透于西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影响着西方语言和思维的表达,西方人认为“上帝”是他们心中唯一的真神,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所以产生了许多与上帝相关的短语,例如美国人常会说“For God’s sake”,我们还会听到美国总统在发表讲话时结尾会说一句“God bless you,God bless America”等[4]。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方宗教信仰的差异,译者才能将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更加贴切传神地翻译出来。
2.3 价值观差异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可能会造就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因此对于同一个事物而言,不同的人可能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个体与集体观念的不同上。英语中重在个人主义,而在中国则主张集体主义。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集体主义的国家,中国人倾向于把家庭和集体放在个人价值之上,强调共同利益,相互依存,人们不追求个性化,宁可牺牲个人的利益。在中国,汉族人的姓名结构将姓氏放在名字前面,因为在中国人心中,姓氏是祖先流传下来的,比如“王维”,“王”是姓氏,“维”是名字,这充分说明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个体属于一个大的集体中。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受基督教的影响,西方人看重的是个人的独立以及利于自我,把个人的价值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强调个人的努力和自我的发展。因此在西方国家,人们习惯于将名字放在姓氏前面,[2]比如“Curtis White”, “Curtis”是名字, “White”是姓氏,这充分体现了西方社会个人主义的色彩。
3 社会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所谓社会因素则是指社会上各种事物,包括社会背景、政治制度、风俗习惯等等[3]。这些因素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译者要在把握语言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不同语言所处的社会背景,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加贴切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就英汉翻译活动而言,社会因素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风俗习惯差异
中西方社会背景不同,其生活习俗也截然不同。汉语中有许多表示尊敬的头衔,例如“令尊”“令堂”“令郎”等礼貌的表达,以及一些对除了亲属的敬称“师傅”“同志”等等,这些词在英语中是没有的,如果译者将“令尊”译为“Lingzun”,那么读者一定会是一头雾水,所以译者在翻译这些词时需要了解中国的社会风俗,才能准确传神的将其真正的含义翻译出来。中西方在对亲属的称呼上有所不同,在中国,与父亲同辈份的亲戚我们称呼为“伯伯”“叔叔”“舅舅”,与母亲同辈份的亲戚我们称呼为“婶婶”“大妈”“舅妈”,然而在西方,与父亲同一代的亲戚都称为“uncle”,与母亲同一代的亲戚都称为“aunt”,所以译者在做英译汉时,要注意到这个区别。3.2 政治差异
语言与政治是不可分割的。在不同的社会中,由于政治制度等各方面的不同,使得有些表达富有浓厚的政治民族色彩。美国是联邦制国家,由50 个州组成,其行政区划分用“State”,联邦与州的关系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34 个省市自治区组成,其行政区划分用“省”(province)、“市”(municipality)、“自治区”(autonomous region)。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不能译为“Xinjiang Uygur Province”, 而 要 译 为“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对于译者来说,要想准确地传达原文所蕴含的意思,就要深入地了解两种语言的政治背景,这样才能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产生曲解或误译。4 结语
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各国文化的沟通与交流,所以高质量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翻译中出现的误译,就是由于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语境与社会背景的理解不当所造成的。准确传神的翻译一定要理解尊重原语文化的背景,对于译者而言,除了提高自身语言技能之外,熟悉两种文化语境与社会因素更为重要,译者只有对语言背后的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准确表达原语所要传达的含义,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所以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到两种语言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使译文更加准确贴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