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漫谈徽州纸扎技艺中的剪纸艺术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0558
中国民间剪纸是数千年农耕文明所形成的艺术体系,是中国传统民俗生活中最本源、最普遍、最具文化象征的传统习俗之一。徽州民间剪纸是徽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依附于徽州人民生活形态的活态文化传统,以民俗传承为依托得以发展。徽州民间剪纸在灯会庙会、丧葬礼仪等民俗活动中运用广泛,主要体现在纸扎饰品上且别具一格。

  一、徽州纸扎的种类与应用

  纸扎艺术形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在中国流传范围之广,为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及,鲜明的个性特征,使之渗透到民俗活动和生活的不同领域。在徽州,各种节日民俗活动、灯会庙会、红白喜事都离不开纸扎艺术,其主要分三大类。一是纸扎彩灯。唐宋之后随着燃灯风俗的兴起,被民众接受并广泛流传。明早期,徽州暨歙县民间庙会、神酬会社逐渐增多,张灯结彩是所有会社活动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段。因纸的透光性较虽,便于糊制,大多与剪纸、刻纸、彩绘等工艺相结合,形成空间造型艺术的典范。有些地方的灯会甚至在整个神酬会社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徽州各地灯会献彩内容和表现方式有同有异,影响较大的有三阳罗汉灯、昌溪元宵灯、许村大刀灯、汪满田鱼灯、杞梓里麻痘灯、周家村竹马灯、车田讨饭灯等。二是民间舞蹈道具纸扎。徽州民间庙会、节日的民俗活动项目繁多,有抬汪公、抬社公、跳钟馗、跳竹马、三阳打秋千、许村舞大刀、昌溪舞草龙、承狮舞麒麟、舞板凳龙、目连戏、傩舞等,多为大件纸扎道具,如麒麟、竹马、旱船、花篮等。瑞兽舞的道具扎制为多种材料的综合,骨架以竹、木、藤等硬质材料为主,表面装饰用剪纸、色纸、彩绘工艺装饰:竹马多用彩纸剪贴马身;龙舟、旱船是纸糊船身,并以各色彩纸剪纸装饰船舷、船舱和船亭。三是冥货纸扎。徽州人对人生礼仪看得很重,表现在殡葬用品方面。如清明挂钱、库纸金银、家居器皿、马舟楫。随着时代的发展,纸扎的小别墅、小轿车、电脑手机等应有尽有,表明了丧俗观念在民众中的遗存和民俗的传承性。

  除了上述三大类,民间还有纸扎风筝、纸扎玩具、婚俗喜花等,都是徽州民间交际、艺术交流和文化传承的主体内容之一。

  二、徽州纸扎的剪纸艺术特色

  在徽州纸扎的剪纸纹饰体系中,记载着古老深厚的文化信息。主要种类有传统图案、花卉、人物、动勿、器物。传统图案类:盘长、方胜、万字纹、回纹、如意云纹等,这类图案表达了绵延不断的吉祥寓意,通常用作装饰花边。花卉类:牡丹、梅、荷花、兰花、菊花以及各种变形图案式团花。人物类:文臣武将、金童玉女、神佛以及戏曲人物等。动物类:龙凤、麒麟、蝙蝠、鹤、鹿、鸡、鸳鴦、喜鹊、鱼、蝴蝶等。器物类:铜钱、旗、八宝、十八般兵器等。其中,也有组合的寓彩图。例如,喜鹊与梅枝组合的《喜上眉梢》,鸳鴦与荷花组合的《鸳鸯戏荷》,蝙蝠、公鸡、寿字、喜字组合的《福禄寿喜》,金花竿头所立的文臣、武将,则通过颂祝新屋。上梁隐喻《文经武纬》。还有万象回春、三阳开泰、刘海戏金蟾等,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徽州纸扎的剪纸,构图对称,画面充实,线条粗细相间,图像造型生动别致,融浪漫手法和写实手法于一体。有的写实典雅,有的变形夸张,看似随意剪裁,却意趣浑朴天然,既具装饰和实用价值,又具观赏价值。在剪纸作品展示方式上除了贴,还有拉花挂式。如正月十五歙北上丰家家剪彩纸,所剪图案有网状、鎖状、枷状、万字形、铜钱等形状,然后一条条连接挂于长杆,竖在天井里祭拜,最后集中送到上丰大社屋举行集体祭仪后焚烧,谓之“还枷锁”;二月二百花生日,少女相邀剪花挂于庭前树的“庭树彩”,寓意满庭生辉;还有清明上坟用的纸竿和金吊等。据说歙南英坑纸扎艺人剪制的花竿,戏文人物重重叠叠,拉一下引线即出现一层戏文人物,可变换七八种,当属剪纸中拉花的上乘之作。

  徽州剪纸,长期以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在民间流传,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娱乐和其他重要的精神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表现了徽州地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特征,成为徽州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

  作者简介:

  吴笑梅,省级非遗项目“徽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高级技师。

  作者单位:黄山一枝梅剪纸艺术传播中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