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戏曲画家苗大壮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0032
阎正

  

  

  

  苗大壮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家孩子,憨厚、淳朴,小眼眯眯的脸上永远挂着微笑。他话语很慢,声音很小,总怕惊着对方似的,一眼望去,说句实在话没有一星半点的惊人之处。

  但就是这个苗大壮,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所绘制的戏曲人物一夜之间震动了中原大地,他以自己独到的艺术魅力感染着、牵动着每一个看到他作品的人,这种强烈的冲击波正以高频率影响着广大人群的审美观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美术界兴起了工笔之风,人们开始崇尚精细,摒弃其他。据统计,近年的全国美术大展上,工笔作品高达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我本人并非反对工笔,而且非常喜爱像老一辈于非闇、刘奎龄,当代的邹传安、何家英等人的工笔佳作,后两位还是我很親密的朋友。然大展中人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作品呢?正如不少专家学者指出,是一大批刻板、僵化、没有血肉、毫无生气的人物、花鸟及其他,全然忽视了中国画传统笔墨的显现,即便是精入毫发,细致到不能再细致,而无气无韵无笔无墨,不是画出来而是做出来、磨出来的作品,又有什么意义?

  恰恰这个时候,苗大壮的戏曲人物异军突起,他以幽默、活泼、准确的造型,熟练、轻巧、生动的笔墨,有情有趣有滋有味,大刀阔斧游刃有余地勾画出了一大批涵盖生旦净未丑的百变舞台形象,让观者兴致勃勃情不自禁,领略了画家所画戏曲人物众多角色出神入化的风采,为中国画创新谱写了新的篇章。

  苗大壮爱画是天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条件宽松的家庭,日子虽然很苦,但父母对他挚爱有加,只要他喜欢的事就任由他去做。母亲心灵手巧,少年时的大壮跟随母亲学剪图案、花鸟乃至人物,从中受益不少。他从四川美院毕业后进入保险公司工作,可以说苗大壮的人生一直是顺风顺水,如果他自己不节外生枝,一辈子当个业务员甚至谋个一官半职都不是没有可能,偏偏他不愿意按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走下去。他为学画选择了辞职,而他的父母毫不犹豫地支持了他这种非寻常的举动。苗大壮总说他遇到了那么多贵人,并都出现得那么及时,像生怕错过了什么似的出现在他生命中,此言不虚,他确实遇到了不少贵人,且都是在关键时刻,他一直在思索着为什么,其实答案很简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祖辈的老话什么人找什么人,善良者碰到的也多是善良者,不过大壮如果要感谢首先要感谢自己的父母、爱人,那是一等的贵人。没有父母、爱人的无私支持,他绝走不到今天的地步。

  苗大壮讲过的故事都是真的,因为我也身在其中。十几年前,我曾经的老领导王锡柱发现了苗大壮,带他来找我拜师,我看过大壮的作品,感觉基本功非常扎实,便直言对王市长说:“大壮在沁阳离刘石平老师很近,为什么舍近求远,不找刘石平啊?”王市长茅塞顿开,又带大壮去找了刘老师,跟刘老师学画就不能上班,苗大壮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这就是我前面讲的首要感谢,倘若父母固执爱人糊涂,大壮的工作就很难丟掉,那也就没有了今天的故事。刘石平老师当年也已过八十,性格孤僻,在没了解之前,陌生人很难融入他的生活,大壮既然下定决心,也只能义无反顾了。十年间,一个正当风华年纪的毛头小子,陪着两位八十开外的老人在大山深处,没有电视,没有娱乐,没有城市里年轻人应该享受的一切,除了学画,更多的是做饭烧水,伺候老人,一天可以,一月可以,十年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就不是一般人可以坚持的了。苗大壮不但适应了这种单调、枯燥的生活,经过长时间的砥砺磨合,他与刘石平老师已渐渐融为一体了。

  老人自有老人的娱乐,刘老师酷爱京剧,拉一手好京胡,常常自拉自唱,那就是老人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光。往往在这种时刻,苗大壮静静坐一边,品味着京胡,将老师的快乐与自己分享。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老师作画了,毕竟是大师级画家,一落墨便非同凡响,白纸上京剧人物的一招一式,在刘老师的笔底不断流出:关羽、曹操、许仙、白娘子……各个剧目的各色人等,顷刻间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最不可思议的是,刘老师每画一出戏便常常将大段大段的唱词题在画上,数十年来刘老师对所画过的几百出剧目了然于胸,每一出戏的来龙去脉、人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都理得清清楚楚,关键的对白唱词都烂熟在心,画起来自然得心应手。刘老师的言传身教让苗大壮明白了功夫在画外的道理。

  大师亲授果然不同,一个又一个的白天黑夜,但得空闲,大壮总要画上几笔,把老师当天画的默默地画上一遍,日积月累,他的画越来越好,每一个人物都像极了老师的作品,有些作品拿出来几可乱真。兴奋之余他又有些忐忑不安,就这样跟着老师脚步走下去,还是另辟蹊径,苗大壮的人生走到了十字路口。

  正在这时刘老师因病被家人接到城里,大壮再去多有不便,他又回到我的身边。画照样画,但心中的困惑有增无减。当时由于市场作祟,有人开始假造刘老师的画,甚至有人直接找到大壮商谈条件,大壮一口回绝,事情虽然过去,然而他对前途却陷入了迷茫。一天傍晚,我们做了一次长谈,我赞赏他对不肖人等的果断拒绝,鼓励他学成之后与刘老师拉开距离,他从善如流,爽快地接纳了。不久,他画出不少刘老师不画的东西,比如越剧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现代剧《红灯记》,并由此延伸,他画了一组《民间爱情故事》,逐渐有了他自己的绘画语言,近两年他又接受了朋友的建议,专画豫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能画能表现的内容就太多了!

  在郑州朋友的支持和帮助下,终于成就了他在河南省会的戏曲人物大展。这正说明一个善于接收各种意见的艺术家无疑是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他的恩师刘石平先生看到他的突破也非常高兴,尽管在展览开幕的前三个月,刘老先生与世长辞,未能亲临他的画展,但作为大师级的殿堂人物,刘石平先生一定会为他的弟子取得崭新成就而心生慰藉,这正应了齐白石老人“似我者死,类我者生”的至理名言。

  大壮还年轻,他的路还很长,他一定会百尺竿头再求精进,正因为他的从善如流,诚实善良,他还会遇到更多能帮助他的贵人,他也能一年一个样,源源不断为喜爱他的人创作出一个个新的惊喜!

  我们期待着。

  苗大壮简介:

  苗大壮,(1972-),中国戏曲人物画第三代传承人(关良再传弟子、刘石平入室弟子)。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戏缘首席签约画家,河南省戏曲声音博物馆艺术顾问,北京古道阁书画院副院长,名人汇副主席,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焦作工贸学院特聘讲师,海峡两岸书画交流爱心大使。,上海市松江区永丰文化导师,上海舜水文化艺术工作室水视界艺术中心首席画家,以中国戏曲人物画画家身份录入美国邮票的第一人。作品被多家博物馆、艺术机构、国内外收藏家、表演艺术家及友人珍藏。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