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建职业学院,上海 200433)
1 移动学习的概念
移动学习是目前流行的学习模式,是混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结合移动通信技术,智能终端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学习者就不必局限于电脑前,直接利用智能化手机、pad、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就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中自由自在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而移动的学习环境也给了学生带来了碎片化学习的可能性和全新的学习体验,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中国政府对于信息技术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移动学习政策指南》,通过倡导、领导和对话提高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制定移动学习相关政策,给教师提供支持与培训,制定和优化可用于移动设施的教学内容。2 移动学习的优势
移动学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1)改变传统教学单一的授课模式,实现学生的分层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材施教。(2)打破一贯的学习范式,提供更广阔的学生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实现抬一抬脚就能实现目标的途径。(3)增加师生交流的途径,减少师生间距离,让沟通讨论变得随时随地,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3 移动学习应用
本文以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和python程序设计为实践对象,使用超星的学习通平台,利用移动手机终端引导学生进行移动学习,旨在使学生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获取并累计知识。在学习通平台上,教师创建课程,创建班级,并将邀请码发给学生,学生加入班级后,教师将课程关联到相应班级,教师可以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推荐书籍、布置作业、讨论答疑等,同时App后台会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做出数据保障。以学习通为例的移动学习平台普遍具有以下的前端功能。移动学习前端功能列表如图1所示,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特点如图2所示。
图1 移动学习前端功能列表

图2 移动学习学习模式
4 移动学习应用反馈
移动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对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补充学习,同时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利用移动学习拓展知识,加深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学习《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时候,鼓励刚入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Python编程)的考证,学生自愿报名,教师负责建群、发资料、定期答疑、跟踪进度,而上课的内容与考证有一定关联,但并未完全按照考证来,教师只是负责帮助学生找一些好的资源在学习平台上进行推送,给他们建议的学习方式和方案,鼓励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结果12月份一位同学在还未上完全部内容后就考出了二级证书,后来其他一部分学生陆续在3月份的考试中通过二级证书,他们自己回来反馈说在考点碰到的很多是本科大二在校生,那些考过的同学自信心和认同感大大增加,虽然这个比例不高,但在尝试同一教学体系下的分层教学实践上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证书并不是最终目的,但是学生在准备考证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相信这些学生很快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后续的学习中受益,同时对良好的班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高职学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直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也是学生们体力精力最好的阶段,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更多需要做的是带着学生们一起去感受学习,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我们需要给学生设计适合他们、并得到他们认可的目标,让他们对自己的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进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督和引导,移动学习使我们的教学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和时间,我们从单纯的讲授者变成集合多种媒体的学习引导者,使学生体会到更多学习的乐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