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作品“鱼乐壶”的文化意趣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1110
查焕勤

  

  [关 ?键 ?词]紫砂;文化;造型;創造

  一件工艺品之所以会产生额外的价值,在于其是否能受到人们的喜爱,能否引人入胜。紫砂壶的艺术只传承了短短数百年,在世界陶艺之林当中可谓相当幼小,但作为一种从日常生活用器当中衍生而来的工艺品,同一代又一代的紫砂创作者在其身上倾注的种种智慧和心血密切相关,正是前人不懈的努力,创造了千变万化的紫砂壶造型,创造了令人神往的意蕴和趣味。

  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在各种民间手工艺创作中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紫砂壶原本作为一种日常使用的陶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也深受这种文化的浸染。在古代文人饮茶青睐紫砂壶,一方面是历史的推动,另一方面亦是紫砂艺术本身的选择。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历史认识,对美与丑、雅与俗的标准是不同的,那么工艺塑造的变化性和包容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而广泛的谐音文化,很多事物仅仅是因为发音相似,最终就会衍变成融合相互之间文化元素的载体或构成。紫砂易塑的特点在这个时候就显得难能可贵,漫长的历史和文化,丰富的内容,为紫砂艺术创作提供了绝佳的素材,例如作品“鱼乐壶”就是根据历史上一个典故而制作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濠水之畔,有两个人因为河水中的鱼是否快乐而争辩了起来,这便是著名的“鱼乐之辩”,历史对这次辩论的评价是“其题虽小,而其旨甚大”。因为整个辩论的过程一波三折,蕴藏着深厚的哲理、妙趣的智慧以及浓郁的抒情色彩,达到了启发心智、承载共情的作用,不单惹人深思,同时还富有趣味。作品“鱼乐壶”便是通过自身对这一典故的理解,融入全新的思考最终创作而成的。其设计糅合了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形体韵味,有着丰富的传统美感。

  在制作这把壶的时候,身筒采用的是方器特有的裁切泥片镶身筒法,与一般四方器浑角或立角的处理不同,这把壶的四角内凹,形成反曲线,如同四根竖带镶嵌在壶面四周,块面之间带有非常明晰的转折,显得简单而直接。壶面呈现腹鼓曲线,突出了传统紫砂壶身筒的张力,让壶身显得十分饱满,壶面的装饰清新淡雅,同时带有朦胧感,如同隔着水雾。平肩的构造让壶面与壶盖的上下分明,壶口的圈线在平肩的基础上微微提升,壶颈顺势而成,壶盖则采用了非常圆润的处理方法,将壶口掩藏在盖面身之内,在平润的壶盖之上,用泥塑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水波如意环绕的鱼形壶钮,上下联系起来就仿佛看到了锦鲤跃出水面,波纹荡漾,水波化作如意簇拥着“鱼跃(乐)”一般。

  除此之外,壶流同样采用了仿生的塑造,简单的勾勒形同张开的鱼嘴,圈把圆润得几乎看不出棱线的痕迹,就如同透明的鱼尾,摇摆出一大大大的气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把壶的造型组合与传统的吉祥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鱼的描述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照片、视频那么的真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鱼的形象事实上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就如同“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一般,是一个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引子。因为鱼必定是在水中生活,而水是一个浩瀚博大的概念,如同鱼一样在浩瀚博大之中就代表了一种人生自由的追求,也就引导出了对那一则“鱼之乐”的古老典故的思考。可以说这把壶通过简单的壶形装饰,提供了一个雅俗共赏的观赏平台,其中既有浅显的形体之乐,也带有深刻的人生之乐,让人在思考品味中获得悠久的趣味。

  总体而言,这把壶的造型重意蕴,通俗而秀丽,圆润而沉稳刚毅,从传统文化典故出发又融入了自身对于生活的理解,具有创新意识,个性丰富且孕育了深刻的文化内涵。紫砂艺术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正是由于这种蕴含文化、承载情感、开拓思想的特性,在学习和制作紫砂的过程中,不单欣赏紫砂的人能从中获得感悟,创作紫砂的人亦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古老而悠久的文化的魅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