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滔滔润物信无穷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2067
范建中

  [关 ?键 ?词]紫砂;筋纹器;造型;文化

  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但制作紫砂壶的工艺总脱不开拍打镶接的工艺技法,这种独特的成型技艺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陶器成型方法都不相同。可以说紫砂的成型工艺正是针对紫砂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以及产品的造型要求所创造的。我们通常将紫砂壶分为圆形器、方形器以及筋纹器。圆形紫砂壶采用打泥条、泥片然后围身筒拍打成型的方法;方形紫砂壶则采用裁切泥片镶身筒法;而紫砂筋纹器则是在圆形器的基础上,采用压身筒的方法勾勒出筋线纹理,在历史上,这种制作方法通常用来制作“菱花”“合菊”“半菊”“菊形”“葵式”等造型。可以看出,这种成型制作方法,特别适合制作与“菊”相关的紫砂壶造型,作品“浴德壶”就是这样的一件作品。

  “浴德”指的是修养德性。《礼记·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德”在古代可以说是对个人的最高要求,而菊花隽美多姿、傲寒凌霜,是修养德性的现实具现,很多的人文艺术创作就常常将这两者联系起来,以菊花的“形”来彰显人的“德”,作品“浴德壶”就是以此作为创作基础。

  在具体的造型塑造中,由于紫砂筋纹器自身形体的特点,历代紫砂艺人都将其视为一个难度较高的工艺挑战,同样也正是由于其制作的极高难度,匠人进行创作的时候往往更偏向于工艺技法的严谨,而忽略了精神情感的融入,但现实的历史文化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炫技类的工艺创作虽然往往能够获得一时的惊艳,但却缺乏长久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很容易被技巧更高超的作品所取代。但基于感情,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能够统一或是同化人的情感,往往具有更加持久的魅力,所以在制作这把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巧之外的渲染。

  作品“浴德壶”虽然以菊为题,以其内蘊为引,但并不是说就一定要将茶壶塑造成一朵盛开的菊花,现实的制作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把壶的壶身饱满,有着筋纹器特有的膨胀感,不过上下线条的过渡却被刻意划分成了几个明显的阶梯层次,这在自然界中的菊花上肯定是没有的,但在这把壶的壶肩处理上,却如同层叠的花瓣一般,与壶面区分开来,而壶盖以及壶盖表面的塑造则重复了这一层次结构,这让整件作品从上向下俯视就会觉得花瓣被层层包裹,而凹凸分明的筋纹线条则如同水流一般,以壶钮为中心向外流淌。润物细无声,在古典文化中,水是德的极高体现,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所以从造型上看,作品“浴德壶”是在模拟水流过盛开的菊花时的形态,水无形而有质,透亮晶莹,而菊花则是高洁的象征,两者相结合就是我们透过水所看到的菊花,虽然形仍是那个形,但其“浴德”而生,本质已然向着更高的境界发展,同时也正是由于水的滋润,“德性”才能够更好地增长,理所当然,作为具体表现的“菊”也就更加的饱满、莹润。

  历史上老子对水也是称誉有加,可说是以水为喻的哲人,他极重水之为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所以这把壶表面上塑造的菊,实际上描绘的其实是水,莹润光洁,流畅自然,并且滋润万物。用创作中对于水的合理想象,将筋纹紫砂自身造型的魅力发挥到极致,表现出了水为德的形态,传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紫砂筋纹器作为优良的技艺应该发扬,同样创作这类茶壶一样不能够忘记传统紫砂本源的魅力,那就是以文化作为创作的核心,以自身的情感作为创作的内核,在发扬传统技艺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只有这样紫砂筋纹器的新作新品才能不断涌现,紫砂艺术也将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范建中,男,1968年生于陶都宜兴,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2006年起先后被授予“宜兴紫砂陶合格传承人”“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紫砂陶制作技艺)”称号,2016年参加宜兴市第十一届手工制陶大赛获一等奖,2017年参加第三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江苏赛区获“特别荣誉奖”。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