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新媒体对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20481
马丁丁?闫江婷

  [关? 键? 词]新媒体;儿童;青少年;利弊;正确引导

  媒体是信息传媒的媒介,所谓新媒体指兴起和发展于20世纪的新的媒介样式,是一种在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支撑下形成的信息传播方式。它与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相比,具有更精准化和对象化的传播特点。同时两种媒介形式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新媒体是一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近些年,新媒体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它也悄然改变了我们学习知识、与人交流和表达创意的方式。另外,新媒体的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長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比于成年人,儿童和青少年更易于接受和熟练运用新媒体,同时使用新媒体可以提高交流能力,培养社会属性和技能,丰富课余生活。但儿童和青少年属于特殊人群,他们的身体和心智发育并不成熟,自控能力和是非判别能力有限,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使用社交媒体可以延伸儿童和青少年对自己、集体和世界的认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储备,习得生活技能,例如他们可以有机会参与一些新媒体宣传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从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新媒体的交互性、快速性使它传递出一种强烈的安全感和联系性,儿童和青少年随时随地都可以与自己的家人、朋友取得联系,进一步确保了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新媒体对儿童和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在新媒体上花费的时间已远超电视,但这种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方面,积极的影响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消极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儿童和青少年在新媒体中遇到的危害超过了成年人的想象,社交媒体中的陷阱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网络欺凌是新媒体中最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人们利用新媒体对个人或群体做出恶意、重复的伤害行为。由于新媒体的移动性特点,欺凌随时随处都可能发生,同时由于是在虚拟世界中,并不需要身体力量的抗衡,而且施暴者无法直观地感受对方的受伤害程度,并无羞愧感,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结局。根据学者科瓦尔斯基(Kowalski)的调查,儿童和青少年对于各种形式的新媒体的使用频率并不相同,在新媒体欺凌事件中,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实时讯息,而不是邮件、聊天室、网页等,这样可以更准确快速地打击受害者,然而也会对受害者造成更为直接的伤害。

  儿童和青少年对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较差,可塑性又极强,同时并不擅长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绪,新媒体上所提供的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其他言论,很快会影响孩子对客观价值的认知和判断,改变他们的主流价值观,使其误入歧途。20世纪美国传播学者格伯纳通过对电视暴力内容研究提出“培养分析理论”。“培养分析理论”强调电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认为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的,它们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新媒体同样如此,而且它传播的即时性使得儿童和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从而产生扭曲的价值观,危害个人与社会。

  我们知道未成年人在接触新媒体的过程中,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形成,换言之,未成年人不断地从多元化、碎片化的新媒体信息中提取自认为有用的信息来塑造自己的思想观点。因此,新媒体应该积极和正确地引导儿童和青少年的价值观,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和青少年也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他们作为新媒体的主力军,也直接影响了新媒体环境的质量。因此,未成年人需要自律,拒绝传播不良网络信息和对他人进行网上欺凌等,自觉关注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弘扬正能量的新媒体资源,自觉抵制拜金、享乐、庸俗思想,拒绝盲目跟风和意气用事,对于网络信息加以判断后再进行评论或转发,不断提高自我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包学敏,黄力力,孟洁.论传播学视角下新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J].今传媒,2015(11).

  [2]伍蔚然.新传播环境下关于涵化理论适应性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4(8).

  [3]Gwenn Schurgin O'Keeffe, Kathleen Clarke-Pearson.社会媒体对儿童、青少年和家庭的影响[J].美国儿科学会,2011,127(4).

  [4]Corinne David-Ferdon,Marci Feldman Hertz.紧急的公众健康问题:电子媒体、暴力和青少年[J].未成年人健康,2007,41(6).

  作者单位: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