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全媒体时代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3010
[关? 键? 词]全媒体时代;戏剧影视表演;表演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主流趋势,虽然学术上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在共识当中“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在此背景下,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讲师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如何利用全媒体时代带来的改变与进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时下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讲师群体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本文主要对此提出一些看法与观点,希望对相关单位有所帮助。

  全媒体的本质是一种多元与融合,是媒体打破介质局限,实现传播方式、形式内容、体验層次的升华与变革。讲师只有在教学当中结合全媒体时代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感受到全媒体的优势之处,才可能真正培养出全媒体时代下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

  一、打好理论基础,正确引导实践

  理论对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而言,理论文化是必要的知识储备与内涵基础。在全媒体时代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宽,方法变多,速度变快,层次变深,但是面对如潮的大量信息,如何正确分辨信息的质量与利弊,判断哪些信息是有利于指导实践的理论,还需要教师进行点拨。

  首先,教师可以在进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理论教学时,通过全媒体渠道找到如影视作品、艺术家访谈等合适的素材,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悟性,从而提升学生对全媒体渠道获取的信息的分辨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全媒体时代强大的渠道功能,获取国外的优秀戏剧及影视作品,以此作为教学素材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和表演技巧,以达到博采众长、提升自我表演水平的目的。最后,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思辨是很好的提升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全媒体渠道了解关于某部戏剧影视作品的评价与解读,再组织大家进行讨论,发表观点,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表演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为理论指导实践打好基础。

  二、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多维思维

  现阶段,我国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学水平以国内的北影、上戏等高端院校为标杆,大部分的戏剧影视表演科目的设置多有看齐和模仿的意味,这也造成了一直以来戏剧影视表演科目及教学方法的僵化问题,使得培养出来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千篇一律”,特点难觅,成才率较低。

  为此,在全媒体时代当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科目的设置,改变过去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全媒体带来的信息浪潮与融合提升,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丰富化,一方面开设与全媒体时代接轨的科目内容,将文化、表演、赏析等科目进行融合,另一方面则要将打破课堂的局限,实现全媒体时代中线上、线下的互动教学,鼓励学生自行分组,组建表演团队,加强合作交流,实现灵感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将思维意识与时代内容相结合,从全媒体渠道获取的信息中汲取营养,丰富思维意识的维度,提高思维意识的活跃性,从而实现思维意识创新带动表演创新。

  三、鼓励实践锻炼,把握平台机遇

  表演能力的提升需要大量的实践积累,只有不断地去展示自我,诠释角色,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才有可能获得提升。诸如学校内的晚会、公益表演等都是非常好的实践机会,教师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珍惜每一个舞台,珍惜每一个角色,珍惜每一次表演的机会,从而使自己得到锻炼与提升。

  在全媒体时代,媒体的属性发生了变化,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成为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与评论者,而且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许多以展示自我为核心内容的线上平台,这些都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展示自我和进行表演实践的机会。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这些平台以进行表演的实践,

  应明确利用平台进行表演实践的初衷是多方实践,积累经验,展示艺术和提升自我,要摒弃一夜成名、趋利拜金的思想,表演的内容应符合正常的道德共识与审美需要,不得一味求奇、求新、求变,以博取眼球,获得关注,要通过这些实践,总结经验,最终为形成自身的表演风格和表演准则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下形成的舆论环境,对网络上的评价与解读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全媒体时代的影响波及各行各业,利弊相间。总体来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的利大于弊,主要表现在教师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内容,设置更加丰富的科目类型,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营养,获取更多展示自我、进行表演实践的平台与机会。作为一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的教师,在全媒体时代当中,应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思路,从而培养更多的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健.浅析应用型本科院校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戏剧之家,2019(5):182,184.

  [2]林起明.“互联网+”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科学咨询,2019(29):90.

  [3]陈刚 太清华.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策略[J].长江丛刊,2017(16):194.

  作者简介:鄢小凡(1978—),男,成都人,汉族, 西南民族大学教师,研究方向:影视戏剧。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