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师徒制教学模式贯穿中职经管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3194
杨姗霖

  [摘要]职业教育是贯穿于个人职业发展全过程的一种教育,在工作实践和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技工学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策略,研究“师徒制”教学模式下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 键? 词]中职;终身学习;师徒制;多元教学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来说,现阶段的“师徒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之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成长的有效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学习内容。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目前“师徒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师徒制” 多流于形式,缺乏宣传“师徒制”教学理念的力度,偏重于单项经验的传授模式。目前“师徒制”强调“师”如何尽快地让学生接收传授的知识,忽视了“徒”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教师的素质涵养及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都有欠缺,学生学习的被动性和盲从性很难保证“师徒制”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以及学生终身学习之能力的培养。

  二、我校“师徒制”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本课题基于广西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水平的基本现状,探索能有效提升广西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师徒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观为根本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大部分学生能在校园真正掌握立足于企业要求的操作技能,能够胜任技术岗位,并培养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在会计、电子商务等校本经管类专业中,探索师徒制教学模式,研究其教育课程体系,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突出学生能力培养。日常使用师徒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并且随着师傅知识传授能力的增强,对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升有所帮助,在师傅的引导及影响下,可潜移默化地逐步提升终身学习能力这种“隐性”程度较高、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所以使用师徒制教学模式对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具有一定效用的。

  三、师徒制的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研究过程

  为了更好地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得到尽可能准确的调查结果,从而设计较系统的经管专业“师徒制”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相关教学资料。根据前期调查研究结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中职学生的特殊性,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模式和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师徒制项目的实施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以会计、电子商务等经管专业为样本专业,在样本校中研究“师徒制”教学教育课程体系,采用“大师徒制”与“小师徒制”相结合,并以“小师徒制”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研究效果。第二部分为教学项目结束后,继续追踪参与了项目并被安排外出实习的学生,定期访谈,了解分析学生受项目影响程度及进入企业实习后终身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情况。

  (一)采用“大师徒制”与“小师徒制”相结合,并以“小师徒制”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

  在“大小师徒制”教学过程中,首先老师从学生开始学习经管类专业课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高技能技术专业人才为目的。先由指导教师担任“大师傅”,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模拟企业实际操作流程,以项目引领的方式开展教学,即一名教师(师傅)带领2~4名学生(徒弟),以4~6周为一个培训周期,徒弟和师傅可灵活约定培训时间段,充分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师徒教学增加项目研究的延续性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迭代式”人才培养方式,即作为“大师傅”的指导教师对“小师傅”完成一周期培训后,在实训考核成绩排名前4至前6的同学中选取一些对专业方向有兴趣,愿意牺牲业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自愿报名培训学生的同学作为“小师傅”,开展“小师徒制”教学,以30天为一个周期,整个项目包含4个周期,每个周期“小师傅”负责4~6名徒弟。大小师傅、徒弟遵循“教中学、学中教、教学结合、双向选择”的模式。大师傅技能示范,小师傅动手练习,然后再由熟练的小师傅带领其他徒弟练习。小师傅与小徒弟双向选择并签订为期3个月师徒协议,在3个月内徒弟和师傅可自行约定培训时间段,完成4~6周最低培训时间。“小师傅”可利用校园的各种硬件、软件资源,如在校园网上传“微课”教学视频、到实训场所进行实操训练等方式对“小徒弟”进行培训。在培训期间,“小师傅”必须据实做好辅导记录,并定期(每周一次)向“大师傅”反馈徒弟各方面的情况,徒弟必须认真做好学习笔记。一个周期结束后,“大师傅”定期检查辅导记录,并通过评定积分制对排名靠前的“小师傅”“小徒弟”进行奖励。增加双方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减少惰性,按时完成师徒学习,为教学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外围条件。学生通过教与学身份的转换,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标,形成良性学习环境。不仅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有了大幅提高,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职业人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在第一部分实验教学中,在三个阶段依次使用《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师徒制教学模式对隐性知识及学习能力提升效用的调查问卷》《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水平的调查》三份问卷进行数据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反映,师徒制教学模式是隐性知识转化的最为有效的途径,日常使用师徒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并且随着师傅知识传授能力的增强,在师傅的引导及影响下,可潜移默化地逐步提升终身学习能力这种“隐性”程度较高、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所以使用师徒制教学模式对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是具有一定效用的。

  (二)“师徒制”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水平”的跟踪调查及访谈问答

  第二部分为教学项目结束后,为了解分析学生受“师徒制”教学模式影响程度及进入企业实习后终身学习能力的持续提升情况,课题组针对2016、2017级经管专业班级中参与过“师徒制”教学模式培训并被安排外出实习的119名学生进行了“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水平”的跟踪调查。网络调查问卷包括构成终身学习能力的8个关键要素,即自学能力、独立能力、交流能力、反思能力、持之以恒能力、适应能力、信息素养、自我评价及提高学习绩效的能力,通过将每个要素选择人数所占百分比和第一阶段“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的相应数据对比,分析“师徒制”教学模式对中职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水平提升的影响程度。课题组成员将第一阶段(未实施“师徒制”教学模式前)与第三阶段(实施“师徒制”教学模式后)部分相关的调查数据相比较。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教学模式效果明显要好于一般上课的教学模式。在“师徒制”教学过程中,师傅、徒弟遵循“教中学、学中教、教学结合”的模式。大师傅技能示范,小师傅动手练习,然后再由熟練的小师傅带领其他徒弟练习,充当“小老师”。学生通过教与学身份的转换,了解自己的不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师徒制中,师徒关系的形成需要酝酿和互动。研究发现,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师父和徒弟的匹配需要有一定的相似性,包括价值观、个性、兴趣等。双向选择形成的师徒组合,往往对彼此的能力和价值观都有较高的认可度。在此基础上的合作,更容易建立能力和情感信任,进而形成彼此理解、相互支持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让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进入良性循环。

  我校申报的“师徒制”教学模式提升中职生终身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以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经管类专业为例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在新课程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经过学习、实施、验证、修正的形式,本着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为本,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试验,又以试验拖动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理论研究,对实践研究中所积累的原始资料进行提炼、分析,对大量的实践进行系统的观察并加以科学的总结。经管专业教师在技术全面性、学生管理能力、项目组织能力等方面的进步显而易见。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参与项目的教师在对自身专业责任的认识、课程观、教学观、教育观、学生观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研究发现,日常使用师徒制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吸收能力。

  参考文献:

  孟霞.基于师徒制的高职实践性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农机,2017(6).

  作者单位: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