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越剧;情探;人物形象
越剧经典剧目《情探》出自明代传奇《焚香记》,又名《王魁负桂英》。问世以来,关于王魁与敫桂英的故事便一直流传于民间,广为传唱,负心汉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王魁在作品中最终也是薄情郎。但是王魁的塑造又不尽似其他作品中的负心汉,确切地说,他只是在那个时代磨炼出来的真实的鬼。而敫桂英在作品中也不似普通痴情认命的女子,她的形象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情探》作为越剧经典剧目之一,深受广大戏迷朋友的喜爱。作为青年越剧演员,作者主要学唱范瑞娟老师的“范派”小生唱腔,在这里把《情探》里王魁这个人物的塑造心得跟大家做个简单的分享。
宋朝年间,美丽、善良的敫桂英为葬父而卖身,落入烟花成为名妓。一天,桂英去海神庙进香,在雪地中救出一个名叫王魁的破落书生并与之结为夫妻,每日悉心照料,全力帮助他攻读书文。在王魁赴京赶考前,夫妻二人专程来到海神庙,在海神庙前盟誓,互不负心。在这段情节里,王魁还是个人,对于救他于危难的敫桂英的感恩以及彼此之间的相爱都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在这段的表演当中我尽量体现王魁的质朴形象、对敫桂英的綿绵爱意,互相对视的时候注意眼神的运用,用温柔、充满爱意的眼神体现人物。
王魁得桂英接济,两年来寒窗苦读,与桂英相依相守,对桂英情深意重,表面上实在无可挑剔。如若真是这样,作品中人心的过渡就显得突兀了,其实在封建时代文人的心里,还会把“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闻”当作人生最大的目标。只要一举成名,功名利禄、封妻荫子、衣锦还乡……什么都有了。而王魁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心里存在这颗异变的种子。
“赴宴琼林展双眉,想不到,今科状元是王魁!”在演绎王魁高中这段的时候不仅是在唱腔上音阶比较高,而且我发挥范派唱腔厚实的特色,使得人物内心欣喜溢于言表,同时“平地请柬四方来”,也让王魁体会到天子门生的无上荣光。这个时候我努力体现王魁的那种欣喜陶醉和状元及第的骄傲神态。
说媒这段,其实是王魁从“人”变“鬼”非常重要的一折。宋代统治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曾为中小地主和寒门子弟跻身统治集团提供各种机会。那些出身寒微的或破落户的子弟,一旦通过科举发迹,往往要把婚姻作为巩固自己政治地位的手段,而在朝的公卿,为了扩张和巩固自己的势力,也往往要从这些新贵里挑选东床。他们互相利用,于是“结亲权门”“富贵易妻”的悲剧就大量产生。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王魁在张行简开口提亲时内心已经产生了松动。“事出突然怎安排?”如果心里没有动摇,那就应该拒婚,何谈安排?怎奈想起往日恩情,又有点不忍,但是在张行简进一步揭穿敫桂英乃是“烟花女子”“章台柳”,王魁内心产生了很大动摇。这个时候再说“糟糠之妻不下堂,圣贤礼教九天震雷”其实是虚伪的,所以在这里我在唱腔上将“糟糠之妻不下堂”唱得大义凛然,但是在“圣贤礼教九天震雷”特别是“震雷”,两个字,我有意识地轻收,体现出了王魁抗拒的虚伪、虚弱。然后进一步被张行简点明攀附相府千金的好处后,王魁仿佛找到了说服自己的理由,从心理上摆脱了道德的枷锁。决定就此下定,敫桂英的悲剧也就此注定了!
在敫桂英的鬼魂三试王魁的时候,乃是冲突的高峰。一探为药方,这张药方勾起旧情,想起了两年来晨昏相伴,恩情无限,王魁心底柔软的那一角被触动,可是他的“理性”压制了他的感情,王魁选择了他的锦绣前程。一探不成再二探,桂英真心以情再哀告,只欲为妾,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可惜在人性回转的边缘,王魁依旧选择让敫桂英走。最后一探,桂英继续降低身段,希望在他身边做一个丫鬟,晨昏伺奉,不料王魁坚持赶桂英走,并且欲举剑杀之,真是青峰三尺深深恨,恨对方的存在会威胁到他的锦绣前程。桂英气怒满腔,显现真身,这时王魁的形象就是穷途贼子露狰狞,用桂英的话便是:“王魁,你这负心贼啊!在生你狠心抛弃于我,如今你死到临头,你还想欺压我吗?我试了你半日,实指望你还有半点人心,饶你一死,谁知你竟如此丧尽天良!”
通过对《情探》的分析,可以看到作者在写人写鬼上的讽刺韵味,鬼在人们的心中都是凶残可怕的形象。可是在当时社会折射出的却是人性的可恶丑陋,反观鬼魂却是有情有义、单纯善良,真是人心莫测!
参考文献:
[1]杨烨.试论川剧《情探》的改编成就[J].乐山师专学报(社科版),1991(4).
[2]姚民治.略论中国戏曲文学中的负心男子形象[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3).
[3]杨倩. 《聊斋志异》中负心男子形象浅析[J].语文学刊,2007(10).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小百花越剧艺术传习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