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英语思辨能力分层培养教改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10187
陈蕾

  (西北大学,陕西西安 710069)

0 引言

我国教育部门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强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地位,确定培养思辨能力是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要将思辨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行动上,采取科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高校教育向社会输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思维能力的优质人才。因此,研究思辨能力分层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思辨能力

所谓思辨能力,也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应用合适的评价标准展开有意识思考,让学生按照判断依据做出自己的判断。高校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方法,重视考察成效,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和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有着直接关联,只有学生具备思辨能力,才能实现独立思考,应用批判性角度看待事物,不会随波逐流,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推动学生成长为应用型人才。

2 英语思辨能力的教学改革目标

教育部门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创业教育目标提出,推进创业教育融合,推送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中国人才培养需要从传输知识转向偏向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发展,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判断分析。这样才能让思辨能力培养目标和创业教育目标相结合,让大学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从而服务于社会。高校需要将思辨能力和学科知识融合起来,让学生得到系统培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高校英语教师要重视落实教学改革目标,使用科学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效果,对学生思辨能力进行集中培养。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增加互动、提问等环节,调动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为培养思辨能力奠定基础。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英语能力不仅要丰富学生基础知识,更需要教师利用英语知识培养英语思维,具备开放、批判、独立的思辨能力,才能让学生灵活应用英语知识。

3 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分层培养教学设计

3.1 确定英语演讲主题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思辨能力包括认知技能和情感特质双重结构,这种结构要求学生具备探索精神。需要在英语课堂上强调公正、开放以及信任等心态,鼓励学生可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实践自己的批判性逻辑思维。设计演讲课题时要引导学生讨论有内涵的社会热点,重视增加学科融合的话题,让学生将英语学习和专业结合起来。如选择和专业相关的英语话题,创业课题等。利用有内涵的话题将学生专业和英语思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鼓励学生打破常规,用于思考,同时得到思想上的创新,让英语思辨能力得到提升。如选择“Science development:Beneficial or Deleterious?(科技的进化究竟是好或坏)”等话题,让学生可以在英语演讲活动中提高思辨能力,成长为全面发展人才。

3.2 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演讲

课堂演讲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教师科学设计,着重发展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课堂演讲要求学生收集紧扣主题的素材,组织自己的思路形成新的观点,撰写演讲稿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讨论。学生经过这个过程,可以从分析素材、推理素材,最后对话题论点进行讨论,表现出阶梯式的递进关系,提高学生核心能力。教师要给学生准备英语演讲充分的时间,保证学生可以收集完备的素材,实现充足的思维活动。在分析话题后提取关键词和核心,围绕关键词收集资料,经过学生思考筛选出主要资料。在分析解读之后明确自己的论点,编写演讲稿,明确素材可以作为论据支持论点。同时要做到全篇谋划,使用合适的语言,让听众可以听懂自己的论点,保证思维逻辑的连贯性。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思辨分析能力,利用令人信服的素材证明自己的论点。

  受到时间限制,每节课演讲的学生数量有限,但是学生作为听众收听演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为了保证收听学生可以认真听,且利用批判性思维辨析论据,需要提前给收听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收听演讲后可以从清晰度、逻辑性、深度、广度、正确度等多个角度对演讲学生打分,分数将作为演讲学生的课堂成绩,评估学生思辨层次。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演讲内容,随机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训练学生思辨能力。

  如高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教师要求学生以“Impact of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o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为话题展开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展开大胆想象,提出自己在专业学习上应用注意的问题。提前给学生分发课题,让三名学生以此话题为核心撰写演讲稿。在课堂上围绕演讲稿展开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

3.3 围绕演讲内容进行讨论

学生演讲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演讲内容进行小组讨论。经过学生对话题的分析和证明,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根据素材提出自己的思考,围绕不同论点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论点,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讨论中,及时矫正学生的讨论方向。通过演讲讨论活动的展开,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意识。为推进学生讨论演讲内容,需要教师在听完学生演讲后,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向学生提问。通过提问回答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可以得到思辨能力的提高。设计问答环节,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也可以选择提前审稿方式,在课堂设计阶段设计问题,也可以现场收听学生演讲,抓住关键点,设计问题。教师要明确思辨能力层级,按照逻辑性、灵活性、深刻性、关联性以及清晰性几个标准评价学生思辨水平。在演讲讨论环节中,对于教师的要求极高,教师要发挥出总控的作用,准确把握课堂的方向和进度,适当时候提出问题推进课堂流程。

  如学生围绕“Impact of third-party payment platforms on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第三方支付平台对会计行业的影响)”演讲之后,三名学生分别提出三种观点,教师按照学生思辨能力和英语水平,均匀搭配分成五个小组,让学生围绕话题和演讲展开讨论,对全班同学的思辨能力展开培养。

3.4 课堂总结与评价

课堂总结和评价有助于优化课堂设计,帮助学生得到客观评价,优化学生思辨能力。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本课进行总结,使用英语回顾课堂主要观点以及自己的想法,梳理知识和逻辑,有助于培养学生提高思辨能力。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表达,可以准确掌握课堂演讲环节的效果,了解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课堂设计效果形成准确认知。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组员互评,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课堂表现形成清晰的认知,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认识到思辨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基于英语思辨能力的教学改革目标,提出分层培养教学设计。英语教师可采用演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先确定英语演讲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课堂演讲,围绕演讲内容进行讨论,并落实课堂总结与评价,切实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