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对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案例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海外文摘·艺术 热度: 9960
呼翠荣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第一中学,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300)

0 引言

阅读是英语四会技能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发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是衡量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上就平时考试来说,语言最难,内容最深的部分还是阅读理解。“学科素养”目标下如何进行高效的阅读课教学是许多老师一直研究的对象,追求的目标。

1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案例展示

本教学案例主要从一节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的设计、授课过程等方面来分析和探讨新课标目标下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本节授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二第五单元,单元主题是music。授课时间40分钟,授课教师是中学二级教师,教龄七年,授课班级45人,学生整体水平较差,具体教授程序如下:

  Step1.Brain storm:

  用“Without music life is a journey through a desert。”引出主题music,然后播放一些乐队图片,介绍中外有名的乐队,引出阅读篇主题“The Monkees”.

  Step 2.Scaning and thinking:

  浏览语篇,由标题“A band wasn’t.”提出问题,“ A band wasn't what? ”为深层理解语篇做埋伏,接着让学生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基本情况,我为各个环节的理解和开展做铺垫。

  Step 3. Detail reading:

  学生逐段阅读、理解课文并完成每段设计的阅读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深认识,理解细节,进一步熟悉课文。

  Step 4. Post reading:

  Discussion用发散形图形讨论成功应具备的品质,如图1所示。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2.1 优点

本节课教师的教学紧紧围绕新课标的学科素养目标展开,突出了学科素养的四大要素的培养。本篇的主题是人与自然,体裁是人物类传记。

  首先,教师的引题设计出色,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的进入阅读学习中。其次,阅读任务问题设计有深度,目的性强,如“The band that wasn't what?”一问,引导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课文;“what is the style of the passage?”培养学生辨别语篇类型的能力。还有每一教学环节中学习策略的渗入,也是本课的一大亮点,与《课标》要求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接。如第一自然段设计的问题是:

  

  图1 Discussion用发散形图形

  What is the purpose of using so many questions?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last sentence?

  在解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做这类型揣测推理题的解题技巧:

  Read the title;Notice the pictures;Read the first and last paragraph;Read the first or la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任务是回答,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two?完成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解解答主旨大意题D的技巧是: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itional sentences.

  读后发散思维的设计,使整堂教学得到升华,如问题:Can we change the title as:the band that isn't?让学生深层理解课文,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what is the necessary to success?让学生学以致用,联想实际,说出成功的要素,实现情感价值的培养目标。posting reading任务:理出文章的框架结构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结构的学习能力。

2.2 缺点

教学过程中阅读任务设计缺乏难易层次区分,部分层次较低,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造成课堂气氛不活跃。

3 值得借签的地方

笔者认为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阅读教学课,体现《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一下几个层次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3.1 创设情境,激活已知

在Lead in部分设计用图片、谚语、视频等媒介创设情境,引出主题,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并引出学生问题,形成阅读期待。

3.2 关注体裁,梳理结构

设计分析语篇体裁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体材,了解文章结构,为提出和归纳信息做准备。这部分提升学生获取概括信息的语言能力,也训练学生利用结构图分析概括、整合信息的思维品质。

3.3 获取事实性信息,交流内化信息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梳理、归纳文本信息,描述阐释意义,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3.4 深度理解文本,分享阅读成果

Discussion任务的设计,强化主题,让学生深度理解文本,结合实际探讨成功的要素,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也达到了情感价值的教育浸润。Homework拓展话题内容,巩固课上所学,培养学生回顾前面提出的问题,梳理所学内容发现未能解决的问题的学习能力。

  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类活动的有效实施。

4 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个班级里学生基础、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在课堂上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分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对班内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的高低以及阅读能力的强弱,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作为后续开展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二是对课堂讲授进行分层,在第一阶段,教师帮助学生通读阅读题材,掌握文章大意。在第二阶段,教师带领学生熟读英语阅读题材,掌握文章中涉及的单词、语法、长句、难句的含义,弄懂文章的来龙去脉和想要表达的内容。第三阶段,教师为学生分析英语阅读题材背后的文化因素及内涵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完成以上工作以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开展教学,如对英语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引导他们在掌握文章含义的基础上,训练自己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对阅读能力一般的学生,重点引导他们温习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提升他们的英语阅读水平。对英语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重点引导他们补齐基础知识的短板,打牢英语阅读的基础。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标改革,对高中教师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阅读教学中突出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认真学习课标,了解英语学科素养的要素,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创新,在认真分析教材及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任务,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成功,达到“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英语课程标准》教学目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