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 330000)
目前,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科学技术飞跃发展,英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学好英语越来越重要。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是紧密相连的。听和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没有足够量的有效输入,就不会有输出。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听力是重中之重,提高英语听力能力越来越重要。学会了听,对学好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很多语言学家认为听力理解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然而,现在仍盛行在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不太合理,教师和学生在运用时均有一定困难,传统的听力教学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基于此种情况,在20世纪80年代任务型教学法应运而生,而且被很多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实践证明,在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改善初中英语听力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成绩。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在初等学校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探讨在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中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希望能为日后英语听力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启示。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开始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研究的时间比较晚,最早是在1966年,香港的教育界第一次将任务型教学法写入了中小学英语教学法大纲之中,推行“目标为本课程”。而大家广泛关注此种教学方法是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之后,《标准》提倡使用任务型的语言教学方法,提出“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实践、体验、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以及“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因为《标准》的颁布,“任务型语言教学”一词在我国广泛流行开来,甚至成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代名词。随之而来的是大量与任务型教学法相关的论文和著作的发表,以及大量翻译和介绍国外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的书籍,在此期间,我国的学者,如:鲁子问、程晓堂等都对任务型的教学方法做出了详细的介绍和研究。2 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英语是我国学生应该学习的基础学科,在中考和高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占分值较大。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得到高度的重视,对于英语教学目标的分类更加具体,阐述的更加规范。这种改变,不仅是因为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合作交流的需要,而且是针对我国学生“哑巴英语”的现状提出来的,我们要求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如果英语教学没有足够的输入,就不可能有相应的输出。反之,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考试的能力,那么学生只是会做练习题,而不会听,不会交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也不能适应日后工作的需要。3 在初中英语听说环节运用任务型教学法的策略
一堂完整的英语听力课,应分为:听前、听中和听后三个阶段。3.1 听前活动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标,同样地,在初中英语听力的教学中,要实施好任务型教学法也必须要先制定好明确的目标,而课堂教学就是一个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知识与技能。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任务型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最重要的是教师和学生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如若不然,一堂课缺乏了清晰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这节课将无法开展,那么,这样的教学将是效率很低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气氛越来越差。近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在中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也在听力教学上得到了一定实施,因此,在听力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的听重点。听前活动的开展有多种形式,如:话题导入、预测内容等,在听前活动中教师要向学生提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清楚听的目的以及听的时候需要做的事情。听前活动作为导入环节能激发学生听力兴趣,唤醒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接下来的听力学习做铺垫,所以非常重要,不能省去。
3.2 听中活动策略
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基础来组织教学。顾名思义,任务是其关键。它是一种系统的方法,技巧和原则,旨在把语言运用的相关理论转化为课堂实践。它主要包含了五大要素:课堂的教学目标,课程的输入材料,活动方式,师生角色以及教学环境等。它围绕着任务的设计,完成和执行,以学生的个人经历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们用主动询问、积极参与和相互沟通等方法进而完成任务,以达到提高他们认知能力的目的。它注重于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任务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并且这些任务其中的每一个皆为多个微任务组成的,教学过程紧凑,每个任务之间相互关联,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是下一个任务完成的前提和基础。任务型教学法提倡的是任务前后与目标主题的紧密相连,由此可见,合适的任务难度、与主题相关的内容的制定都是在设置任务时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和传统的课堂相比,任务型的教学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主导地位,教师只是课堂中大量任务的制定者,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系列与课程相关的教学任务来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转换了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通过完成一个个课堂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提倡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发扬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德,达到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的情感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精神。在听力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相关的听力策略,如:听关键词、速记、把握人物关系等,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策略运用到听力练习当中。在泛听环节,教师可让学生听完第一遍后获取这篇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所以,在开始听力之前,教师可提出两个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更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当耳旁风。在精听环节,教师希望学生捕捉到细节信息,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边听边做练习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比如让学生填空,听每段段意,让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等方式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3.3 听后活动策略
听后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所获取的信息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强调“在做中学”,把语言应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用中学。是任务型教学法最显著,为人津津乐道的特点。在做中学的意思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认知能力,提高语言技能的目的。在任务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本节课要求完成的具体教学目标,通过理性的分析课堂教学现状,从而制定出一系列与课堂主题息息相关的任务和活动,所制定的任务要是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能理解的任务,学生是活动的中心,是课堂任务的实践者,他们通过讨论,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进来,亲身体验,感知运用,获得语言技能。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达到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目的。听后环节往往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认为做完了听力练习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不然,听后任务更加重要,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如:给美国的笔友回信、鼓励学生写调查报告等形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体现了新课改中的三维目标,实现了语用的目的,并且促进了学生的多种技能发展。4 结语
马克思说过:“语言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学好和使用好英语就显得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重要,英语听力和英语口语是实用英语的最基本能力,所以,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育者们要理性分析初中英语听力课堂的教学现状,积极开展相应策略研究,并采用合适的策略深化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促进英语教育的繁荣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