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云南昆明 650000)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何将前沿信息技术和教育理念进行交叉创新与跨界融合,正成为当今教育领域难以回避的机遇和挑战。自2016年清华大学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教育研发推出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以来,这款将PPT,MOOC和手机微信融为一体的智慧教学工具预示着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一个“互联网+投影+移动终端”的混合式教学时代拉开了序幕,并迅速发展成一种主流教学模式。昆明理工大学于2017年开始全校部署使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前沿的信息技术如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数据挖掘等融入到教学场景中,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推动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1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应用雨课堂软件,将线上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线下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模式。这种模式旨在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时、准确地向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有效监管学生的课堂学习,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雨课堂作为一种混合式教学工具,在电脑上安装,编辑好课件,通过手机微信客户端辅助使用,将课前、课中、课后每个环节有机连接起来,也使学习者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可以作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重要工具。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它把教师上课最常用的PPT和大学生最熟悉的微信相关联。借助雨课堂,教师的教学课件可以实时同步到学生手机上,学生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观看每一页幻灯片并进行标记“懂”或者“不懂”;借助弹幕,发红包等活动使得师生在课堂上实时互动交流,打破沉闷,激发课堂的趣味性;课后教师随时向学生手机端发送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化、碎片化学习。
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操作具体分为三部分:课前材料推送、课堂教学和课后综合评价。
课前材料推送是教师利用雨课堂在手机微信建立班群,每堂课前将要教学的相关材料推送到学生手机微信中,例如提供学生课前需要掌握的词汇以及学生预习的微课材料。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高职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课前材料推送是课程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专门定制的预习材料。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知识点和重点制作成PPT课件,由课程组成员录制好与幻灯片同步的讲解分析,最终以MP4形式提前推送给学生预习。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未能消化而产生出的疑问随时标记,这些数据将出现在教师的手机上,使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将这些重难点分析在课堂教学环节上得以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雨课堂的数据反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预习中的疑难,及时调整并设计出适合学生的课堂进度。
课堂上,学生课前使用手机扫描教师公示在教室投影仪上的班级二维码登录课堂教学。借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出勤和进行提问,而学生可以同时在投影仪和手机上接收教师的PPT课件。投影仪上教师对幻灯片的翻页节奏是全班统一的,而由于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过程不一致,学生可以自行通过手机翻页调整各自的听课节奏。此外,教师在课堂上针对知识点进行限时习题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和数据展示给学生,师生均可由此了解对重难点的学习情况,及时对重难点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师生的手机端分别收到雨课堂的课后小结和课堂数据使用报告。教师通过课后小结评估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数据针对性地在课后加强练习。课后,教师还将课后作业推送到学生手机,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并考查学生学习状况。每单元结束,针对学生进行单元测试,在量化的数据基础上产生形成性评价,实现无纸化办公。在课后综合评价中,雨课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雨课堂的后台提供实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最终形成可以量化的直观的报表,这些数据不仅让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而且可以为教师进行评价提供精确的数据,大学英语课堂真正进入了“大数据化时代”。
2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特色
高职本科是全日制本科学历的一种形式,是为适应我国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结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体系。现行的高职本科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招生对象除按高考成绩录取的应届生外,还有三校生。由于入学前的英语教学五花八门,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大,较之全日制本科生整体偏低,甚至还出现入学测试成绩逐年下降的困境。(2)除了要在专业技能实践上更胜一筹,高职本科学生还面临与全日制本科一样的英语水平测试要求。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生专业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且学生同样面临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的要求。对此,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在高职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进行了摸索,提出了“双中心,三分法”教学体系,即利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以大纲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分层、分级、分类的教学体系。2.1 双中心
“双中心”指以大纲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是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高职本科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大纲是建立在该门学科严谨的科学体系基础之上编写而成的,符合科学体系的内在逻辑结构,是本课题教学体系进行构建的重要依托。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贯彻大纲,落实大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价值方向首先需界定“以学生为中心”既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截然对立,也不是将“以学生为中心”理解为个人本位,更不能将“以学生为中心”简单地看作是教学法。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涵括了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还有教学条件,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等内容。
2.2 三分法
三分法指的是昆明理工大学城市学院教学改革进行的分层,分级,分类的高职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分层主要指的是每一位新生接受入学检测考试之后,根据试卷分析进行学生分层编班。除了常规依据英语基础划分的A、B班之外,还有C(艺术类)班和D(小语种)班等。各层次班级进行教学目标分层、教学任务分层、作业分层以及考核分层等一系列完全不同的分层教学。分级教学则是指大学英语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的两年中,城市学院摒弃大多数高校沿用的以一套教材两年用通头的陈规做法,两个年级有不同的重点:大一年级更强调基础的夯实,在通用大学英语教材上见效率。大二年级引入多种形式的英语实践,开设一系列实用英语课程,如演讲比赛方向、翻译实践方向、文学欣赏方向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进行带选修性质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分类教学主要依据的是CET-4的通过情况。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有的新生入学三个月参加CET考试就能通过考试获得证书,这类学生若继续留在原有班级,则课程进度势必不能满足其较高的学习要求。鉴于此,城市学院对通过CET-4考试的同学有专门的考核要求并在后续英语课程的学习中给予较宽松的选择。在大一阶段通过了CET-4的学生可留在原有班级继续学习,亦可按其自身较高的语言悟性和自律性选择CET-6的辅导班学习,还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申请自学。3 结语
雨课堂教学的创新功能发挥在微信上,教育部长陈宝生评价雨课堂让学生的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雨课堂将课前—课中—课后的每个环节都赋予了全新的体验,开启了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育。移动终端教学工具的引入将推动智慧课堂教学体系的持续创新,助力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基于雨课堂的高职本科大学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给高校英语教学搭建了更优质的教育平台。高职本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不断创新完善,探索高职本科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