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伴随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油画风景的创作技巧和语言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我国油画风景的创作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已经逐步形成了独立的创作语言模式。优秀的风景油画作品,其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独特语言和个性化的特征,所以,知名画家在画风景油画的过程中,都会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等具有个性化的语言融入作品创作中,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一种独特的视觉形态,通过写实、抽象创作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景观和事物借助油画的绘画方式展现出来,再结合画家的生活体验,提升油画创作展示的多样性。
[关? 键? 词]油画风景创作;创作;语言
就风景油画来讲,其创作语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其内容都是以纪实性的语言作为主体,所以,在创作风景油画作品的过程中,熟练地把握创作语言,是丰富油画风景创作形式、绘画表现方法的重要手段。对风景油画来讲,其创作语言的本质就是画家利用何种表现方式将一幅油画风景作品制作出来,这种语言大部分都会通过材料和工具等方面的应用、画刀和笔法的使用、对画面肌理处理的方法等体现出来。因为油画风景在内容和风格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为进一步将油画的风格表现出来,深入分析和了解此类风景作品的创作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油画风景创作语言概述
就油画这种绘画形式来看,它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传入我国的,之后跟随者我国其他类型的绘画种类共同发展。因为受到中华民族本土文化的影响,油画风景在中国的发展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本土特色,且中国油画绘画者们在创作语言上的写意意识相对较为强烈,使得其创作出的风景油画作品都带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这也使得中国的油画风景作品在世界各类油画风景作品中脱颖而出。从中国油画风景的创作语言来看,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油画风景在中国人的意识形态中是以一种寄情于景的方式存在的,在创作意识语言上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意境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受到此种创作意识的影响,中国油画风景在创作时带有的文化语境语言形态也非常明显。二是油画风景在形态表现的物象文化上具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情结,所以被中国化后的油画风景创作语言也极具中国特色。三是油画风景在中国历经两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的油画艺术家也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探索队伍,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一壶水流派,该流派中的艺术创作语言也基本同社会发展需求和意识形态高度相符。
二、油画风景的多样化创作语言
(一)油画风景创作语言的技巧
对油画风景来讲,其创作期间的多样化语言主要是展现其创作技术的发展趋势,这种语言是在继承西方油画作品中现实主义创作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同中国传统风景画中的表现风格进行融合,形成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油画风景创作语言,所以,其创作语言技巧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油画风景来讲,其创作期间多样化的语言技巧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方面,在创作油画风景时,画家需要对画面视角的独特性给予充分的关注,通过选取独特的绘画视角,以便在视觉上带给观众更多的新鲜感,使一个美丽的风景或者是事物能够以不同角度的美展现在每一位观赏者眼中。例如,在绘画高空俯视风景的效果图时,画家可以借助光纤照射形成的效果,将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独特视角进行适当的叠加[1]。这样一来,就能在将物体静态美全面展现出来的同时,将物体的动态特点也体现出来,将油画风景在画面上的独特性充分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在创作油画风景作品的过程中,画家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几何元素,以此来提升画面在造型上的独特性,借助形状和线条等特色,将油画风景的轮廓清晰地描绘出来,让观赏者在第一时间就能发现该油画风景最主要的特征[2]。此外,在設计油画风景时,画家还可以适当展现出几何元素的一些特点,以此来体现油画风景的力学美感。
(二)油画风景精神创作语言的应用
对油画风景来讲,在创作的过程中赋予其一定的精神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同类型的风景其类型和内涵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每位画家在创作油画风景作品的过程中,本身使用精神内涵语言的习惯也不尽相同,部分画家会选择将现代化的元素大量融入自己创作的作品中,以此来将自己对于现代社会实际情况的真实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3]。因此,为进一步展现画家在创作油画风景时想要表达的情感,画家可以选择将西方油画的创作技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通过广泛选择相关创作材料的方式,适当地融入一些带有中国现代人文特色的创作语言,借助对色彩和光线的合理化搭配,使中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能够借助油画风景这种创作方式展现出来。
三、油画风景创作语言在现代的改变
(一)油画风景创作意识和思想的变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西方的油画风景就在中国人群体中掀起了一阵学习油画风景的热潮。在最初的学习中,大部分画家采用的都是“拿来主义”的创作手法,通过一种“依葫芦画瓢”的方式,将我国油画风景创作带入到了模仿绘画的发展阶段。而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后,中国油画风景不仅增加了很多类型,而且丰富了创作语言,形成了不同的类型和流派,与之相对应的创作意识和思想也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改变,就此也形成了多样化的油画风景创作思想和意识。油画风景的创作语言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作品开始逐渐由以往的“写意”转变为“写实及抽象”的创作手法,利用这种创作方式绘制出的油画风景,也带给现代观赏者一种新的视觉体验和感受[4]。例如,对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的著名画家徐悲鸿,就是中国近代油画风景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影像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该项技术在油画风景创作领域中的应用,使人们对风景油画也有了新的认识方向,在创作思想和意识层面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大部分画家认为将自然景观完全借助油画的创作方式展现出来已经不再是一个无法实现的难题,仅依靠影像技术就能达成该目标[5]。在此阶段,油画风景艺术创作语言的发展要想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就必须找寻新的出路。因此,部分绘制油画的艺术家们,在创作期间使用的语言都开始趋向于本土化的发展方向,开始借助意象特色来创作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风景。在此阶段,以林风眠为代表的一批绘制写意油画的艺术家,纷纷从以往具象化的油画风景中挣脱开来,创造出来一批批能够充分展现自然情感的写意作品。此外,由于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愈发的密切,国人能够接收到的外来文化和油画艺术创作信息不断增加,一批带有表现主义特色的油画风景也开始被现代人所接受,中国油画风景创作的发展也获得了新的动力[6]。因此,面对艺术界油画风景创作的多元化格局,油画风景创作语言的思想意识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变,以便让画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创作的灵感,以此来使中国油画风景的表现形式能够变得丰富多彩。
(二)油画风景创作语言形式的转变
现代社会中的油画风景,画家的创作灵感大多都来自自然环境中,是在了解和认知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真情实感融入作品中。观赏者在欣赏美好自然风景的同时,体会艺术家们在体验现实生活后的情感表达方式。因为我国最初创作的油画风景都是以临摹和模仿为主,之后慢慢由写意创作变为写实及抽象创作,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画家对自然环境本来面貌的关注度就较高,该阶段中油画风景在表现形态上并不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在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画家在利用油画的方式表达一些自然风景时,开始适当地融入一些艺术处理手段,在充分表达自身生活气息和精神、情感的同时,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7]。到了20世纪80年代之后,画家们又开始纷纷对自然环境中各类风景具有的共同特征和性质进行归纳,开始借助一些具有意象化特征的创作语言对风景进行描绘。其中,吴冠中采用点线面的创作语言表现自然风景。通过相近的色彩、多变的颜色层次变化和简单有趣的绘画方法,表达一种空灵的意境就成为该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油画风景创作方式。进入到21世纪以后,一大批油画风景艺术家也纷纷涌现出来,这些画家们的创作语言风格和形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在这段时间内,王克举以具有装饰色彩的不同图案,利用自然写生法对画面做了处理,将自然风景以平面化的方式逐渐展现出来;高明采用纯度较高的色彩,通过大面积使用的方式,将皖北地区的自然风景,通过热情和浓烈的色彩直观地展现出来,使观赏者可以在欣赏油画风景作品的过程中,对皖北地区人民的豪情壮志有所了解[8]。这些典型创作案例的存在,表明我国油画风景在创作语言形式上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伴随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各类新型观念的兴起,风景油画表现的方式随之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在艺术创作模式和发展方式方面的创新,也成为油画风景在未来一段时间发展的主体。最初油画风景是以“画面背景”的角色存在的,其在跟随历史发展逐步更新和进步的过程中,绘画的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内容上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画家在创作油画风景时,为了更好地将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体验等真实地表达出来,应当学会和用创作语言,从而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油画风景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裕亮.基于风景写生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11):98-99.
[2]张萌.论苏天赐油画风景作品中的“诗性”语言[J]. 大众文艺,2018(17):87.
[3]顾翔.油画风景写生教学中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探究[J].大众文艺,2018(15):209-210.
[4]孔慧.论色彩的主观性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运用表现[J].蚌埠学院学报,2018,7(3):5-8.
[5]林申.油画风景写意精神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8(5):23.
[6]林国霞,秦艳.浅论油画风景写生过程中的意境与构图策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2):105-107.
[7]吳以彩.基于色彩表现力下的油画风景写生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8(1):37-38.
[8]李美慧.毛岱宗油画风景绘画语言的借鉴与研究[J].艺术研究,2017(2):162-163.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学院美术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