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要]通过对中职语文记叙文写作课的研究,从学生、教师双视角解析记叙文写作课程现状,进而通过亲身教学实践,尝试记叙文写作教学课的“四教法”,解析实践效果。
[关 ?键 ?词]中职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四教法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于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的要求,结合我的教学对象,我发現现有的中职记叙文写作课教学效果与《大纲》仍有较大差距。
一、现状分析
1.选材,立意肤浅。根据学生的习作,很多学生在选材中仅有关于“亲情”“学业”“同学矛盾”等方面的单一素材,立意肤浅。
2.结构,平铺直叙。学生在不清楚应该如何布局谋篇的情况下写出的作文才会是一锅乱粥,经常出现本末倒置,失去了文章原本想要表达的意义。
3.情感,缺鲜少真。记叙文的写作离不开感情的抒发,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记叙文的写作要能“煽情”,真正地用真情打动读者。但是学生作品中经常找不到亮点,语言缺乏真诚,事例千篇一律。
(二)教师视角
1.教师缺乏系统的写作教学计划。初中时期的记叙文主要倾向于记叙事情,而中职阶段(我觉得高中也是)则更加注重有质量的记叙文,教学计划应着力于提升写作品质,从素材占有至文笔润色应有系统的提升计划。
2.教师缺乏对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充分认识。写作能力是与认知能力息息相关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还没有达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高度,这时,语文的德育功能就要上升了,记叙文写作不仅仅是写作文的课程,更是引领学生内观自我,放眼世界,学会共情的过程。
二、教学策略“四教法”
(一)一教:积累素材,善于观察。平时鼓励学生的常用语“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是需要一步一步引导的,我的做法是告知学生素材分很多种,一般常用的大概有三种——内容型素材、观点型素材、表达型素材。
1.内容型素材。比方说,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或者俗语:有用餐的、有交际的、有学习的、有养花养草的、有养生美容的……这些都属于内容型素材。遇到写“舌尖上的××”系列,就把用餐的和养生美容的用上;遇到写“成功就是××”系列,就把交际的和学习的用上;遇到写“恬淡生活××”系列,就把养花养草怡人性情的素材用上。
2.观点型素材。比方说,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它既可以是你信仰的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某位智者的励志格言,在表达自己的立场和对一件事情的态度、审美情趣的时候就可以用上。
3.表达型素材,即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文章遣词造句其实就是反映每个人内心的“小宇宙”:有言辞犀利实则热心快肠的,有玩世不恭却蕴含哲思的,有轻言细语润物无声的……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推荐一篇他喜欢的风格类文章来帮助他找到自己的表达风格。
(二)二教:完整表达,事与情兼备。这个教学环节,实际就是帮助学生从初中作文“把一件事说清楚”往更高阶段的“把一件事高质量地、有审美情趣地表达出来”。
第一步:完整呈现叙事六要素。我们需要借助“微作文”的手段,让学生尽量简短完整地复述出他想说的事情,这个是打基础。
第二步:学会情融于事,事要达情,我们需要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找到这件事情的亮点,需要在“微作文”中帮助其找到自己的立意,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例如,哪些细节可以突显我想表达的感情呢?我的写作重点可以放在哪几个镜头上呢?
(三)三教:重点突出,细节动情。这个是记叙文写作中的难点,我尝试结合多媒体视频资源,带动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首先,我通过微课“教你三分钟读懂细节描写”,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其次,在课堂上通过一分钟短片,让学生分组找出打动自己的地方。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实践“重点写作你甄选出来的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达到想表达的效果。
(四)四教:重在实用。沉浸在写作游戏中的学生,终归是要运用课堂所学,面对其他考试命题和生活命题的,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发现美,表达美”,让学生课下带着问题回归生活。
我的指导思想是——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不断流动的双边过程,老师的备课以及教学设计的实施是以学生的理解为背景的,我总结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四教法”还需要后续不断总结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志军.“变易理论”视野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优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4
[2]江美灵.变易理论视野下的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以人物个性塑造为例[D],2017.
作者简介:左毅(1984—),女,湖北武汉人,硕士,讲师,武汉市交通学校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法、信息化教学、中职班主任工作方法研究。
作者单位:武汉市交通学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