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 要]分析了学前教育学生语文能力的概念、现状,并提出合理构建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知识体系;开展“大语文教育”,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结合实践增强语文能力訓练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学前教育;语文能力;培养;策略
语文素养是每个教师教学生涯中极为重要的基础素养。然而,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却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幼教师资,提升其语言能力,是高职院校语文教师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学生语文能力的概念及现状
(一)语文能力的概念
语文能力是由学生在语言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比较稳定的、最基础的、适应当前社会要求的知识、技巧、情感、价值观等构成的,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语文能力具体可以物化为“读、写、听、说”四个维度,并进一步延伸到“想象力、观察力、鉴赏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语文教学现状及成因
首先,语文知识体系结构不完备。学生对于国内外文学,甚至专业相关性高的传统童话、童谣的了解程度都较低。同时,由于各种网络视频、小说使得学生无法沉下心去阅读经典,导致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差、口语表达、文学欣赏、写作能力等都存在很大问题。
其次,学前教育的语文课程定位不清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内容没有明确的认知和更新,与职业情感教育及专业特点结合不多。同时,语文教材的选取,与学前教育的课程结合度不够高,对于口语和写作的训练较少,学生无法得到足够的实践。
再次,高职院校对于语文课程的认知存在偏差。语文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导致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且普遍存在“重艺轻文”的思想,使得学生、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将语文课程边缘化。
二、提升学前教育学生语文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构筑学前教育语文知识体系
首先,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语言教育的内容与要求,高职院校应该重新审核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类似大学语文、幼儿文学等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次,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前教育专业特色,提升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校内外资源、网络资源等,多方位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以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二)开展“大语文教育”,拓展教学内容和形式
语文能力的提升,并不是通过某一个或者几个课程的设置就可以提升的,而是在“学和用”的过程中,不断磨砺进步。首先,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语文课程与教师口语、普通话,甚至美术、音乐课程的整合,来满足学生未来教学工作的需求。如语文学习中,要求学生利用美术知识,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作画;寻找和语文的散文诗歌朗诵相适合的配乐等等。其次,从需求出发开设相关课程,弥补语文教育课时不足的问题。诸如开设实用文体写作、幼儿文学写作等课程提升写作能力,开设幼儿园教师口语训练、家园沟通实训等课程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再次,将语文教学与高职院校内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开展诸如文化节、剧社、辩论赛、演讲赛等活动,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起到拓宽视野和丰富教学形式的作用。
(三)结合实践,增强语文能力训练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技能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等四个层次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做一个完整的评估,从“读、写、听、说”等方面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补缺、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听说训练强调学生学习正确倾听、以口语化、幼儿化的语言进行表达;在写作训练上,强调规范、整洁、通顺、逻辑与条理并重;在教学语言训练上,可以采取课堂模拟的形式进行,学生间以小组讨论形式完成课程设计;教师引导规范使用教学语言,凸显教学语言的生动性。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不仅仅是语文这门基础学科教师的工作职责,也亟须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又要体现学前教育的专业也特殊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语文能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双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 2018.
[2]刘婷婷. 学前教专业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10): 11-14.
[3]王艺娜. 五年制专科幼师生语文能力的构成及培养策略:基于对汉江师范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分析[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1):127-131.
作者简介:方燕勤(1970.10—),女,漳州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汉语应用及教学;
高巍伟(1970.8—),男,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教师教育系,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声乐教育及研究。
作者单位:漳州城市职业学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