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供给侧”改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自觉改革、主动出击的姿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一、以“供给侧”改革推进“获得感”提升
1.以“供给侧”改革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方向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重要战略和实施办法,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这一战略举措提醒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问题导向思考工作创新,以工作成绩反思工作方法,特别是聚焦“供给端”,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呈现新视角、描绘新方向、提出新模式。
2.以“获得感”提升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目标
如何将“我应该给的”“你应该做的”“你想要做的”有机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保证全体学生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应成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通过“供给侧”改革实现“获得感”提升
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获得感”,需要在全面了解新时代学生培养目标、立德树人使命、学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了解学生个性需求、真实评价、心理动态,同时从供给角度出发进行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用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应对新要求、新变化、新时代。
二、实现学生“获得感”提升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要素
1.抓思想教育与价值引领的“总开关”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立德树人为立身之本。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推动高校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提供学生自发学习、主动表达的平台。第二,将思想理论与学生专业相结合,使理论更具指导意义。
2.建党团班级与学风建设的“战斗堡垒”
党团班级是日常管理的基层组织单位,关系到每一个在此组织单位中的个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其建设目标是要将党团班级建设成为宣传正确主张、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同学的坚强战斗堡垒。
3.牵日常思教与心理辅导的“牛鼻子”
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关切往往可以使挫折中的学生获得巨大的精神鼓励,一份恰到好处的帮助可以使困窘中的学生感受学校和国家的关怀。因此,坚持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隐形的“牛鼻子”。
4.扎就业创业与社会实践的“中国大地”
就业创业基本的要求是提供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自觉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因此,谈就业创业,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这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获得感”的思考方向。
三、探索工作“供给侧”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1.扎實推进谈心谈话,成为学生知心朋友
谈心谈话制度是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具体诉求的方法。良好的沟通与融洽的关系可使师生间形成互动、产生信任,由此方便辅导员根据学生不同特点、需求进行引导。谈心谈话不仅仅存在于就业困难、心理危机、学业预警的学生中间,而是应普遍、广泛开展,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需求侧”需求,调整“供给侧”供给。
2.定期开展广泛调研,摸清学生阶段变化
问卷调研对于一次性把握全体学生对某一关键问题有一定作用。在问卷设置中,侧重对下一阶段需求、上一阶段评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辅导员对需求度、满意度进行整体把握。
3.着力提高个人素质,给予学生源头活水
作为教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且是“源头活水”。随着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教师需要更多的“水”,才能有自信、有能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作者简介:罗兰(1991—),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汉族,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现任东北师范大学专职辅导员。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