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高职现当代文学教学采用文本细读法,逐次深入剖析文章以帮助学生提高文学审美能力和对文学的欣赏能力,通过长期的学习巩固自身的文学功底。教师授课一般以引导式和探究式两种方案为主导,将文本系的教学融入高职现当代文学教学,提高高职文学教学这一板块的教学质量。基于此,对文本细读的内涵、必要性以及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 键? 词]文本细读;高职;现当代文学教学
教育在当代受到了国家、社会、家庭的广泛关注,而文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尽管各类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然在实效中能够切实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却并不多。文本细化阅读开始走进高职教育课堂,逐渐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并取得了不错的收效。从实际出发,文本细读法应用到现当代文学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不仅具有理论基础,而且展现出了它的现实意义。基于此,下文将展开简单探讨。
一、细化文本阅读简介
文本细读法是以教学文本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作品的意图只能通过解读作品来获取。从文章词组到语句理解剖析到文章整体的理解,首先对文章的细节做出充分解读,化散为整,然后自然而然地完成对整体的解读,强调文本内部构成和组成整体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由细节到整体的全面把控。通过语言可以解读出文本的意思、语气、情感和表达的含义,重视语境对语义的影响,充分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蕴和情感。文章的理解必须尊重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通过揣摩解读文章,能够追寻到作者实际表达的情感。文本细化阅读,阅读者即欣赏者,研读文章的每一个细节,全方位欣赏文章,无论是文章布局结构还是表达都是品读目标,反复咀嚼字意、词意、句意、文意,全方位剖析理解文章,感悟文章的艺术魅力。
二、现阶段文本细读法引入高职教学的必要性
(一)培养高职学生的文学艺术品读能力
在我国阅读意识薄弱的大环境下,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会遭到多方面阻力,以致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文学类作品需要较高的文学基础,理解文意,感触到其中的艺术魅力,阅读才能有愉悦的阅读感触,如若不然,阅读将会是一件极其枯燥的事情。学生如果不喜欢阅读,只觉得文章晦涩难懂,即使强制阅读也很难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文本细化阅读就体现出了它的优势,这一阅读方法不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会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连续阅读、感悟阅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表达特点、情感意蕴,教学中将学生带入愉快的阅读意境。教师为学生做好铺垫后,学生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实现文本细读教学方法的升华环节,学生自主完成阅读思考,把握文章的思想精髓,欣赏文章的美妙所在。
(二)文本細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阅读的目的是将书中的精髓内化,是一个学习和转化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将阅读所得烂熟于胸。掌握的首要条件是理解。如何理解,自然需要深化细致的阅读,由此可见,细化阅读与阅读宗旨是相契合的。写作不可能是凭空创作的,无论是词汇还是表达方式有一大部分来自阅读。阅读与写作是一家,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学生要想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就必须提高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在文本细读教学中,让学生做到重复阅读和连续阅读是首要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独具匠心之处强化理解,所谓“精益求精”精要之处,自然需要求出真解,让阅读真正对学生有所裨益。学生结合作品中的写作技巧、背景设置、故事情节发展、人物结构组成,同自己的写作经验相互印证,得出自己的阅读感悟,学习作品之长,补充自身创作短板,通过阅读强化写作,两者相辅相成。
三、高职现当代文学教育实践中引入文本细读的教学方案
(一)点评式教学引入高职教学
教学初期,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处在较低的水平,多为表面阅读,对文章的内在含义大多数学生感到模糊。文学作品的阅读必须高于阅读,重点在于理解,如果阅读只是浮于表面那就落了下乘。如何改变高职文本阅读现状,需要教师授课前对授课文本有精确的理解,精准点评文章的优劣,让学生阅读有所依靠,能够根据教师的提点有目的地开始阅读,优异的文本和层次较低的文本投入不同的精力。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而且有助于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提高,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双向阅读收益。
例如,针对一篇文学作品,教师不一定要依照创作手法、作品主旨、人文手法等方面进行点评,就一篇文章来讲很难做到各方面十全十美,能够针对作品的优势之处细致解读,就算是成功的作品点评,达到了高效的文本细读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授课前要充分把握文章,授课时只需指出文章的特殊之处,难点予以提示讲解。文章的词汇优美,又或者是文章的创作手法别出心裁,从实际选取的文章入手,有目的地完成作品点评。
(二)引导学习,打破传统
传统的文学教学是不成熟的,一方面,教师未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不认为阅读应该划归到教学任务中,仅处于鼓励学生阅读的层次。另一方面,传统阅读教学具有盲目性,学生不知道应该读什么、怎么读。于是学生阅读往往本着一种单一的模式,或是由始到终笼统地阅读,或是针对重点阅读,却又遗漏了某些有价值的细节,不利于对文章整体的掌控,做到了细致却不能兼顾整体。阅读所带来的兴趣也逐渐变得寡淡无味,使学生难以坚持阅读。在文本细读教学探索阶段,绝对不能墨守成规,在实际教学中要打破传统。阅读文本有选择性,阅读重点教师可以帮助指出,学生则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基础深入思考,感悟阅读的精神愉悦,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不是简单就可以实现的,兴趣是很重要的切入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时代特征选择适当的文章供学生阅读,保证选择的阅读文本有吸引力,之后教师予以学生适当的引导讲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创设、故事情节安排、故事背景环境描写各不相同,阅读文本各有所长,教师要提前做足工作,引导学生发现细节重点,构建整体阅读框架。文学作品是美妙的,任何的手法和表达方式都可以从美学的角度阅读赏析。考虑到教学课时问题,教师可以选择与实际教学相契合的一个方向,依照学生的掌握能力和实际教学时长完成教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