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 ?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一般都在学习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学习的动力严重缺失,学习的信念没有形成,对自己的未来较为迷茫,不能牢固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更多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切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采用更多的教学设备,大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深入参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中职美术平面设计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进行简要探究。
[关? 键? 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因为可以从事广告设计、方案企划、图文设计、图书出版等多种职业,所以在社会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因为平面设计所覆盖的范围极大,涉及的应用范围极广,因此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美术平面设计专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美术平面设计人才。但是,在中职学校美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陈旧、落后的现象,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本就不是十分積极的学习态度受到了更大的制约,导致专业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极为有限。因此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美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大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激发学生对中职美术平面设计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部分学生对于学习存在逆反情绪,对学习的兴趣不高,不能积极地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不能主动和教师、同学沟通,这就极大地阻碍了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制约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成为提高中职美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首先把美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在社会上的需求量之大、可以选择的职业之多对学生进行广泛的讲解,让学生首先明确自己今天的美术平面设计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做准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把本专业毕业之后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一番事业的优秀毕业生请回来给学生作报告,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加充沛,学习效果更加理想,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师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开展实训的教学模式早已经不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了,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也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厌倦情绪,所以只有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微课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开展中职美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以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整合,形成了以下几个教学模块:Photoshop使用工具模块,主要包括Photoshop的基本功用、Photoshop的基本工具操作、图层与选区工具的使用等内容;书籍装帧设计模块,主要包括蒙版的使用方法、通道的基本操作等内容;摄影的后期处理模块,主要包括修图、调色等命令的使用;网店美工模块,包括广告摄影、图片处理、抠图等命令的使用等;海报设计模块,包括滤镜和插件的使用等。这样一来,教师针对不同的模块开展针对性更强的教学活动,因为模块内容主题更加突出,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所以学习难度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也有了更大的保障。
三、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升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平面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本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将要走上实际的平面设计应用岗位,从事专业性、操作性更强的工作,因此中职美术平面设计专业学生仅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更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同和学校合作办学的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工作室、图书出版单位等进行沟通,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实际工作岗位,开展理论同实践一体化的学习活动,零距离感受实际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与要求,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便于在今后的学习中采取针对性更强的策略来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美术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感知,保证学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的有效形成,为学生日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牢固的基础,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美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中,教师应当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作为主要的手段,把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习热情作为基础,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为有效策略,促使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推动中职美术平面设计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力.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平面设计专业的美术课教学[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15).
[2]王建伟. 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浅探[J].考试周刊,2014(27):171.
[3]米丽莎.如何提高中职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J].新课程(下), 2013(6):4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