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种艺术,愚以为其最高境界莫不是形神兼备、生机内蕴。但真正能达此境界者,古来几稀。然代代不乏孜孜不倦追索此道之虔诚信徒。纵观当今画坛,四川画家王永无疑是其中佼佼者之一。写作此文前,我并不认识王老师,只是见过他的照片。乍一看,穿着十分随意,眉目略显清奇,举止间透出一份从容和自信,无形中给人一种儒雅可亲的印象。再看其画作,猛一下就被其丰富的笔墨语言和内蕴的生机所深深吸引、打动,忍不住一幅幅细细品读起来。
我平素只是爱好书法和文学,于画画一途完全是门外汉。但艺术从来都是相通的,这并不妨碍我从生活和艺术的角度来解读王永老师的画作。我感兴趣的并不是王老师那一大堆头衔,而是他那一幅幅作品中透露出来的盎然生机和活力,由此对他如何用简洁的笔墨描绘出如此传神的画作,生发出无穷的探究之意。
王永先生精擅花鸟和山水画,二十多幅花鸟和山水画作品一一摆放在我面前,令我仿佛置身于一场视觉的盛宴中,又如深陷一片色彩斑斓的瑰丽梦境里,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也不愿自拔,只想细细地咀嚼、好好地品咂、久久地享受这份艺术的大餐,并深印在脑海中,品尝那份历久弥甘的韵致。
王老师的花鸟画,用笔大胆,构图新颖,设色合理,主题鲜明,无论花鸟虫鱼、动物植物,都形态毕肖、栩栩如生,可谓随意点染皆成佳构,水墨淋漓,画面空灵,清新自然,观之令人耳目一新,充满生活气息和生命情趣。如其《紫气东来》,一株紫藤花从画面左中上部斜向右上空伸出,至画面顶部后向右边和右下方葳蕤出几根枝蔓,在那些深绿或浅绿的叶子间,点缀着一嘟噜一嘟噜深浅夹杂的粉紫色花朵。一只小鸟许是发现了美食,展翅飞向画面左下空白处。还有一对疑似夫妻的小鸟,相依栖身于画面右上角一根藤蔓上,其中一只向左探身望着飞离紫藤的同类,似在探究同伴到底发现了什么美食。另一只身向右上,却回眸关注着伴侣的动静,似乎在讶异爱侣看到了什么,准备随时跟随。整幅作品结构有度、疏密得当、浓淡相宜,意象宏深,勃勃生機扑面而来,焕发出一股盎然向上的气息,实属画中佳品。
而另一幅《听泉》,则以其散发出的平和、温馨气息吸引了我。一缕清泉自画面右半部的褐色山石根部潺潺而下,一只母猿怀抱一只小猿蹲坐于溪畔的平地上,凝神静听淙淙的流水声,意态平和。赖在母猿怀中的那只小猿一边亲昵地用头蹭着母亲的手臂,一边顺着母猿的目光望向流泉,似乎想弄清泉水是如何发出琴声一样动听的声响来的。母猿左前方,一只小猿手捧两个果子,欠身献给母亲和弟(妹)享用。一头老猿踞坐在母猿身后,满面幸福地望着自己的老婆孩子,一个友爱、和谐、温馨的家庭跃然纸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老猿身后淡笔勾勒的远山,则进一步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整个画面用笔简洁、疏朗有致、笔墨传神、虚实相生、照应得宜,充分体现出王永先生深厚的作画功底及对细节和线条的精微把握、掌控。
如果说花鸟画是王永先生的拿手好戏,那么山水画当可称作他的绝活。先生的山水画平中见奇、笔墨恣肆、枯润相生、法度谨严、层次分明、境界高雅、格调空灵,自成丘壑,别有怀抱,值得观瞻。无论是从尘世生活的角度来审视,还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鉴赏,都能调动观众的内心情绪,激发观众的内心情怀,充分引起观众心中的共鸣。如《泾县桃花潭》这幅作品,构图讲究,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墨色饱和,用笔随意中见严谨,粗疏中见精微,远山近壑、夹岸桃花、烟岚水色、屋宇风帆相互响应、相互映衬、相互支撑, 将唐代诗人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意演绎得淋漓尽致,于尺幅之间渲染出浓郁、雅致的人文气氛,给观者营造出无穷的想象空间。再如《阳朔小景》这幅作品,充分把握了阳朔山水独柱成峰、聚峰成山的独特景观特色,随意勾勒皴染、着意布置虚实、巧妙相互映衬,居然在尺幅间营造出一种辽阔深远气象,境界全出,令人叹服。
然而这些还只是王永先生画作予人的表象,他作品的最大特色是充溢着一股内在的生命律动,散发着生命的韵致。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在他的笔下仿佛都活了过来,有了自己的生命。事实上,这正是王永先生一直不懈追求的艺术境界。
“看是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世间从来没有一蹴而就之事,艺术修炼之路同样如此。一位艺术家若想获得成功,必须坚持修行,坚持追求探索,付出艰辛努力。他先从绘画理论学习入手,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绘画理论书籍,并作了大量读书笔记。同时笃信“功夫在画外”,涉猎了大量与艺术有关的其他书籍,眼界、见识由此日渐开阔,艺术水平渐入佳境。然而闭门造车、对照描摹,终究只能做一画匠,难成大器。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山川河流,都千差万别,各有其生命韵律和神韵表现,不目睹,作画时只能徒有其形,终难画出其神。于是他走出家门,走近自然,在数年时间内足迹遍及名山大川、国内国外,“搜尽奇峰打草稿”、遍观花鸟悟其神,历经磨炼和思考,终于“脱胎换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花鸟还是山水画的创作,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十余载苦心孤诣的孜孜探索、自我涵养和沉潜修行,王永老师终于有所成就!他的画脱胎传统又自出机杼,摒弃了当下一些画家惯有的轻率、浮躁、浅薄和潦草,融情纵性、天机盎然、气韵生动,呈现出不同流俗的艺术特质。一支普通的画笔,在他手中往往如有神助,赋予他笔下的花鸟和山水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仿佛有了生命一般。期待他在有生之年,还能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取得更高的成就!
王永简介:
王永,字云谷,号爱莲居士,1952年出生,成都人。现为民建中央画院院士,中国佛教书画院院士,四川茂鑫红色文化书画院副秘书长,四川新文人画院常务理事,四川美协会员,中国振鸣书画院终身名誉院长,成都丙戊金石书画院研究会理事,成都市政协书画院画师,西南交通大学书画协会顾问,敦煌艺术创作委员,济南稼轩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等。
画作《春到山涧》《胜似春光》分别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新世纪全国中国画、书法精品大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05周年大展”并入编作品集。《秋声》获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绘画特等奖。《万壑松涛》获全国红岩杯国画一等奖、“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年展”一等奖。《青城后山》入选中国当代第七届山水大展,入选山水画三百家大型画集。
作品多次参加成都、广州、大连、佛山、深圳、南京、香港等地的大型拍卖活动,深受各地收藏家的喜爱。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