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在礼仪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传统礼仪典籍中关于礼仪的教育理念给了我们很大启迪。高校现代商务礼仪课程可以与传统文化礼仪相结合,挖掘“礼仪”内涵,弘扬传统文化。
[关 键 词]中国传统文化;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6-0037-01
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礼仪所涉及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也要渗透进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之成为真正有“礼”的文明人。
一、礼仪教育
(一)中国传统礼仪教育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有许多礼仪典籍著述,同时在各种礼仪规范上也有仪制可循。礼仪典籍最经典莫过于“三礼”(《周礼》《礼记》《仪礼》),其中对个人的坐卧起行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礼仪都有详细的记载,这是我国礼仪发展的成熟阶段,对后世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例如与现代交往礼仪握手礼相对应的古代会面礼仪拱手礼,便在《左传·文公十八年》有记载“先君周公制周礼”。在《礼记·曲礼上》上中也提到:“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意思是在路上遇到先生要快步向前,正立拱手。《论语·微子》中曾记载“子路拱而立”。是说子路路遇丈人而行拱手礼。也即拱手礼是学生之于老师,晚辈之于长辈应行的基本礼仪。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非常推崇中国古代的拱手礼,认为拱手礼与握手礼相比优势多多。首先拱手礼优美大方,行走间或站立皆可行礼,且拱手礼不与人发生身体接触,所以拱手的力度、时间的长短皆是取决于自己,不会给人以心理压力,而且从医学角度讲也比较卫生,可以防止传染病。
此外,《弟子规》《论语》《颜氏家训》等传统经典都蕴含了优秀的传统美德。
(二)现代的商务礼仪教学现状
我们现在的礼仪课教学内容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职业形象礼仪,包括个人仪容仪表,男士、女士职业着装礼仪。(2)仪态礼仪,包括行姿、站姿、坐姿、蹲姿及手势礼仪等。(3)交往礼仪,包括见面礼仪、接待礼仪、馈赠礼仪、拜访礼仪。(4)中外习俗礼仪,介绍我国各个民族及各个国家的礼仪规则及禁忌。不能否认,这样的教学安排对于学生的社会交往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这些教材多以介紹规则为主,对于从我国传统文化中传承下来的礼仪规则却很少提到,更没有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汲取礼仪知识的精髓,没有挖掘它深刻的文化背景和道德内涵,背离了礼仪的宗旨。
仔细分析,以上内容过于注重“仪”而忽视了“礼”,“仪”固然重要,但作为程序性的知识大多是流于表面的,而“礼”才是由内而外散发的道德修养,试问没有发自内心的“礼”的支撑,装扮出来的“仪”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礼”才应是礼仪教学的精华所在。
二、商务礼仪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先有内心的“礼”才能做到真正的“仪”。内心“礼”的教育则应加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教学知识点安排上注重传统文化与礼仪的渗透。同时,课外应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了解我国传统的民风民俗,使礼仪课的教学融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讲授《中外习俗礼仪》,着重讲授不同习俗的来历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以此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习俗的理解,感受中国节日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胸襟。
部分课程内容改革举例:
参考文献:
[1]齐文东.将传统文化渗透到高校礼仪课程中之初探[J].科教导刊,2012(1).
[2]余群.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礼仪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意义[J].学园,201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