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岁尾,正是开展三下乡活动的好时机。但三下乡到哪里去?当然是到乡下了。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有人往往把乡与下分开了,把下乡变成了下到乡里,而不是下到乡下。三下乡究竟应该到乡里还是到乡下?按照中央的精神当然要到乡下去,到广阔的农村中去,而绝不是到乡里就拉倒。因为乡里毕竟与乡下还差着远呢。如此简单的道理谁不明白?却就有大智若愚者,愣把乡里当乡下。
不信你可以看电视的相关报道:播音员讲某某人带队下乡给农民带啥啥礼物,画面上却清晰地照着乡政府的大牌子和办公楼,他们顶天也就在大集上忙活一阵子;而这集又不离乡镇,所以任他们怎么忙活,都没有走出乡一级的那块地盘。还有的演戏根本就不在田间地头或农民兄弟的场院里,却是在与城里不相上下的礼堂里;这玩艺儿乡以下根本就没有,卖不卖票咱不知道,但知道礼堂的座位毕竟有限,它装不下广大的农民乡亲。
这算不算下乡?愚以为充其量是下到了乡里。与乡政府打得火热,心也贴近了,但与十里八村、不可能一下子集中到乡里的农民兄弟的距离却远了;正如赵本山的小品说过的,戴草帽子亲嘴差远了。乡是一级政府,所辖范围大着呢,它终究不是乡下。如果一定要代表性地转转,拉上记者拍几张风光照,那就不如把“三下乡”改成三下乡政府了。扔下点儿不知农民兄弟需不需要的东西,赚个好名,立马打道回府,既轻了装又受了“漂”扬,一举两得。殊不知,这样的下乡怎能达到下乡的目的?如此下乡者不知是钻了汉字的空子,还是老于事故专做示形于外的文章?
农民的问题在乡下不在乡里;解决农民的问题应到田间地头去,到穷乡僻壤去。三下乡干什么?显然不是赶礼观光套近乎,而是要解决问题,解决农民知识贫乏、文化落后的问题,解决农村科学种田、勤劳致富的问题。这一切都需要深入农村中去,摸摸他们的炕头热不热?看看地头的景象荒不荒?当然还要看看,一些单位下乡的队伍构成是不合理,给农民的礼物有没有馊味?
下乡下不到底儿,只在表面上打沫儿,原因在于某些下乡者不愿意下,嫌到乡下太远太苦太累。而乡镇政府又不愿意让人家下去,以为远道来的客人,吃不好、住不好打了乡里的脸;不尽地主之谊说不过去,何况人家下去之后发现了乡里的问题更是没法收场,下到咱这也就行了。农民还不是听咱的?两下里天知地知一拍即合,却使三下乡失去了乡土味,不知农民兄弟心里咋想?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三下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应是装点春节期间的小节目,而应是不图名、不图利持之以恒的工作。愿更多的下乡者,充分利用三下乡之际,围绕新农村建设,多做春风化雨的工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