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试论“互联网+”视域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新模式

时间:2023/11/9 作者: 名家名作 热度: 13445
李颖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职德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中职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多种资源,来提高中职德育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对“互联网+”视域下的中职德育课堂新模式进行了重点探究,希望为中职德育教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关 键 词]“互联网+”;中职德育课堂;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8854(2018)03-014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正全面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互联网+”时代。在新的时代下,中职德育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扬中职德育高效课堂之帆。

  一、构建德育课堂新模式

  “互联网+”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一种重要标志,既代表了一种新的业态,也是一种新的思维。在新思维的引领下,必定会产生许多新的事物,如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等融合到教学中,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教学模式。中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学校,在“互联网+”视域下,应树立“互联网+”思维,将中职课堂“改头换面”来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德育作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紧跟这一教学潮流,打造“互联网+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来架起传统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桥梁。

  在“互联网+”视域下,中职德育教师在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之外,还应围绕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互联网进行相关信息搜索,从而实现中职德育课堂的互联网化。比如,教师可在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举办一个专题,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的片段,来聚焦学生目光,激发他们研究马克思、学习马克思相关理论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观看全集的任务留为课后作业,并要求他们在观看完毕后,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学生在写感悟时,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既可以写在笔记本上,也可以写在自媒体中如微博、微信、QQ空间等,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在学生写完感悟后,教师不应置之不理,而是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激励。如,对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不恰当的引论给予疏导。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让他们从中进行网络评选,评选出得赞率最高的学生,进行首页展示。如第一名学生这样写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应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终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手段充分结合起来,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理论联系实践,提升“互联网+”在德育课堂的有效性

  理论联系實践一直都是教育中倡导的重要指导方针,但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基于此,就需要中职德育相关工作者转变教育理念,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展教学的天地,这也是中职德育在“互联网+”视域下改革的必经之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交流,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的德育体系构建。例如,教师在植树节来临之际,不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植树节的相关知识,植树的重要意义等,以此来改变学生的观点,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植树与他们的关系,从而培养其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德育意识。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时,不用教师动员,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植树实践活动中。

  三、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造多元、互动的开放式德育课堂

  互联网具有开放性、便捷性、互动性等特点。中职德育教师在“互联网+”视域下,应重视互联网本身的特点,通过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打造多元、互动的开放式德育课堂。中职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源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健全的德育体系。如“互联网+”课本资源、教师资源、企业资源、校园文化资源等,打造出现代化的中职德育课堂。

  四、利用“互联网+”打造健康、和谐的德育课堂

  健康、和谐的课堂是一切教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对于中职德育来说亦是如此。在互联网中,“用户至上”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互联网+”视域下,中职德育课堂也应将“用户至上”这一理念引入其中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中职德育教师在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便是互联网“用户至上”的另一种形式。教师在该理念指引下,通过分析学生的德育学习兴趣、性格、存在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学,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走进他们的世界,还能构建健康、和谐的德育课堂氛围,可谓是一举多得。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自媒体就学生出现的德育、心理等问题与其进行沟通,以此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和压迫感,提高德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李庆,白新玲.“互联网+”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实践探究:以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科教导刊(下旬),2016(7).

  [2]徐明华.借势“互联网+” 打造中职德育课堂新生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5).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